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难,不仅制约了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深入探讨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社会支持的现状,透析该群体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通过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的顶层设计,系统的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改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生存环境,确立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脱离弱势地位,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2.
部分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理问题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介绍了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创业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随着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有些大学毕业生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原因受挫,成为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引路人、贴心人,关心和扶助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对就业弱势大学生群体进行阳光教育,给予人文关怀,彰显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既是大学生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也是当今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由于他们自身存在着特殊性,在就业形势的压力下会面临意想不到的困难,并且很难做到对自我有准确的定位,而且难以在社会上找到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工作岗位,导致他们就业弱势成因很多。本文针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弱势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就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从而正确引导高校贫困生对自我的正确定位,在政府和高校的指导和帮助下,达到顺利就业,实现成就梦想。  相似文献   

5.
一、济南市就业弱势群体及其基本状况(一 )就业弱势群体及其构成所谓的就业弱势群体 ,是指在求职和就业中容易和已经遭遇挫折和困难的人群 ,主要包括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 ,同时也包括城镇隐性失业人员、临时工、农民工 ,以及农村中大量存在的剩余劳动力 ,甚至女性就业者也是就业中的弱势群体。这类人群的出现是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社会现象。根据问题的突出程度 ,本文主要分析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女性就业者 ,以及残疾人四类主要的就业弱势群体。1 下岗、失业者群体。失业者群体是一种典型的就业弱…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重要的潜在中产群体。他们能否顺利进入和发育为中产阶层,关键是要看技能匹配和“职业接轨”的状况。当前,大学生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普遍不匹配,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设置与企业社会用人需求脱节,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对口”,而大学生毕业后频繁跳槽也不利于企业组织技能培训。必须构建高校与企业、社会互动的专业设置体系,增加高校专业设置的主动权,高校结合本地产业做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品牌专业,企业和社会要及时反馈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政府要采取措施保证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并利用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7.
职业规划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的方向标和导航器,对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顺利就业乃至终身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是多方面的,应结合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新的发展方向,这样既能促使了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又为他们将来毕业就业、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中的听障残疾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听障大学生职业评估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对职业评估的需求度较高,但是满意度偏低;对评估的认可度较高,但是使用率处于低值;对评估结果的匹配度较认可,但是存在部分认知模糊的情况;期待更具有专业性的教师开展职业评估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各大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提高,毕业之后就业困难也随之而采,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他们有的就开始了自己创业。创业教育是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开展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艺术类学生的创业思维,促进他们创业能力的提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教学,为他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使他们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常人眼里,艰苦走过独木桥而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过的应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快乐生活。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学生部分交费上学以来,高校贫困生等弱势群体日益突出,并呈上升趋势。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社会性的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当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所谓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业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其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群体,鉴于这一群体之“弱势”,突…  相似文献   

11.
行政资助作为现代给付行政模式下的一种重要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为了特定的公共目的,向特定的私主体提供财产性利益的行政活动,其具有公共性、政策引导性、复杂多样性和补充性的特征,其性质表现为授益性和负担性并存的双面性,其法理基础包括现代社会福利国家原则、宪法经济化和宪法对行政资助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制度理想必须落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层面上才是有意义的。以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证研究为例,以话语分析为手段,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环节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考察,可以发现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3.
在行政法上,职务协助是一个重要却备受冷落的制度。综观各国行政法制发达的国家,都规定了较为系统的职务协助或者相关的制度。然而,我国行政法学界对此似乎缺乏应有的关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梁桂芝 《理论前沿》2007,503(14):21-23
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虽然同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确保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但由于两种制度实施的主体、审查程序、适用范围、条件等不同,造成两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协调、不配合的情况,影响了两种制度的功能发挥,使受援人得不到全面、有效的法律帮助。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法,实现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缓诉帮教制度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具有特殊的适用对象和适用程序 ,缓诉帮教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及其社会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危及家庭和社会的安宁与幸福,我国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但对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不尽完善.在我国的<反家庭暴力法>未出台的情况下,现实的选择是努力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构筑反家庭暴力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帮助权以道德权利、宪法权利和实定法权利三种形式存在着,不同层面上的权利性质不同,义务主体也有差异。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物质帮助权,但宪法权利的实现以具体法律的规定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为条件。我国目前已有具体法律规定的物质帮助权,实现形式有扶贫、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援助、特殊对象救助和灾害救助。针对我国的现状,笔者建议在宪法中增加“公民最低生活标准权”、完善行政救助立法、加强对农民物质帮助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要求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地依靠群众,禁毒也要依靠群众。吸毒人员的社会化帮教管理,是禁毒工作的有效举措。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与公安民警的群众观念不强有关。禁毒工作,应当统一依靠群众的思想,明确发动群众的责任,不断增强全民禁毒的意识;应当确定帮教对象,落实帮教措施,努力扩大禁毒斗争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三方格局的刑事诉讼模式使被害人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上访、缠讼等事件的频繁发生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出台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赋予了救助目的的二元化。从救助制度状况与实践运行状况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存在差异,救助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目的的二元、制度设计本身不合理和体制不健全。国外刑事被害人救助表现出四种模式。就我国目前而言则是国家主导型与被害人自救型的双重救助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应体现社会救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论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强化内地与港澳台之间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是遏制跨境犯罪的必要手段。产生于特殊历史时期 ,由基本法作出原则规定 ,没有上位法调整是该制度的重要特征。协助应在”一国两制”、相互尊重、以程序为主、效率优先等原则的指导下进行。针对缺乏法律调整和法制化运行机制的现状 ,亟需各法域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 ,采取先易后难、由个别到一般的方略 ,来逐步建立完善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