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邓小平同志“政治交代”的理解刘金友,赵金业关于“政治交代”,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两处讲到。1989年5月3日,邓小平同志在同李鹏、姚依林谈话时说:“新的领导班子一经建立了威信,我坚决退出,不干扰你们的事。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实是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搞革命,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社会主义,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反复论证和阐发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对丰富、完善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一,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出了新概括。邓小平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质等作出了新的科学的概括。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加强党建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值此党诞生70周年纪念之际,我想谈谈学习邓小平同志建党思想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建党思想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已经把他的思想称作“邓小平的建党思想”。 第一,邓小平的建党思想首先解决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目标问题。简要地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党。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一心一意搞现代化,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他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强核心”。困扰中国共产党多年的重大问题终于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得到圆满解决。这是邓小平建党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年的历史,怎样划分它的阶段,概括它的总进程呢?十五大报告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论断:“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南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准确、全面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制高点上,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对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这个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分析前不久发生的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根源时深刻地指出:“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为了便于党校系统教研人员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和四中全会的精神,揭露美国政府40年来推行的“和平演变”的战略,搞清这场风波为什么迟早要到来等问题,中央党校吴健教授等选编了《从杜勒斯到布什——美国政府推行“和平演变”40年一贯制》的资料。由中央党校科研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科学总结了十三年的成功经验 ,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报告充分体现出继承、创新和发展的理论品质 ,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政治宣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描绘了宏伟蓝图。一、“十条基本经验”奠定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 1 3年 ,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经历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 ,奋斗不息、排…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弩力摆脱贫困”又说:“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全面、透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所提出的  相似文献   

9.
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4年起到1992年南巡谈话,邓小平共6次比较集中地论述到和平与发展问题,但是,他在用语方面始终把和平与发展说成是当今时代的两大“问题”,而不是“主题”。把和平与发展说成是时代主题,这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江泽民同志1989年担任总书记以来,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中都沿用了十三大的提法,在以后国际、国内的多次讲话中,他都沿用了“两大主题”的说法,从“两大问题”到“两大主题”。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包含的思想内涵是不完全相同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所以继续沿用十三大的“主题”的提法,而不是采用邓小平同志的“问题”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史阶段,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是至关重要的。邓小平同志对这个问题作了大量的指示和精辟的论述。早在1980年1月小平同志就指出:“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心下来搞建设。”此后他又多次指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  相似文献   

11.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12月13日,在中央党校“建国四十周年理论讨论会”闭幕式上,邢贲思副校长总结了这次大会的成绩,并作了重要讲话。 邢贲思同志首先指出了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理论研究的紧迫性。他说: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很严峻,我们的党和整个国际共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从国内的形势来看,今年春夏之交发生了一场建国40年来从未有过的严重的政治风波。现在这场风波虽已平息,但引起风波的许多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一是国内小气候虽然有所好转,但绝不能低估资产  相似文献   

13.
一、致和思路是时代潮流的呼唤 邓小平同志作为当代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站在时代的前列,洞察世界风云,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历史潮流,提出了用和平方式正确处理国际国内复杂关系的大思路,为解决各种具体的社会问题给予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当今时代,世界绝大多数人民关注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围绕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尖锐的斗争。多年来,邓小平同志一直在思考,“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9页)他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7页)。 邓小平同志认为,和平共处的原则,“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6—97页)。  相似文献   

14.
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建立弹劾制度,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意见和主张。在《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平同志多处强调过这个问题,例如,在经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小平同志就从两个不同角度谈到了弹劾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经验和时代特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文艺功用观。他指出 :“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 ,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 ,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依据 ,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基于这样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任务 ,即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说 :“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 ,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 ,在艺术上精益求精 ,力戒粗制滥造 ,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 ,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似乎早已解决,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指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的经验教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  相似文献   

17.
统筹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关乎国家在建设时期"中心任务"的抉择,是建国60年经验总结中不可回避的课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与之后,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不同统筹观(即从"战争格局论"到"和平与发展论";从"要准备打仗"到"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的巨大变革),对国际政治、尤其国内的建设格局以及台湾问题的处理方针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抚今思昔,在改革大势下,我们全面肯定邓小平的全局统筹观;继往开来,在历史镜鉴中,不等于轻率地否定1978年改革以前毛泽东的大局统筹观,这是历史的否定之否定,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成就邓小平英名"三落三起"中的"两落两起"都与"文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文革"中毛泽东对邓小平命运的安排为其东山再起提供了契机;对"文革"的全面整顿使邓小平赢得了重要的政治资源;外事活动奠定了邓小平作为国际政治活动家的地位;对"文革"的全面思考促进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总之,"文革"使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可能性变成了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纵观邓小平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历程 ,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讲政治”的典范 ;纵览《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 ,可以清楚地看到“讲政治”的思想贯穿始终。邓小平同志提倡的“讲政治” ,就是要讲大局 ,讲是非利害 ,讲优势 ,讲实践、实绩 ,讲群众观点 ,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地发展。邓小平同志“讲政治”的领导水平和领导特色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于他坚持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在这里讲的长期的历史经验,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毛泽东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可贵的探索。毛泽东同志生前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但是,他对这个命题的提出是有宝贵贡献的。认清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的贡献,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本文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点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