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全国特大洪灾期间,一首叫做《为了谁》的歌曲曾经传遍大江南北,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人民子弟兵为了群众利益舍生忘死地与洪水作斗争的场景永久地刻在了老百姓的心里。对于一方官员来说,这首歌唱出了“为谁树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祝彦 《党建》1995,(10)
不要为了“政绩”忘了实际目前,在农村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某任领导为了建树“政绩”,往往大兴“工程”。如“321工程”,即三百亩桔园、二千亩油菜、一万亩桑树;“一水二路工程”,即沿江河发展水运养殖业、沿公路与铁路发展工业区。类似的“123工程”、“...  相似文献   

3.
政绩者,官员从政之业绩也。政绩不仅是考核为官者是否称职和能否提升的基本标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期上,扎扎实实地干几件令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政绩工作,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有的领导者,为了追求升迁的资本,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地制造“政绩”,于是便有了五花八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4.
星宇 《新湘评论》2004,(5):12-14
“GDP增长了多少?”这是人们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口头禅”。应当说,GDP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在某一时期,考核政绩强调GDP的增长,是必要的一但过犹不及,时间一长,在某些同志的观念中就形成了一种心理误区,似乎GDP就是政绩,政绩就是GDP。那么,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GDP与政绩真的就能划上一个等号吗?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谁都想干出一番事业,创下一份政绩。然而只有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人民群众认可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假如存有私心,为了做给上级看雨违反规律,不顾实际地去制造“政绩”,其结果往往是给地方和群众带来灾难,自己也只会落下骂名。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赞声盈耳;一种是“为官一任,积怨一方”,口碑甚糟。差别来自哪里呢?考诸原由,前者政绩是实的,后者政绩是虚的;政绩实,则利国利民;政绩虚,则误国误民。谋求政绩,首先有个出发点问题。客观地说,我们的大多数干部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创造了扎实的政绩。但也有少数干部为了捞取个人的名利地位,视政绩为得到提拔重用的资本,为了早出、快出、多出“政绩”,不择手段,不顾影响,背离民意,独断专行。有的急功近利,乱上项目,追求…  相似文献   

7.
政绩之本在于为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政绩,就是从政的成绩。我们党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弄清什么是政绩,怎样树政绩,为谁树政绩,也就是要认识到“政绩之本在于为民”。政绩的本质是为民。从执政党角度看,广义的政绩是指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建树的功绩。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政绩,是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做出的业绩。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从党的性质、宗旨的要求来说,还是从自己肩负的使命、责任来说,都必须有所作为,做出成绩。共产党人所创的政绩,说到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创政绩,…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5,(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谁谋求政绩、创什么样政绩、靠什么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问题,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尤国勋 《共产党人》2004,(17):49-49
政绩是指领导干部从政的业绩。为官一任,谁不希望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就一个留芳百世的美名。但时人对领导干部的政绩颇多微词.有时简直是口诛笔伐.何也?笔者寻思,问题就出在一个“观”字上:由于少数当权者的“政绩观”——追求政绩的动机和目的与老百姓的“观政绩”——对领导干部政绩的期待与评价之间产生巨大落差,甚至南辕北辙,如是.人们对政绩的非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0.
为官要不要政绩?答案是肯定的。为官一任,自当造福一方。然而,时下随着一批“虛假政绩”、“形象工程”的曝光,社会上抨击“政绩掺水”的声音越来越高,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中间,出现了讳言政绩、淡化政绩意识这种“从极左跳到极右”的现象。这是十分要不得的。不可否认,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为了快出政绩、多出政绩,不顾实际条件和客观规律,大搞“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群众是深恶痛绝的,  相似文献   

11.
与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千方百计往政绩里“注水”,搞虚报浮夸,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赏识不同的是,笔者发现,当前基层少数领导干部对本单位和地区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不但不让新闻单位宣传报道,而且在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工作时留有余地,想方设法给政绩“缩水”。实事求是地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工作成绩,客观全面地向上级领导部门介绍基层的情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使自己得到升迁,往政绩里“注水”,是欺骗组织行为;同样,给政绩“缩水”,也是一种欺骗组织行为。不论是虚报政绩,还是隐瞒政绩,都不利于上级领导部门全…  相似文献   

12.
据报载,日前,湖北省宜城市对9名只注重表面成绩,却无实际作为的花架子干部予以警告或免职处理。这种用铁腕挤除政绩中的水份,敢于动真格的做法,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由于政绩是当今评价干部能力的优劣、决定干部升迁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于是,有些利欲熏心的党员干部为骗取政治荣誉、讨得上级领导赏识,片面地夸大成绩,隐瞒问题,弄虚作假,甚至不择手段地往自己脸上贴金,以期达到尽快加官进爵的目的。群众把这种虚假政绩称之为“注水政绩”。“注水政绩”危害甚大:一是误国。在政绩上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容易导致上层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一说起政绩,人们的思想便会集中到项目建设上,好像一个地方不上几个项目,就是没有政绩;只有上了几个像样的项目,才算有政绩。在这种政绩观的指导下,才会出现有钱的要上。没钱的也要上,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才会出现背离科学发展观,不顾当地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发展实际需要的“面子工程”;才会出现以政府行为替代市场行为,以行政手段替代法定程序,最终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才会出现“谁影响xx发展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之类的霸道论调。  相似文献   

14.
什么叫“政绩工程”,以笔者拙见,大概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政府官员,为在任期间有所建树而不切实际地实施的一些项目。一旦把“政绩工程”当作官场攀登的阶梯或升官晋级的敲门砖,政绩工程也便成了“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结果往往是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收场,为官者“政绩”到手,或升官晋级,或“政声”远播,损失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当地百姓的利益。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十分看重“政绩工程”,他们在任期间会把“政绩工程”搞得有声有色,会制定出一系列的“十大工程”、“八大工程”,确实能鼓动人心。但无论几大工程,…  相似文献   

15.
考察工作,考核干部,一项重要内容是看政绩,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政绩是创造者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力度的综合体现。不过,对政绩也需认真分析一番。现在人们往往重视政绩,忽视分析。观察一个单位、一个人,只是说:“把政绩摆出来。”人家将政绩和盘托出,五六七八九,一大串,就认可了,通过了。其实,工作只做到这一步,叫浅尝辄止,考察、考核都算不得细致。端出的那些政绩,还只能让人了解一些现象,只有既重视政绩,又进行分析,才能搞清其本质。分析政绩,重要的是看它实不实。不要认为政绩都是实的。“办老实事”,说起来容…  相似文献   

16.
说政绩     
政绩是领导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创政绩、留政绩,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重要目标,是群众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一个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因此,领导干部想树政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应看到,少数领导干部对政绩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热衷于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甚至弄虚作假,用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欺世盗名。其结果,必然加大财政负担,破坏资源和环境,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群众对此反…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河北某县,细雨蒙蒙中,县委、县政府门前的大街上,行人大多挤到机动车道上赶路,而县里花巨资、用晶莹光滑的抛光大理石铺起来的人行道上竟无人行走。原来,这条好看而不实用的人行道,一遇下雨、下雪天,由于路面光滑,使许多人走上去都跌了跟头。就是这样的路,却成了县领导的“政绩路”、“面子路”,同时还被上级树为“样板路”。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竟是在县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县里主要领导动用各单位的事业经费一意孤行修起来的。   《羊城晚报》载:在合肥至阜阳公路…  相似文献   

18.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标准,重点看政绩。如同考试是教育学生的“指挥棒”一样,政绩考核也能起到影响干部行为的“指挥棒”作用。面对新世纪组织工作的任务,如何寻找和挥动新的“指挥棒”,对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显得十分重要。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干部不择手段地虚报浮夸,搞虚假政绩,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不正常现象,群众对此非常反感。联想起大跃进时的浮夸风,这样的教训太沉重了。究其原因,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追名逐利,欺上瞒下,上报的情况和数字都有很大水份,…  相似文献   

19.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全面准确地考察领导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政绩,对于合理使用干部是非常重要的。认真研究考察干部政绩,真正做到看政绩用干部,是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政绩有虚与实的区别,比如,有的领导干部为了“突出”政绩,不惜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而有的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有“水份”的政绩和实实在在的政绩摆在一起,前者可能更让人一时眩目。另外,政绩还有显与潜的区别。由于工作岗位、职责、性质的不同,有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实施了很多有形的建设项目,人们一看  相似文献   

20.
景天光 《奋斗》2003,(11):55-56
什么叫“隐性政绩”呢?有些“政绩”往往是不好考核的。比如我们为一支作战部队制定的考核标准是歼敌多少多少。然而,如果那个部队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用“歼”敌的数目来考核政绩就不好计算了。再如:我们为某区域制定了侦破重大案件件数的考核标准,然而,如果那个区域治安状况良好,重大案件根本没有发生,那么这个政绩也就难以考核了。再举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