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一五"计划完成前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新中国领导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他们高度关注并从实践层面探索如何实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这些反思和认识所体现出来的"‘弹性’的计划经济"的思想,对当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实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演化,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文珍  刘瑛 《湘潮》2010,(5):18-21
今年5月,湘籍革命伉俪李富春、蔡畅诞辰110周年。这对同年同月诞生的革命伴侣,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为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本刊特发《李富春与"一五"计划》和《回忆蔡畅在"文革"中实事求是二三事》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王丹莉 《党的文献》2017,(1):104-111
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一五"计划完成前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新中国领导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他们高度关注并从实践层面探索如何实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这些反思和认识所体现出来的"‘弹性’的计划经济"的思想,对当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实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演化,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析“一五”时期北京市的经济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北京市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经过1953年至1957年五年的建设,北京市工业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注意了综合平衡、协调发展。这些成就的取  相似文献   

5.
何燕 《支部生活》2010,(8):52-53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特别是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具备了基本条件。1951年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历经1951年到1954年,我国五年计划的首次编制初步完成。全国各地也随即一边编制一边实施,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始于“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周恩来亲自领导绘制了新中国现代化的最早蓝图。经过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一五”计划提前胜利完成,以重工业为重心的大规模建设的全面展开使新中国向着现代化方向迈出关键一步,为当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周恩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付出的大量心血和艰苦努力具有开创性的奠基作用,“一五”时期的现代化探索对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仍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中共二十大报告阐明的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中,包含着周恩来在早期探索中提出的正确思想和经验总结。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在国民党旧政权遗留下的百孔千疮的经济烂摊子上,开始建设新中国的伟业。  相似文献   

8.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终于有了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上建设国家工业化的基本条件。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指出:我们的国家在政治上已经独立,但要做到完全独立,还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1952年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结束,中国人民久已期盼的这个历史机遇终于到来了。而在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下直接导演这场波澜壮阔的经济大戏的,就是素有红色掌柜之称的陈云。  相似文献   

9.
“十五”计划究竞新在哪里,有什么特点?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和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开始的五年,是莱西建设现代化中等开放城市的重要时期。莱西市确定“十五”期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巩固提高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建成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到 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6. 1%,达到 170亿…  相似文献   

11.
编制“十五”计划面临三个新条件 第一,是生产力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十五”不是孤立的,它从“九五”走来。“九五”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一个重要的“五年计划”。这5年中我们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城镇就业政策先后经历了“统一登记、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别处理”、“政府介绍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和“国家统包统配”三个阶段,统一性和计划性不断得到增强,最终形成国家统一安排城镇就业的模式,并带来一系列正负两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否是我国工业化的必经阶段?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一片战争废墟上艰难地起步的,与许多后发展国家一样,我国选择了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然而,这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产业结构方面的极大约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十五”计划是我国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对实现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十五”计划的编制必须实现五大战略性转变,即经济增长实现“质进量退”,由供应约束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经济体制由建立基本框架向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对外开放由一般引进外资向吸引高层位产业、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地区布局由注重东部地区发展向西部大开发转变;经济发展由注重经济效益向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万飞 《广东党史》2016,(6):33-37
1952—1954年,陈云作为中财委主任在推进中南区"一五"计划的过程中与主管中南区财经工作的李先念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首先,二人共同推进了武汉钢铁公司的决策与选址工作,为日后武汉钢铁公司成为我国第二大钢铁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其次,在中南区粮食统购统销的过程中二人密切合作,为粮食统购统销的科学决策、部署与顺利落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17.
《世纪桥》2006,(3):81-82
“十五”期间,新华社每年都组织评选当年的国内十大新闻。如今,站在“十一五”时期的新起点上,回眸这些国内重大新闻,可以清晰地看到“十五”期间中国前进发展的轨迹。2001年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十五”计划的主题,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应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实施新的地区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树成撰文认为,“十五”计划是在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开始的。正是在“九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 其一,我国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供给长期短缺的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20.
杨汉卿 《广东党史》2002,(2):16-18,26
1992年春天,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是继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之后,我们党在新时期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世纪之交的2001年,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