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读著名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看到他引用宋代词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名句来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长期以来,这三种境界为许多文人学士所津津乐道,成为孜孜以求的目标。其实,细思之,领导干部也应有这三种境界,因为它不但包含着有益的治学之道,而且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种境界意思是要眼光远大,志向坚定。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就要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最近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最根本的是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强调指出,领导干部尤其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一是信仰意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公仆意识,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三是自省意识,慎权、慎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读书学习分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种境界意在告诉人们,读书学习一要志存高远、耐得困苦,二要执著忘我、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价值目标之说,并称“此之谓不朽”,将其奉为人生之至高境界以追求。大禹,即是这样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当然众多历史人物不可能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样样具备,况且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相辅相成和正反参差的复杂情形,如有功而无德者有之,德好而无功者有之,但大禹无疑是立德立功的楷模和典范。尽管他在立言方面并未给后人留下什么述作,但却以治水有功以及建立“有夏”而彪炳史册,家喻户晓。治水与国家的建立密切相关。马克思就曾说过,国家,特别是东方国家,作为一种公共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读书学习分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种境界意在告诉人们,读书学习一要志存高远、耐得困苦,二要执  相似文献   

6.
论道首谈无、有。无、有者,一论宇宙的存在和起源。"无"是指人的感官无法感知的存在,即"虚在之在"。"有"是指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存在,即"实在之在"。道所指的存在,具有无(虚在)和有(实在)两种性质。无,是天地之源;有,是万物之源。这是指宇宙存在的性质和起源。二论修道的路径和境界。道不可言,然而道可修。常无,以观虚在之妙;常有,以观实在之徼。这是指修道的路径。三论同出异名,玄之又玄。无有同源,同源于存在。任何一种存在,既是有,也是无,同谓之玄。以自身之无有,通天地万物之无有,是为玄之又玄。玄之又玄,乃洞悉一切存在的奥妙之门。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重视"立德、立言、立功",王阳明则被视为将这"三不朽"做到了极致。提出致良知,桃李满天下,可谓立德;创立阳明心学,可谓立言;定南赣、平叛乱,可谓立功。能做到这三点,全凭王阳明年轻时"沉溺"于各种领域。S+哲学王阳明曾对弟子表示"某幼不问学,陷溺于邪僻者",可在悟得"圣人之道"、创立阳明心学而归正于儒学后,他对道、佛之学进行了重新诠释和选择性的吸收,融汇贯通,得出"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曹雪莹 《世纪桥》2014,(5):68-69
《大学》所指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并不是一种表面文章,而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根本的修养方法,它要求做人必须内外兼修,表里如一,达到一种"内圣外王"的境界。《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成为大学之道的三大纲领,即《大学》德育思想的目标。在三目标中,"明明德"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也是"亲民"和"止于至善"的前提和基础。"亲民"只把"明明德"落实在行动之中,是在践履个人修身所获得的"明德";"至于至善"则是把"明德"观念运用于"亲民"实践中,直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可见,太学之道三大纲领合起来便成为一贯之道。  相似文献   

9.
李承贵 《求实》2002,(7):36-38
“道”即境界 ,此境界可由“道”在事象、名利、知识、自我四方面所表现的态度加以考察。“道”境界本质上是天地人万物一体之境界。“道”境界还表现为既虚且实、直观本真、批判性、功利性等四大特征。“道”的境界意蕴成为中国思想史中精神领域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官三境界     
王国维发现的治学三境界,学坛一片首肯,至今奉为圭臬。其实不仅是治学,为官也有境界,这境界凑巧也是三个级次,发明权属王夫之。 王夫之《读通鉴论》云:“人之乐居尊位者,上之以行其道,次之以成其名,其下则荣利之餍足耳。”这里虽然谈的是人们往上爬的三种心里欲望(或称动力亦无不可),同时不也把官场众生相刻画得唯妙唯肖吗?三种人中,成为行道者最难,他们不仅要有事功,而且要形成一种学说,思想上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进到这一步的人不多,硬要找的话,古人中的周公、诸葛亮、谢安、曾国藩庶几近之。成名也是不易的,他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做得十分突出,得到官民两方一致认同。查历史可知,凡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大多干出了一到几种象样的事情。至于“荣利之餍足”的人,人们接触得多,用不着我饶舌了。 谈谈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很多。首先,它使我们明白,贪财好利,是官场的低级行为,或者说贪财者是官场中的低能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种人根本不懂得为官的宗旨是什么,甚至连“公正廉勤”、“保境安民”这类套话也不懂。《大学》云“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这就是说,当官了,就该将财利看得淡一点,官越大则应财利之心越淡薄。因为他已无衣  相似文献   

11.
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立德是思想的境界,增智是思维的境界,创业是思进的境界,三个境界有机融合就是精神的至高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有执著的追求,就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严以修身是做人之本、为官从政之道、干事创业之要。如何修好身,我认为必须做到"三要"。修身要先立德。立德要立大德,做到有理想,有追求,讲品行,讲道德。如何立?要把握好两个认识:一是认识规律,二是认识自己。认识规律,才能洞悉事理,提升境界;认识自己,才能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认识规律,主要包括要认识世界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事物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等。事理明白了,做人才大气,做事才有底气,才能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  相似文献   

13.
《史记》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辩治者当能别之。”子产多谋善断、明察秋毫,民因其才而不能欺;西门豹执法严明,刚直不阿,民畏其威而不敢欺;子贱任鲁国单父宰时,注重德化,“臣民感其义而不忍欺”。古人的这三种治国理政之道,“民不忍欺”是三者当中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要做到“民不忍欺”,必须真心诚意爱民为民。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个“诚”字。领导干部想事情、干工作、做决策,都要诚心诚意地为群众着想,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考虑。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的思…  相似文献   

14.
儒家和道家哲学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从“性即心而显诸情”的角度理解人或人性,以“仁性”的实现为前提达成整体性的人格智慧,通过“生命实现之证成”的道德进路,实现和证立其超道德的形上本体。道家亦从人本学和文化批判的角度论“道”。就人文说,道乃即“有名”而见其“无名”之本真;就主体说,人乃在其作分别之状态中“观”道的无分别之“妙”。道家的道论,强调的是在人的修为澄汰之体证中道的全体绽出和澄明。儒道两家的不同点表现在其为学进路的差异上,而其形上境界本无不同。历史上的儒道同源说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5.
正学校的核心职能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始终关注的根本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的要求,古已有之。《左传》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是说,人生的最高境界,首先要有高尚道  相似文献   

16.
戎旭 《实践》2014,(6):30-30
<正>"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三严三实",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致力改革创业的行为准则。"三严三实",体现的是作风,彰显的是境界。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吹响了"集结号",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提出"严"与"实"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央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组工干部要努力追求孔子提倡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三种境界,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学习的表率。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上有句话,说人生有三样不朽的事业,大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古为今用,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现代领导干部,更要立德、立功、立言。 所谓“立德”,作为领导干部主要是讲德政,即符合社会需要,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或政绩。立德有三:一是崇尚理想。古语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为民造福的伟大事业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锻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讲理想,讲大局,讲奉献,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作风民主。“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作为党的干部,崇高的威望来自于用自己心血、自己的生命去爱人民群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严守政治纪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做到受民之托,忠民之业,为民谋利,而决不能负民之望,误民之事。以权谋私。要真正与班子成员、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三是廉洁自律。这是为政立德之基石。廉者刚,贪则腐;廉者明,贪则浊;廉者威,贪失民。作为领导干部,要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忠于职守,节俭克己,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违法之事不  相似文献   

19.
梁衡 《新湘评论》2009,(12):49-51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范仲淹怎样写文章。三、我们该怎样做文章—文章达到的“三境之美”1.一文、二为、三境、五诀在中国古代,文章是官员政治素质的一部分。“立功、立德、立言”三者缺一不可。古今有三种文章,一是官场应景,空话、套话,人们很快忘记;  相似文献   

20.
张跃庆 《共产党人》2013,(Z1):32-3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在论述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的关系时,引用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指出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自觉追求崇高信仰、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必胜信念,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用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