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芳  库莹 《理论月刊》2006,(11):89-91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分析,认为: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城市地方财政支出规模迅速膨胀与财政收入规模狭窄的矛盾以及地方税收体系的不完善、主体税种的缺乏是诱发其“以地生财”的基本动因。第二,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地方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得出的结论是:地方政府应从“以地生财”转变为建立地方公债制度。  相似文献   

2.
《上海人大月刊》2007,(3):34-34
是什么原因催生了“执法经济”这个怪胎?主要就是三个“挂钩”:一是执法人员的个人收入和罚款挂钩;二是执法部门的收入和罚款挂钩。  相似文献   

3.
王芬 《群众》2008,(12):40-41
当前,一些执法部门把国家赋予的权力当成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和持续化的工具,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予治理,却以执法名义进行罚款创收。执法部门“以罚创收”、“只罚款不治理”现象对公众和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已成为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来自各个方面的环境执法需要垂直管理的呼声一直未断,对此,国家环保总局的官员始终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对于环保部门自己来说,目前亟须环境执法和监测系统的垂直。”在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的今天,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不再隐晦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目前,“地方环保局的地位最为尴尬,他们中有很多人坚持原则,但往往是‘挺得住的站不住’”。2007年11月12日,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表示,人大环资委将通过立法界定地方政府与国家环境执法部门的权力与贾任,确立执法部门独立严格执法的地位,对地方政府干扰执法的行为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独立执法和垂直管理真能解决环保这个“老大难”问题吗?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行政性分权式的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日益繁重的社会经济管理任务,导致地方政府常常在实践中将经济行政作为地方政府责任的中心内容,导致了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为此,必须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界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以及逐步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政责任,矫正这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6.
没人否认罚款在减少交通违章方面的作用。但在少数地方,在畸形执法理念驱使下,罚款正在发生可怕的蜕变。据统计,北京,2005年交通违章罚款总额达到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0,(5):91-91
牛天秀、岳爱武在《长白学刊》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由于行政性分权式的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日益繁重的社会经济管理任务,导致地方政府常常在实践中将经济行政作为地方政府责任的中心内容,导致了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为此,必须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界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以及逐步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税费比例失调的原因及对策李光才近年来,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虽有所增长,但与支出比较,反差太大,不少地方把自己的财政称为“吃饭财政”。而与财政收入的不足相照映,以收费为主的预算外资金,却在短短的几年内异军突起,从占财政收入的10%、20%……至今天的并驾...  相似文献   

9.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3,(32):3-3
李克强:地方政府不得截留下放的审批事项 11月1日,李克强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地方政府不能打“小算盘”、搞“小九九”,不得截留中央下放的审批事项,对不符合法律规定、利用“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收费、罚款项目应一律取消。据悉,目前国务院已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首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漫话廊     
《上海支部生活》2011,(6):32-33
据《新京报》报道,维权大货车司机称,公路乱设卡、乱罚款、乱收费现象严重。采访得知,大货司机每天在公路上最少被罚款100元。一位运管站长酒后透露内幕称,公路罚款由当地政府财政与执法部门四六分成,政府留四成,返回基层执法部门六成。  相似文献   

11.
群众的利益,很多是实实在在的“小事”: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我们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这些“小事”。地方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也决不能单盯着能创造GDP、财政收入的外商和企业家们。  相似文献   

12.
农村殡葬管理工作中的“以罚代法“突出表现为只管罚款,不管是否火葬。其结果一是助长偷埋土葬歪风。以罚代法只对偷埋土葬者进行罚款处理而不制止、不举报甚至有的村发展为事前已发现丧户有偷埋土葬的迹象却不去做工作和制止反而等其土葬后却上门实施罚款。二是干扰殡葬行政执法。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其他单位或组织均不具备殡葬管理执法资格。而’‘以罚代法“行为不仅混淆行政执法主体,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殡葬执法增加了殡葬执法难度。三是给规范化管理造成混乱。有…  相似文献   

13.
“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这些做法不仅在公安系统存在,在行政执法系统的其他机构也同样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时指出:处罚太多不但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在执行中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明文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  相似文献   

14.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也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做好税收工作 ,必须坚持依法治税 ,围绕“一个中心” ,抓好“二个提高” ,搞好“三个促进” ,做好“四个服务”。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 ,全面完成税收任务 ,筹集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的首要职能和中心工作。税收一直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为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的特点 ,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在我市 2 0 0 0年实现财政收入 186 2 1.4万元中 ,其中仅国税完成可计入地方财政收入的税收是 747…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09,(5):37-37
周刚志2009年3月3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载文《中国地方负债与地方政府体制之变迁》: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后,县乡两级财政负债规模当在一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现行层层分割的财政分权体制,基层政府处于财政资源分割的最低端,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其二是地方政府缺乏健全的财政监督机制,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缺乏硬性约束。我国几部宪法(1975年宪法除外)对地方政府的层级构架仅设置“省一县一乡”三级。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日益凸显,必然形成其在既定约束激励机制条件下,迫于财政压力、辖区间竞争和政绩显示的压力,追求GDP增长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以完成“事权”。而现行关于土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地方政府以土地增收大开方便之门,形成所谓的“土地财政”;并有可能利用垄断的土地资源和掌握的其它资源参与房地产开发获取双重利益。现行制度下地方政府这一理性行为是造成今天房地产价格高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失灵”,必须从根本上改革相关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7.
刘寒波 《求索》2014,(8):46-51
非税收入作为政府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收入组织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非税收入具有的特点是: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非税收入筹资范围会随着具有排他或部分排他性特征公共服务的增加而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收费手段对于有效提供具有排他或部分排他性特征的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且价格弹性越大,其作用越明显;消费机会成本大小与收入水平正相关,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收费和罚款的标准也必然相应的提高。"条块"分解法的运用验证了一个不容否认的基本事实:政府非税收入在确保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方税制调整可行性研究初探李子清,冯壮军,魏国楠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分配格局做了重大调整,使地方税收逐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内蒙古为例,1995年,全区共实现财政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分权和债权配置做出了判断,在梳理财政分权理论、借鉴有关国家财政分权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认识,克服阻力,进一步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格局,将中央本级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11年的49%提高到60%-65%左右,以及修订《预算法》,允许省级政府、地级市政府,以及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的一部分县或县级市政府发债,建立债务预算,禁止地方政府预算外变相举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率先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政府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政府遇到重大行政决策,一般通过公众参众、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方式进行;街面上执法的民警配置了执法记录仪,“教科书式”的执法频频得到群众点赞;大量的政务服务搬上了网络,“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成了许多地方的常态,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