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伟 《当代贵州》2007,(15):31-32
现代法治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政务公开是减少行政争议。实现社会和谐的减压阀;是使行政权受监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前提。将政务公开与法治进程结合起来。从法治政府的视角探讨政务公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高天山 《实事求是》2007,195(2):14-17
政务公开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将行政事务的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众或特定人公开,以使其参与国家事务、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对行政权实行监督的原则和制度。目前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不断地促进管理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运行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汤梅  卜凡 《探索》2014,(1):4-7
从国家统治、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是治国理念的重大转变,国家治理理念体现了以公平为导向的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关系的交互性、治理模式的复合性、治理方式的科学性以及治理结果的有效性。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必须重新审视国家权力的分配,尤其是政府权力的配置与运作。政府面临着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角色转变,甚至包括从治理主体到治理客体的转变。基于权力配置的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命题。我们有必要探索政府权力架构及其合法性,梳理政府权力的来源与配置方式,并从行政权的内部分权制约、中央与地方的分权配合,以及政府与社会的分权合治层面等剖析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权力结构与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电子政务与政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公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实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电子政务是重要的载体,是政府管理模式的内在基础。实行电子政务,可以改善政府公共服务,降低行政成本,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应强调安全为先和标准化原则。  相似文献   

5.
“裸体”,让白庙乡一夜之间闻名全国。其实。这一举措并非偶然,它与巴中市多年来推行“阳光政府”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阳光政府最根本的特质是透明,它要求政府必须在阳光下行政,实行政务公开,使人民充分享受知情权和监督权。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实施的政务“六公开”,一般是指政府文件公开、重大决策过程公开、政务活动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公开、处理结果公开,  相似文献   

6.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政府在其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政府角色存在错位、缺位、越位问题,即行政权力运用不当、行政程序不公开、行政权强行介入民事关系。为此,必须对政府角色进行合理定位,政府应做合理拆迁规模的制订者、人民利益的保护者、市场效率的促进者与监管者、公私利益的协调者、公开保障措施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面对金融危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要尊重市场,又不能迷信市场;既要相信政府,又不能依赖政府;既要放松政府监管,又不能放弃政府监管。应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行科学的政府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实行政务公开,是扩大基层民主、完善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推进企业民主政治和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由此,笔者针对一些企业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是统一设置网站政务公开栏。巴中市各级政府、政府部门、中央和省驻巴单位、公共企事业单位在网站首页设立了“政务公开”栏目;无网站的单位和乡(镇)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在县(区)政府网站上设立了“政务公开”网页。二是统一建立墙上政务公开栏。巴中市制订了《巴中市墙上政务公开栏建设标准》,全市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名称、统一位置、统一形式、统一规格质量。三是统一实行信息审签制度。为确保政务信息规范统一公开,巴中市统一设计了《xx单位政务公开信息审签单》,规范了政务公开信息审签流程。凡未经审签的信息一律不得公开。  相似文献   

10.
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是实现粮食规模生产的有效载体,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四川新津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成长为实证分析蓝本,立足于"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角度,归纳出产权制度改革、价格支持政策、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机械化是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成长的主要动力;梳理出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成长的共性问题;最后,从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鞠连和 《新长征》2006,(12):22-23
政务公开是指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公共管理的主体必须依法向社会公开一切不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务信息。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务公开是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是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实行政务公开,能建立起一种对腐败问题进行标本兼治的有效机制."政务公开"能彰显君子,教育常人,约束小人,暴露伪君子,从而全面发挥反腐倡廉的功效.政务公开的理想境界是全面真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论政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十五大以来,政务公开在广大基层单位和许多地方政府中迅速推广,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要充分认识实行政务公开的重大意义,推动这一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14.
政府监管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实现公共利益,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监督与管理活动。政府监管是理论研究与政府实践的重要主题,并且政府监管机构地位与监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但是在经济社会领域,价格垄断、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不断发生,将问题归因为政府监管不力与企业家缺乏道德是不够的。从制度分析的角度,通过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探讨政府监管主体结构、权力配置体系、监管过程中的行动者及其与政府监管绩效的关系,找出政府监管目标出现偏差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制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政务公开是有效行政的前提之一,是政府行为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倡导,但实行成效不明显,因此,强制政务公开就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大巴山余脉之上的白庙乡,一夜之间闻名全国。它出名的方式寻常而又另类:乡政府公布了详细的公务财政支出,大至公款招待。小至购买信纸。无所遮掩。 事实上,中央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实行阳光政务由来已久。但在一片欲语还休的扭捏中。政府财政支出仿佛成了不能说的秘密。白庙乡的做法能否推广?人们审视和剖析着这个新鲜的样本,也寄托着对政务公开的渴望。  相似文献   

17.
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公民持主动参与态度与政府持积极回应态度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互动的两种主要范式。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强调公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公民在政策制定互动中的合法性;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确保公民在政策制定互动中的知情权;拓宽公民参与途径,深化政策制定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完善后继配套措施,巩固政策制定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成果。  相似文献   

18.
厘清政府市场边界 推进权力清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津  雷欣 《理论导报》2014,(2):27-2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这是我国推动政务公开、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群众监督、从源头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的政府改革和廉政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权力清单制度的意义权力清单,顾名思义,就是详细规定权力究竟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到底怎么干等权力运行边界。只有准确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政府权力的边界,杜绝不作为、乱作为或以权谋私等乱象,才可能使政府和市场各就各位,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依旧停留在简单的网页开发、政务公开等"政府上网工程"的阶段。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政务工作的需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大众,从新媒体的视角去研究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本身以及政府行为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程度。完善政府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服务型政府、诚信政府的重要保障。本文试从完善政务公开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关系出发,分析政务公开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阐述保持政务公开建设的法制性、明确性、适时性、有效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