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实施以来,至今已有20余年.20余年来,民事审判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些情况和问题需要对原有的法律规定作出修改,有些需要在民事诉讼法中予以明确.通过对比修改前后的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重点介绍了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证据部分规定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2.
6月24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这是民事诉讼法通过16年来首次进行修改。针对法律修改的有关情况,我们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2007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于2008年4月1日施行。这次修改主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申诉难”、“执行难”问题,为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和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工作提供了新的重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1,(22):28-28
在《关于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提到了立法机关在法律修改工作中注意把握的几点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注重有效解决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修正案草案关于调解部分的修改,就是对这一原则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立法计划近日出台。根据这一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修改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一批现行法律。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制度.证人出庭和鉴定人制度,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完善死刑审判制度和被害人补偿制度等问题,以及民事诉讼法的证人出庭.破产程序.公益诉讼.有限三审和立案登记等制度,都有望提上议事日程。本栏目将持续关注两大诉讼法修改中的焦点问题,探索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以及专家眼中的解决方案。本期推出的“鉴定人出庭制度”,既涉及到刑事诉讼法,也涉及到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6.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1,(22):33-34
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保证依法行使审判权,正确实施法律的重要制度,对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要求加强法律监督的诉求日趋增强。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实现重大突破,从监督方式、监督范围、监督手段等方面,强化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检察监督规定的修改成为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九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8月31日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作如下修改:一、第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二、将第十四条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三、删去第十六条。四、将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立法计划近日出台。根据这一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修改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一批现行法律,制定社会保险法、循环经济法等一批新法律。  相似文献   

9.
诉讼现象的复杂,民事实体法律规范体系的逐步系统化,旧的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必然呼唤新的起诉条件以适应形势发展。本文从代位权的规定,旧起诉条件的缺陷几个方面,论证了修改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屈炜 《浙江人大》2013,(1):42-44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2012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的诸多亮点,备受社会关注。小标的案件,一审终审新民诉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  相似文献   

11.
历时数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终于尘埃落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12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健全证据制度,完善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细化审判和执行程序,强化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等,对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24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修正案草案主要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申诉难"和"执行难"问题,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作出修改。8月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13.
在宪法增加规定人权保障条款和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现实语境中,为强化民事诉讼法视野中的罪犯权利保护,民事诉讼法的修改须以利益保障为目的,以当事人本位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巡回审理制度和转交送达制度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导读: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将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中成熟可行的经验上升为法律规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完善相关程序规则,促进诉源治理、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创新在线诉讼模式,着力解决纠纷化解渠道不足、司法资源与司法需求匹配不精准、诉讼流程和方式不便捷等问题,助推司法质量效率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扩大了民事检察监督范围,增加了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措施,为基层检察院开展执行监督、调解监督和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进行监督提供了明确的诉讼法依据,笔者重点就基层检察院如何有效对接新民事诉讼法,开拓民行检察工作新局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慧珍 《前沿》2002,(4):57-58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之一。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因正在进行的诉讼的裁判结果与他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而参加诉讼的人。民事诉讼的这一制度 ,一方面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也为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对此作一探讨并提出一些设想。一、《民事诉讼法》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 ,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 ,但…  相似文献   

17.
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监督规则中得到了加强,监督范围扩大、监督方式增加、监督手段强化等,尤其表现在司法实践中正在运行的同级监督制度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法律对同级监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级监督面临更大挑战。面对新要求新挑战,除完善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必须多措并举,主动探索和积极拓展民事检察同级监督发展的新空间,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1991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现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今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民诉法二审草案》),新的《民事诉讼法》明年将会颁布实施。《民诉法二审草案》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小额诉讼制度,细化了调解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调解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新职权。检察机关如何执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是摆在民行检察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作为当事人双方和法院追求正义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而当事人的陈述,在新民事诉讼法修改后位列证据制度的第一位,证明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从当事人陈述这项证据位置的变化入手,通过比较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苏俄民事诉讼的立法,证实了当事人陈述是具有查明案件真相、防止诉讼拖延、追求"法律真实"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祯祺 《中国人大》2023,(17):31-32
<正>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此前先后经历了2007年、2012年、2017年、2021年四次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