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澎: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传出去,争取过来"是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工作的基本方针。龚澎作为南方局新闻发布员,她结识了几乎所有驻重庆的外国记者。她的优雅大方和超群才智、她的敏锐观察力和幽默感,以及临危不惧、忠诚事业的精神和她灵活的外交应承,赢得了外国记者们的钦佩,被称为"中共外交第一发言人"。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1,(14):28-29
建党90周年之际,中纪委、中组部等党的部门相继对“外”开放,邀请外国驻华使节、高级外交宫、外国记者参观。  相似文献   

3.
进入“深化研究”新阶段 记者:你曾经把南方局历史研究分为“自发起步”、“资料征编”、“深化研究”三个阶段,请谈谈从啧料征编”向“深化研究”的转折是怎幺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1940年初春,在国民党特务首脑机关,发现了~个共产党的“红色电台”。共产党人利用军统的电台、密码搜集情报,甚至直接向延安发报。蒋介丑闻讯,十分震惊,大骂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戴笠亦十分惊恐,军统的电台是自己亲自布置的,人员也是自己亲自派的,难道共产党的势力已经潜伏到了军统内部?的确,这个“红色电台”的成员是由中共南方局安插的,为首的还是一个姑娘,她的名字叫张露萍。南方局交给张露萍的任务是:领导在军统局电讯处的张蔚林等地下党员,成立中共特别支部;与南方局军事组直接联系,负责传递情报;待机在军统特务机关内…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南方局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机构,南方局历史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长期培育的‘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居霞 《实践》2014,(4):29-29
记者第一次看到杨春燕,是在“信仰的力量”演讲比赛上,比赛由满洲里市委组织部和满洲里边防检查站共同举办。第一个上场的就是杨春艳。她一身警服,落落大方,军帽上、国徽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热情与真诚:“争当口岸发展尖兵,努力让跨越时空的边防外交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这是满洲里边检人的铿锵誓言!”银铃般悦耳的声音,征服了评委和听众,热烈的掌声中评委们打出了高分,后边十几位演讲者的分数始终没有超过她。  相似文献   

7.
我突然想起了那个的黎波里5岁的女孩。那是在今年的5月份,在的黎波里采访的我的同事,和其他外国记者一起,被新闻官带到了卡扎菲居住的阿齐亚军营。在这个军营里面.她遇到了这个和家里人一起来充当人盾的小女孩,她的手里拿着卡扎菲的相片,对我的同事说:“没有卡扎菲的日子,人生会是多么的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勇 《当代党员》2011,(8):18-19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之所以冠名“红岩”,是因为南方局的驻地叫“红岩村”。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及夺取国家政权的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对外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先后建立和参与建立了“南方局及其外事组”“延安交际处”“中央军委外事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南京局外事工作委员会”“中央外事组”等外事机构,为中共讲好“延安故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中国的外交队伍培养了大量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外交史上第17位女大使施燕华的译员生涯可以追溯到60年代中期。30余年外交旅程中三进三出外交部翻译室的施燕华曾作过周恩来、华国锋、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翻译。在将近10年里,施燕华数十次担任邓小平与外国政要会见的翻译。她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这位中国改革的设计大师“没有一句废话”……  相似文献   

11.
洪彦 《世纪桥》2011,(16):33-33
1985年金秋10月,邓颖超重返山城重庆。在渝州宾馆,她亲切会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南方局和办事处招待所所长杨继干来到邓颖超面前,摆起了四十多年前红岩生活的龙门阵。邓颖超握着杨继干的手说:“老杨,当年我们在红岩村生活可是够艰苦的。”  相似文献   

12.
吴茂荪于“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南京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抗战时期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在特殊战线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7年赴美,成为冯玉祥反蒋的得力助手,并于次年代表冯玉祥赴香港参与民革的创建。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副会长,20世纪80年代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为人民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是民革主要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红岩,是童老一生革命生涯中的重要阶段。从1939年2月至1946年5月,童老在红岩战斗生活了近八年。先后任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机要科科长兼中共中央南方局秘书,南方局秘书处处长、秘书长、南方局候补委员等职……红岩,不仅成就了他的革命事业,也是他收获爱情,娶妻生子的地方。正因为此,童老视红岩为第二故乡,自誉为“红岩村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外交生涯的开端──《毛泽东年谱》编写补记一则蒋建农毛泽东的外交生涯是从1936年7月在保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开始的。从1936年7月到七七事变前的一年间,毛泽东在陕北共接待并会见了六批外国友人,构成了这个时期毛泽东诸多革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红岩春秋》作为以宣传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业绩为重点的党史刊物,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宗旨,积极宣传南方局的历史功勋和革命传统,弘扬伟大的红岩精神,歌颂祖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她是收到过毛泽东亲笔信的唯一外国妇女她是第一个访问韶山冲的美国记者她是第一个写毛泽东故乡的外国作家  相似文献   

17.
老骥伏枥 开创新篇 记者:南方局历把研究工作第二阶段为什么从1983年开始? 周勇:这要从南方局老同志说起。  相似文献   

18.
梁衡 《广东党史》2011,(12):50-50
1985年金秋10月,邓颖超重返山城重庆。在渝州宾馆,她亲切会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 南方局和办事处招待所所长杨继干来到邓颖超面前,摆起了四十多年前红岩生活的龙门阵。邓颖超握着杨继干的手说:“老杨,当年我们在红岩村生活可是够艰苦的。”杨继干说:“可不是吗?那时我们伙食费一个月三块法币,毛主席来重庆,...  相似文献   

19.
当年,在重庆领导党的地下工作的叶剑英同志曾说过:“我记得起,张露萍在延安叫黎琳,外号‘干一场’。”“张露萍的事迹是南方局历史的一部份,要歌颂她,学习她。”“她是我们党的好女儿,把张露萍的事迹整理出来,不仅是对烈士最好的回忆,也是教育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20.
文川 《党员文摘》2008,(11):28-29
对外援助一直是美国对别国施加影响、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而美国的外援重点.甚至还包括了外国媒体。范围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捐助金额从几千美元到上百万美元不等的“外媒发展”项目,在美国的不同执行机构中也有不同称号。有的被称作“媒体援助”,有的被列入“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