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福建战时青年训导营”(三元县:“梅列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用以镇压革命人民,屠杀爱国志士的工具之一。关于“梅列集中营”的由来,党史界及社会上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皖南事变”后,日寇侵逼闽浙赣线时,由原国民党江西省“上饶集中营”南迁而来;另一说认为它与“上饶集中营”无关,系由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处独自设立的。持前一说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西山会议”,在史学界几乎人人皆知,而浙江的“东山会议’却鲜为人知。“东山会议”是由共产党员主持,联合国民党左派,为维护国共两党合作,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反对右派分裂,即与“西山会议”针锋相对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925年11月23日,一部分国民党右派在北平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了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又称“西山会议”)。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浙江临时省党部负责人的右派头目沈定一,也参加了“西山会议”。12月7日,沈定一回浙江召集国民党浙江临时省党部的部分人召开所谓“第七十八次执行委员会”会议,议决开除共产党员、国民党浙江临时省党部执行委员俞秀松、宣中华、安体诚,候补执行委员倪忧天、唐公  相似文献   

3.
陈辉 《党建文汇》2011,(5):43-43
第十八军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中建军最早、军史最长、实力最雄厚、影响最大的一支老牌劲旅,被人们视为国民党军“王中王”。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撤逃台湾前,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命令将舰船“搬空、运光、炸毁”,给共产党留下“一堆废铁”。1949年4月人民海军初建,张爱萍直接面对的问题是:这些舰船还能不能修好?怎样修好?什么时候才能修好?他一边召开党委会研究办法,一边与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座谈、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正在张爱萍苦无良策时,原在国民党海军内做过地下工作的金声走进了他的办公室,说:“解决舰船修理和装备问题,有一个人离不了。”张爱萍眼睛一亮:“什么人?坐下,赶快说。”金声介绍说:这个人叫曾国晟,原是国民党海军技术署少将署长。他早年留学日本,学的是造船专…  相似文献   

5.
陈辉 《党史博览》2006,(12):51-54
从国民党“王牌”新一军腹中脱颖而出;由“丛林之虎”美称的名将廖耀湘亲自统领;全新的美式装备;对日作战,建功印缅战场。这一系列的“光环”,使新六军在国民党数百万军队中独树一帜,自诩为“国军老大”,号称“天下无敌”。曾几何时,国民党新六军的战场对手变成人民解放军之后,“王牌军”变成了“豆腐军”;“天下无敌”沦为“天下无能”;“国军老大”最终命丧东北战场。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1949年2月25日起义的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是解放战争中最早起义的国民党海军舰船。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早在“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前的2月12日,国民党海军“黄安”舰就已在青岛成功起义。 “黄安”舰是国民党海军在抗日战争结束时接收的一艘日本护航驱逐舰,排水量为810吨,编员120人,抗战胜利后一直停泊在山东青岛港。  相似文献   

7.
萧竹 《党史纵横》2010,(6):56-59
新中国刚成立初期,国民党特务在大陆活动猖獗。国民党保密局从台湾派遣“王牌杀手”封企曾密赴上海,执行“1243”行刺上海市长陈毅的任务。这项计划是由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亲自制订并经蒋介石审核后批准。台湾方面认为此项计划“必能成功”,但是就在封企曾刚准备行动时,就被我公安机关破获,号称“王牌杀手”、“杀人魔王”的封企曾最后伏法于上海龙华刑场……  相似文献   

8.
论孙中山“联共”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将涣散无力的国民党改组为领导国民革命的中心势力,以有效地进行反帝反封建和重造民国的斗争,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战略思想的核心部分。对于孙中山晚年“联共”一事,国内外史学家的认识和解释不一致。本文对孙中山“联共”的原因、目的、政策及其行动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一、孙中山是“容共”还是“联共”? 对孙中山晚年允许与欢迎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一事,中国大陆的学者称之为“联共”,而台湾及海外的学者则称之为“容共”。长期以来,国民党的官方与史  相似文献   

9.
三次“湘北大捷”,又称三次“长沙会战”。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四日至一九四二年一月八日,日寇发动了“三犯湘北,直取长沙”的侵略战争,先后出动了陆、海、空三军和化学兵共达四十多万兵力,都被国民党九战区官兵奋力抗击所击溃。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国民党军政当局及其史家认为,这是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陈辉 《党史博览》2006,(6):47-51
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的前身为七十四军,1937年8月在武汉成立,1946年改编为整编七十四师。它是国民党“王牌军”中最耀眼的一颗战场“明星”。它有一系列的美称:“御林军”、“抗日铁军”、“虎贲”师,并荣获国民党军中最高奖励——“飞虎旗”。它经历过一系列的恶仗、硬仗、险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卓著。它产生了众多的名将:国民党第一战区第三十六集团军司令俞济时、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师长张灵甫……遗憾的是,它最终被蒋介石推向了内战战场。此后,它便不再辉煌,溃不成军,最后兵败孟良崮。  相似文献   

11.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史上重大的历史公案,是国民党蒋介石背信弃义,利用他的最高统帅地位,布置陷阱消灭异己,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皖南事变”的发生,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事情,它涉及的问题很多,既有国民党方面的问题,也有共产党自己内部的问题。与国民党方面的争论已被历史作出公正的审判,但现在港台的一些史书中仍有颠倒黑白之说,如台湾李守礼所著《国民革命史》中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人所共知蒋介石有两个“宠儿”:一个是戴笠,另一个是康泽,在国民党内被称“康戴二公”。为什么有如此“封尊”呢?盖因康戴二人是蒋的情报耳目。戴笠主要是搞外部情报,而康泽专事国民党内部情报,二人都要及时向蒋密告。当时,任何人要见蒋介石都必须先在侍从室登记,然后再由侍从室向蒋介石报告,蒋想见才见,不想见就不见。但“康戴二公”例外,他们见蒋不受限制,随时可见,就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单独在一起时,他们二人也可以闯入。作为国民党的情报头目,戴笠早已是广为人知,但康泽的情况世人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3.
1948年7月5日,北平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国民党军警屠杀东北学生的流血惨案,由此引发了7月9日东北学生和华北学生联合举行的抗议“七五”血案的万人请愿大游行。国民党当局一方面设法平息“七五”事件的风波,一方面追查所谓操纵“七九”游行的“学匪”,进行“八一九”大逮捕。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党史》2009,(2):40-40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经过3个月的思考与探讨,蒋介石意识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民党内部存在着种种腐败行为。败退台湾以后,蒋介石指定“中央改造委员会”正式接掌“中央党部”的职权。国民党“改造”运动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用兵如神,是举世推崇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他不但善于打“武仗”,还擅长打“文仗”,堪称用笔亦如神。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过程中,他恰到好处地使用新闻宣传媒介,导演了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宣传闪击战”,粉碎国民党的一次次反动宣传攻势。这里略举两例。 不费一枪一弹 消弭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 1943年5月,共产国际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宣布解散。国民党籍以大造舆论,叫嚷“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共产主义不适用于中国”,并提出“解散共产党、交出边区”。军事上,蒋介  相似文献   

16.
江董琴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被称为“民党巨子”。他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与共产党密切合作的国民党左派,但后来与共产党分道扬镳,走“第三党”道路,终被国民党所杀。本文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在福建的革命活动,略作记述。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后期.都昌出现了一个反共“五人团”。围绕“五人团”。共产党、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右派以及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这场斗争.从武汉国民政府延续到南京国民政府,历时四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江西外来势力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18.
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和国民党合作,这是我党在大革命前夕在组织方面的一个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几经研究再四审慎”后才作出的.其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反对同任何党派合作到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党的“一大”在党外关系上,主张对“现有多政党“采取独立、攻击,排外的态度.”1922年1月,在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列宁抱病接见了中国代表,希望国共两党相互合作.从此,我党开始同国民党进行接触。但在如何对待国民党问题上,党中央反对共产国际驻我党代表马林关于“在保持党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加入国民党”的建议。第一次直举战争后,迫切需要我党探寻解救中国问题的方案.6月,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开始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看法,7月我党召开了“二大”,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  相似文献   

19.
从1920年8月中共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至1921年7月一大前后,本文界定为中共早期。在这一时期,中共存在着明显的排斥国民党的政策。中共早期排斥国民党政策的形成及确立与共产国际密切相关,它是共产国际成立伊始“进攻理论”在中国的直接后果。按照这种“进攻理论”,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必须把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当做当前迫切任务,把资产阶级、国民党当成最主要的敌人与革命对象。以“打倒中派”为特征的共产国际“左”倾政策,要求中共对资产阶级、国民党必须采取敌对、排斥的政策。共产国际代表的使华与“进攻理论”的输入,是中共早期排斥国民党政策形成及确立的组织基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吕春 《党史纵横》2015,(4):61-62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深得民心.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在中原战场上横扫国民党军队.在与共产党作战的国民党军队中,有多位热爱和平、不愿内战的国民党将领弃暗投明,率领所属武装投奔人民军队.国民党“首都警卫师”就是其中之一.首都警卫师曾是一支深得蒋介石信任的嫡系部队,国民党高层习惯性地称其为“御林军”.这支贴身保卫蒋介石身家安全的警卫部队每一名士兵都是从国民党军队中经严格审查、优中选优、层层选拨上来的,其军官都是经过蒋介石亲自面试选定的.警卫师主要任务是保卫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要员的安全.然而,在1949年3月24日,这支部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起义.国民党“御林军”的起义,在蒋介石阵营中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对国民党政府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