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奥肯法则     
不管在哪个社会,失业的代价都是高昂的,失业在经济上的最大代价就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曾于1962年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发现,这一发现被称作"奥肯法则"。该法则说明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呈反方向的比例变化。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  相似文献   

2.
奥肯法则     
《新湘评论》2007,(12):46-46
不管在哪个社会,失业的代价都是高昂的,失业在经济上的最大代价就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曾于1962年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发现,这一发现被称作“奥肯法则”。该法则说明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呈反方向的比例变化。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奥肯认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5,  相似文献   

3.
我国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失业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中国失业的原因包括总量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体制性失业三个方面,要使中国经济由"高增长、高失业"向"高增长、低失业"转变,必须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体制变革等方面完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经济经历了衰退,复苏和繁荣阶段,每个阶段的失业问题对国家的影响不同。在经济繁荣期,哈萨克斯坦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持续降低。根据失业率的大小来看,江布尔州和克孜勒奥尔达州是失业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卡拉干达州的失业率在所有地区中始终保持最低水平。根据失业人数的规模大小,哈萨克斯坦可以划分为高失业人群聚居区,低失业人群稳定区和失业人群中等规模区三类地区。从性别来看,哈萨克斯坦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但差距在不断缩小。影响哈萨克斯坦失业水平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劳动就业制度因素和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5.
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头等重大的问题。人们对于失业问题的认识,往往存在着误区,除了过去长期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失业问题,还存在对其外延认识不足的问题,通常只是看到公开失业的一部分。大量的非公开失业没有统计在内,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的统计不包括农村上亿的剩余劳动力,大量的短期失业没有包括在内,仅限于长期失业。要客观地反映我国失业的状况,必须在现有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的基础上十城镇未登记的失业人口十企业冗员十机关冗员十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只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率为3%左右,如果按照以上客…  相似文献   

6.
1998年第1期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发表高善罡的文章,提出要走出失业成因的三个认识误区:一是不能把失业归咎于改革。改革以前,我国一直以高就业标榜于世,改革后,失业率日趋上升。但改革与失业率的表面联系并非问题的实质。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存在,当前失业率上升不过是隐性失业转化为显性失业的结果。改革使隐性失业显性化,促使劳动者珍惜工作岗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与高增长相伴的不是低失业、高就业,相反却是失业的增加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这就是著名的"奥肯定律"。几十年来,它被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所验证。  相似文献   

8.
台湾长期以来一直以低失业率为由,无视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直到90年代中后期,岛内失业率急速上升,居高不下,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政治危机,台湾当局才开始兴办失业保险。但初创阶段的失业保险体制的诸多缺陷显然无法抵御目前日趋恶化的失业风潮。一、日益严重的台湾失业风潮长期以来,台湾的失业率一直平稳地维持在1-2%的安全线以内,但是从1994年起,由于受到岛内经济景气因素及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失业率开始逐渐上升,尤其是2000年下半年民进党当政后,经济景气度恶化,失业率和失业人数迭创新高,"台湾进入高失业率时代"已成不争的事实。1993年,台湾的失业率仅为1.45%,失业人口12.8万人。  相似文献   

9.
杨宜勇 《新视野》2003,(6):27-28
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控制失业,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失业控制的重要性和途径,一个是如何把握失业警戒线,因为确定我国失业警戒线的实质是确定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失业率的度。二是强调社会伙伴的积极作用及政府在失业控制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失业包括无职业的显性失业和虽有职业但就业不充分、低效率就业的非公开失业即隐性失业。失业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程度的失业率给在岗职工带来的危机感、进取心、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提高知识技能水平的自觉性。但另一方面,社会能够承受多高的失业率而不至于发生剧烈的动荡?如何采取措施缓解就业矛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根据对本溪市失业人员状况调查所获悉的部分资料,做一些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增长型失业的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原理,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够带动就业的不断扩大,从而减少失业,降低失业率。可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失业率却不断提高。可以说,增长型失业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领域中的显著特点之一。一、国有经济中隐蔽性失业公开化的障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吸纳能力下降,而且在减员增效中还不断地  相似文献   

12.
目前,西方各国普遍存在着失业问题。尽管今年以来有些国家经济衰退开始停止,但是失业程度仍然十分严重。据统计,24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已达到创记录的3500万,失业率高达8.5%,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失业率已达10%甚至更高。西欧地区各国的情况最为严重。过去10年里欧洲的失业率平均始终在10%,近年更呈上升趋势。今年1月,欧洲联盟的平均失业率已达10.9%,比去年同期又增加0.9个百分点,比去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贵州经济和全国一样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同样不可回避的是,在经济整体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贵州也和其他省区一样,面临一个职工下岗及再就业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当怎样去认识呢?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导致职工失业的原因何在。在我国目前的就业体制下,城镇总体失业率由三种失业率组成,分别是显性失业率、下岗率和在岗隐性失业率;而后两者又共同构成我们通常所说的隐性失业率。显性失业率指政府有关部门登记为失业的人员在经济活动人口中所占的比率,隐性失业率是所有相对于企业经济目标而言的富余人员在经济…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九五”期间将出现1978年以来的第三个失业高峰,至“九五”末期失业率可能达到21.4%,超过80年代以来两个失业高峰的水平。 第一,据国家劳动部课题组预测,“九五”期间全国新成长的劳动力为7200万。其中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预计在5400万左右,同期仅能安排3800万人就业,尚有1600万人失业。到“九五”末期,城镇失业率将高达7.4%。  相似文献   

15.
失业难题困扰西方国家柯居韩一1995年,西方工业国家仍受严重失业问题的困扰,尤以欧盟国家为甚。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欧盟国家的失业率居高难下,成为不易根治的"慢性病"。欧洲联盟的失业率90年代以来不仅没有随着经济摆脱衰退和复苏而下降,甚至还在...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表的《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我国2001年城镇单位的从业人数继续下降,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都有所上升,实际失业率已经达到7%的警戒线,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度加大,再就业率持续走低。2002年,随着国有企业冗员的继续释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因此,研究和解决失业下岗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在这方面,李强、胡俊生、洪大用等著的《失业下岗问题对比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北京市社科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把失业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产物。随着改革的深化,思想的解放,人们对失业的理解逐步深刻。事实上,任何国家都存在失业。失业人数、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宏观经济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政府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城镇存在失业人口,而且农村也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90年代以来,职工失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突出表现为失业率上升,隐性失业显性化。现就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与再就业问题作以探讨。 一、目前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1994年城镇失业率达2.8%,为 1983年以来最高的年份;失业的期限也有所延长,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全国失业人员的失业期限已由4个月延长至7个月;隐性失业显性化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1991为10万人,1994年为180万人,1995年仅上半年,在各级职业介绍所登记的失业工人达480万人;失业职工的自身条件较差,就业竞争能力较弱,其中仅有一半左右有再就业机会.动态地看,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增加就业的宏观条件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中,我国就业问题将面临着一系列矛盾: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中国转型期的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失业状况表为失业率与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失业群变动构成中"升、大、低、不均"态势明显;提出要直面现实,有所作为加强宏观调控,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推进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据劳动部预测,到2000年我国城镇失业人口将达到1600万人,失业率达7.4%.其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