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健夫 《世纪桥》2012,(9):26-27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根据意大利作家钦提奥1565年的《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尔人》改编的著名悲剧。它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同时也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奥赛罗》中主要人物:奥赛罗、伊阿古、苔丝狄蒙娜的形象分析及联系作者的具体情况及写作背景解读简析悲剧形成的主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2.
悲剧是什么?西方著名思想家和作家有诸多见解和主张。中国女作家池莉更是提出了平民悲剧理论。最能体现她这种悲剧意识是其代表作《烦恼人生》.作品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悲剧意识:生活程序化与个体的无助感,他者的监视与个体的压迫感,伦理道德与个体的压抑感.  相似文献   

3.
邓友梅的《在悬崖上》是百花时期的一篇“写人情”的小说,作品反映了第三者介入后浪子回头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在情感的视角下观照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指出其在妻子和加丽亚两异性的情感旋涡中打转的悲剧性,进而揭示其人生悲剧的总根源在爱情理念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刘爽 《理论学刊》2006,(11):123-124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辉煌,尤以戏剧作品为世人景仰。他的悲剧主题寓意深刻,容量宏大,涵盖了对人生、人性、命运的思考。其中,《李尔王》的主题更为复杂和深刻。以《李尔王》为范本,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主题,特别是悲剧主题加以梳理与阐释,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女性悲剧人物美学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兰 《理论建设》2008,(3):76-77
西方美学理论认为,悲剧是一种美。莎士比亚说:“美若一死,宇宙也就要再度混乱混沌。”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美”这个字占有的最充分、最无可争议的是女性。所以在作家笔下,悲剧往往和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剖析了几位女性悲剧人物,以期浅析她们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中西方悲剧艺术的比较,力图寻求其所具有的共通性:悲剧人物经过对苦难命运的抗争而表现出来的生命热情与人类尊严,构成了悲剧艺术的正面的素质。真正的悲剧艺术必然饱孕着丰富生动的美,从而唤起人们对美好人性的热爱与想往。悲剧并没有因为其本身具有的某些痛苦、悲哀、灾难或挫折的内容而抹杀了人类发展的信念,而是在种种痛苦和毁灭面前激励人类走向了超越自我的乐观主义境界。  相似文献   

7.
王丹红 《世纪桥》2010,(1):49-49,9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美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盖茨比追求梦想最终破灭,并被陷害死亡的故事,本文结合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背景,分析美国梦的虚无和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杜新宇 《理论学刊》2003,(4):157-158
阿瑟·米勒是美国剧坛上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不仅给观众呈献了诸多的成功剧作 ,而且还提出了许多颇有建树的戏剧理论。在阿瑟·米勒独特的悲剧观指导下 ,他创作了一些以小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剧作 ,正是通过这些小人物 ,阿瑟·米勒描写了严肃的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9.
尼采的悲剧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集中的体现出了尼采的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艺术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他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的形成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悲剧性的认识和对古希腊悲剧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在美学史上的成就不在于理论的研究探讨,而是在于通过对希腊悲剧的分析而主张一种审美态度面对悲剧人生。审美是一种方式,这种审美境界最终是要达到人的自由境界。通过对《悲剧的诞生》的思想解读,正确而理性的去审视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倡导一种辩证而理性的思维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部队作家黎汝清继创作历史小说《皖南事变》之后,又于1989年推出《湘江之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以下简称《湘江之战》)。作品以文学的形式描写历史悲剧,自然引起不少读者的兴趣。人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历史体裁的小说自然少不了写人。在《湘江之战》中,作者用自  相似文献   

11.
解非  晋娜 《支部生活》2014,(2):43-44
在重大场合,莫言总是西装笔挺,而私下里他还是喜欢穿中式唐装。他走路很急,风风火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显得很随和,十分配合地协助记者装上了微型麦克风,调整座位时还不忘把自己的茶整齐。"没有具备一定价值的作品,也就谈不上具备一定价值的作家",这是翻译家卞之琳先生在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出版引言中写的第一句话。尽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了一年,但他仍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莫言本人对很多看起来显然是"过度解读"的评论似乎并不介怀,他只是喜欢自己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任金蔓 《世纪桥》2011,(17):40-42
从文学作品看社会历史变迁,小说就仿佛是导演着历史的话剧,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是历史、生活的表演者。不同民族有自己不同的历史,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都在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本文从分析哈萨克族与汉族作家作品的女性命运探究在社会历史变迁中对女性的生活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悲剧的诞生和繁荣,是希腊人的原初生命意识和希腊神话结合的产物,古希腊悲剧的重要特征就是它从诞生开始就饱含着深厚的生命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希腊悲剧虽历经千年但在今天仍旧充满着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悲剧作为一种为古希腊人所热爱的艺术形式,它的效果自然是使观众快乐。但悲剧向"快乐"转化之逻辑理路是什么?这一亚里士多德本人未能详细论证的问题虽曾引起后世许多研究者的兴趣聚焦,然而总体上说尚缺乏清晰解释和深度揭示。根据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界定,悲剧自身拥有处理"恐惧和怜悯"的核心机制,即"卡塔西斯"作用。"卡塔西斯"作用的核心机制就在于观众可以在逻各斯的指导下直面"恐惧和怜悯",使负面情绪变为灵魂之德性的养料。悲剧的快乐不仅来自于"求知",来自于"卡塔西斯"作用,也与人们在逻各斯指导下进行的"选择"密不可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悲剧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获得感官经验的快乐,而是运用逻各斯选择"善"、获得"真",从而达成自身完善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宋阜森 《理论学刊》2004,4(1):102-104
赵树理的创作虽然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但由于他最终坚持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并不一味地“赶任务”,因而他一直在某种夹缝中苦苦探寻,创作出大量的不媚世俗的“问题小说”和个性鲜明的“中间人物”。正因如此,他的创作虽曾被誉为“赵树理方向”而红极一时,但他本人还是未能逃脱“文艺黑线人物”的命运以致被迫害致死。赵树理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寻找他极端自私的思维个性和极端残忍的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希望从悲剧中学习、反思,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相似文献   

17.
王颖 《理论学刊》2005,(10):125-126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南方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危机。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里有一种浓浓的悲剧意识,他始终关注着人类的现实命运,执著地用他的笔刻画出人们的真实灵魂。  相似文献   

18.
布哈林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党内民主制度的缺失.而对党内民主"党内爱国主义"式的狭隘理解的偏差及其愚忠,更增添了布哈林这一悲剧人物的悲剧色彩.反思布哈林悲剧对当前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洋 《世纪桥》2013,(1):40-41
喜剧《樱桃园》是伟大作家契诃夫留给我们的最后的著作。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对其戏剧类型进行激烈的争辩。契诃夫本人始终坚持认为它是一部喜剧。初看这部剧,剧中女主人凄凉可笑的生活,更让人觉得像是一部悲剧。但从作者本身的贫苦、医生职业及他的婚姻生活;以及作者渴望拥有健康体魄去迎接“新生活”的方面来看,该剧具有的喜剧特征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20.
赵旭 《世纪桥》2014,(2):75-75,89
格里鲍耶陀夫是俄国十八世纪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聪明误》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剧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经典之一。该作品以四个人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通过其中的情感瓜葛展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与矛盾。这是个喜剧,可带给人的反思其实是莫大的悲剧。格里鲍耶陀夫的《聪明误》对后来的俄罗斯戏剧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