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周尉 《传承》2012,(9):1-1
何为风气?风气是道德修养,品格举止。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官从政者的品行如草上之风,官风引领民风。讲党性,须养浩然之气。孟子言,浩然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为官,应道义垂范,厚德载物。心为气之源,力为气之用。加强党性修养,要大气谦和、正派公道、严谨细致、团结和谐。  相似文献   

2.
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之本。新时代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必须加强理论修养,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加强政治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加强纪律修养,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加强作风修养,祛除"四风"顽疾。  相似文献   

3.
君子是儒家崇尚的道德人格,指称有道德讲仁义之人。孔子认为君子要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成其德;孟子继承孔子君子人格,又独创"大丈夫"人格,扩充君子人格的一个侧面,使之更多呈现阳刚之气。作为君子,有其特有的品格,首先君子要德以修身;其次,君子要安贫乐道;最后,君子须自强不息。君子若成人,需要修身养性,成人之道同时也是内圣之路。  相似文献   

4.
盛茂林 《前进》2017,(1):20-2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领导干部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品行,尤其要以严格的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自觉坚持并带头做到"五个正确对待"。一、要正确对待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  相似文献   

5.
王京凯 《前进》2014,(10):59-59
据统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落马。德之不厚,行将不远,追根溯源还是领导干部自身道德修养不过关、素质不够硬使然。作为领导干部,要把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作为一门重要的人生必修课,把执政为民作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核心主题,以“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为改革发展做实事,多为基层解难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在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同时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6.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是制约行政权力最基本的两种方式,同时也是行政领域践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重大治国战略的根本要求。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恰似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在公共行政中一手抓依法行政,一手抓以德行政,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我国网络使用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网络给他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培养大学生的"网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学生应具备爱国、诚信、尊重、无害、责任感、节制等"网德",培养这些"网德"除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道德修养外,培育一个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也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写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既体现了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蕴含着为人、处事、成业的朴素道理,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领导干部立德,就是要砥砺品行,克己修身,在道德修养上做表率。古人云:"人可以一生不仕,  相似文献   

9.
于干  喻新捷 《前沿》2012,(18):34-35
古语云:“治吏乃治国之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一名党员干部自身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改革开放的整体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注重从立德、明德、行德、律德四个维度进行党员干部道德建设,这对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灿 《长江论坛》2019,(2):92-96
"三不朽"源自《左传》,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人物评价体系。长期以来,"立德、立功、立言"中的"德"被单一解释为"修身"之"德",这是不恰当的。此处之"德"应为创制优良制度文化,使其保持对民众和后世的长久福佑和影响之"德"。除此之外,"德"作为排名首位的"不朽",其内涵亦贯穿"三不朽"中,先秦时期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基本上遵循着"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严以修身,要严在修身铸德上。古人曰:"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当官从政、执政,实现政正、公政、廉政、勤政、清政等,品不正,格不崇、心不美、行不端,当官必然是庸官、执政必然出败政,掌权必然会失权。万事严中来、修身第一位、立德应领先。历史证明,政德隆,民德昌;政德毁,民德降。严于修身,说到底就是要以修德铸魂。德不修,一切无从谈起。严以用权,严在用权为民上。公器为公、公权为民,这是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12.
彭宇哲 《思想战线》2015,(3):135-139
"德"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在《德道经》原文以及代表性的古代注本、现代注本中含义不尽一致。从"道"与"德"的关系上看,"道"为"德"之体,"德"是"道"之用,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从《德道经》第38章中可以看出,"德"的具体内涵为"自然无为";"德"的特殊表达形式——"无"中包含着达到"德"的途径,即"无知无欲"。同时,"德"与仁、义、礼等通常意义上的德行的本质区别在于"无为"与"有为"。从"德"向仁、义、礼的趋近是道德逐渐外在技术化的表现,意味着社会的堕落。因此,老子的人生以及政治理想都基于向"德"的回溯,重回自然无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古人曰:“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德是指人们的人格、品行、道德修养.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在考察任用干部时,强调“德、勤、能、绩、体”五个方面,“德”始终排在首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这说明在当今社会“德”对我们每个人、每名官、每个群众乃至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周中兴 《求索》2010,(8):134-136
庄子面对世间种种人世差别,提出"齐物"与"因乎天理"的处世哲学,对个人精神价值的实现提出"才全而德不形"的道德论说,意欲促使世人破除外形残全之观念,注重自身内在之德性。《德充符》为《庄子》内七篇之第五篇。庄子于其中刻意以肢体残缺者作为主角,借其与正常人的对话来逐步彰显主旨,通过对形之好残、才之全缺、德之显隐三概念对比,提出德失则形无所成、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才全而德不形等观念,进一步展示了其"有人之形,无人之情"的博大境界,彰显了庄子哲学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官德乃为官为政之德,为人要讲人品,为官须讲官德。官员要把道德修养作为人生的必修课,要把修德、养德、立德放在首要位置,用道德的力量去感染人、鼓舞人。官德纯则民风正,官德毁则民风降,官德的好坏就像是一扇窗口、一面镜子、一座风向标,能折射出社会风尚的好坏,能引领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家风。它关乎老百姓的福祉,关乎法律的公平正义,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讲"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崇高的道德社会是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党和政府一贯重视道德.治安问题既是法律问题又是道德问题,既需要依法治安又需要以德治安.社会治安组织需要良好的公安行业道德,要进一步加强以德治警,充分发挥公安道德对公安决策的导向作用.以德治安与依法治安相互依存.公安道德应当刚性化,加强公安道德的研究与宣传,加强对以德治安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律不一样,不能靠强制的力量来实行。道德的养成主要靠人们的自觉追求。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以学立德。学习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德才观,是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契合了中国重视德才和向往社会公平的优秀文化传统,符合共产党员的素养要求和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理念,突出了德在德才辩证统一体中的首要地位。德才观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实践中存在着标准模糊和制度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此,要通过加强选人用人标准的科学化建设、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建设和提高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等,将德才观原则更好地落到实处,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警是公安机关贯彻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精神的重要体现 ,它强调从道德规范上加强教育与引导 ,使公安民警产生自律意识 ,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在“向素质要警力”的新形势下 ,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优势 ,开展以以德治警为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措施 :在公安网页上开辟政工专栏 ,设计以德治警专版 ;开辟警察之友、警察之家等聊天室 ;开辟警察心理辅导和咨询中心。  相似文献   

20.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局长郑筱萸因受贿、玩忽职守罪依法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是什么原因导致昔日的部级领导沦落为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贪官?笔者认为,这跟郑筱萸的官德水平低下有重要关系。"德,国家之基也。""德惟治,否德乱。"道德薄弱治不好国家,办不好事业。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一杆旗帜,当官为政者,绝对不能漠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明代王阳明就曾用金子比喻人的道德,纯度越高,人品就越高,就越能赢得他人的赞佩和敬重。可以说,道德既是一种形象,给人以无言的教育;又是一种力量,给人以鼓舞和鞭策;更是一种表率,给人以示范和引导。德乃从政之本。领导干部道德的好坏对单位建设及其部属价值取向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古人说:"德不厚者不可使民。"领导干部如果不讲品行和道德的修养,就没有资格领导群众。所谓"身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其次,对领导干部来讲,崇德、讲德不只是个人的事情,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是尽好职责、干好工作的重要条件。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以德律己、以德服人,才能得人心顺民意,推动单位建设。再次,"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领导干部的行为往往是群众心目中的一根标杆。一个有德之人,在长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必将影响和熏陶部属,对部属品德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德者必有威,德高者必望重。首先,领导干部的威严、威信来源于个人良好的品行修养,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中取得真正的威信,就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官德的核心是胸怀大局、讲正气,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和庸俗之风,养成这个大德并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行为,才能做到"不以物惑,不以情移"。做到慎独慎微,在生活中不断地修其身、慎其行、养其性,心甘情愿地把党的事业作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来完成,而不是带着私心杂念去工作。其次,领导干部重官德,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增强公仆意识,清正廉明、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八荣八耻"为准则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责任编辑:覃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