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双荣 《拉丁美洲研究》2013,35(1):37-43,80
由秘鲁总统阿兰·加西亚倡议成立的太平洋联盟自2011年4月开始组建后快速发展。太平洋联盟的建立和快速发展是本地区一体化分化和重组的结果,也表达了这些国家对巴西主导的南美一体化发展的不满,希望拉美一体化重回经济,特别是自由贸易的轨道,同时也有太平洋联盟国家自身战略及政治上的考量。此外,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太平洋联盟是目前拉美最具影响力和经济开放的一体化组织,随着合作的快速推进及新成员国的加入,其实力、地位还将进一步壮大和提升。太平洋联盟的成立将对南方共同市场、拉美和西半球一体化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从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以来,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多次围绕农业与汽车市场关税、知识产权保护、国企改革议题展开会谈。双方的政治决策和立场主要基于对国家自主性、经济交流和同盟关系等问题的审视与考量。日本TPP决策从具体产业的宣传引导发展到愈来愈顾及本国基础制度安排,美国视推动TPP协定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内容,由此使双边谈判经历了反复的博弈和协商。通过两国政府高层在2015年初的表态,可看出日美双方在达成谈判协定方面的积极愿望和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日本外贸战略出现重大转换,开始全方位推进自贸协定(EPA)战略。安倍内阁宣布参加TPP谈判,表明日本开始进入自贸协定战略的第二阶段。围绕TPP问题,日本国内各方立场在"出口"、"规则"与"农业"三方面出现重大分歧。本文认为,日本TPP谈判的战略意图中,"出口"为虚,"规则"为实。而在"农业"领域,日本试图利用日澳EPA模式来缓解美国的自由化压力,同时也为其新阶段自贸协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积极推动国内农业结构改革。日美双方经济及政治等战略目标的一致推动了TPP谈判在2014年4月双边首脑会谈前后出现一定进展,这将对中国以东亚为中心的自贸协定战略形成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张弛 《国际观察》2014,(2):147-157
2013年7月,日本正式作为第12个成员国加入TPP谈判。日本的加入,不仅使TPP的经济规模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避免在未来的亚太贸易体系中被美日所边缘化,中国应采取三种策略。首先,中国需要积极寻找和构建利益同盟,提升实力,通过与美国进行权力博弈来减少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其次,中国还可借鉴制度的理性设计理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TPP规则的制定,使TPP能够"为我所用",为中国参与未来的亚太贸易创造有利条件。最后,中国也要思考如何在亚太区域内构建自贸区建设的规范和共识来影响TPP未来的制度建设,使其更加多元化、更富包容性,真正成为能够有利于亚太经济融合和区域各国共同繁荣的国际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振兴经济,国际协定成为克服语言和文化等障碍促进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希望通过放宽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约束促进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和商务。不同国际协议成员之间的交错使得亚太地区国家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竞争和牵制,格局形势日趋复杂化,TPP的产生使得错综复杂的亚太地区国家关系中增加了新的选择。面对TPP形成的压力与挑战,中国应架构自身的国际经济政治战略部署,在不同方向延伸和拓展,通过战略性经济带扩充贸易发展空间,增强区域的国际领导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开拓和加宽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同时,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自身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才是根本。国强民富的经济实力最终必将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2015年10月5日,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结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谈判,达成了TPP贸易协定.越南于2010年加入TPP的磋商,并最终成为创始成员国之一.TPP作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政治层面又有经济层面的考虑,其中遏制中国崛起是一个不容否认的目标.越南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邻邦,然而近年来,其与中国在南海主权上的争端日趋激烈,中越关系时常陷入紧张.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越南作为重要棋子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此,我们有必要探讨越南参与TPP的动机,分析其利益考量,以便中国能够采取更有效的策略对待这一“关键性邻居”.  相似文献   

7.
赵菩 《现代国际关系》2023,(3):46-61+150
拜登政府虽然宣布回归多边主义,但并未重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是创建“印太经济框架”(IPEF)这一新型区域经济架构。IPEF“四大支柱”明确了美国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和关键领域,不同支柱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勾勒出美国在亚太地区践行经济战略的具体行动路径。与TPP相比,IPEF在战略方式、组织架构、合作形式等方面均与之存在实质性差异。两者都可以被视为美国在亚太“竞赢中国”的地缘经济武器,但IPEF的推出是美国根据现实变化做出的战略制度创新,既是其适应自身政治和经济条件的需要,又是为配合大国竞争与争取盟伴国家支持的需要。IPEF的推出标志着美国亚太区域经济战略的再转型,其目标是有的放矢地削弱中国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联盟是拉美地区当前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一体化组织,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了弱制度化运行、坚持落实深度一体化目标、坚持面向亚太定位以及注重提升地区和国际影响力等特征。制度化建设、成员国间经济深度一体化以及与地区国家或一体化组织间的关系处理,将影响太平洋联盟未来发展。太平洋联盟为拉美地区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与动力,同时也是中拉整体合作网络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正在抵制和抗议的声浪中,美国和欧盟于日前再次启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我有信心我们会解决此事。"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期在访问德国时迫切希望在他的总统任期内完成TTIP谈判,他呼吁欧洲领导人支持这项协定。TTIP充分体现了美国自由贸易战略,即以TTIP和"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为两大支柱,在实现美国跨大西洋和跨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在竞选伊始就强烈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称它为“国家的潜在灾难”,并承诺上任之初便要将其废除.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兑现诺言,签署行政命令退出TPP.按照规定,TPP若要生效,需获得至少6个国家批准,并且这6个国家的GDP总和要占到全部12个国家GDP总和的85%.①而美国一国的GDP就约占TPP成员国GDP的60%,美国退出意味着TPP的崩溃.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以后,亚太地区掀起了一股以高水平、高标准为特征的地区合作潮流。毋庸置疑,TPP是美国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导致了亚太经济合作机制的分化。但是,分化并不必然导致对抗,TPP与"10+N"机制之间还是具有诸多良性互动的条件。中国应寻找一条实现亚太兼容性合作的战略路径,推动本国和地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TPP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的主导和积极推动下有望成为亚太地区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韩国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国,是美国主要的拉拢对象。但是,韩国在加入TPP的问题上一直迟疑不决。2013年3月,日本正式成为TPP的谈判国,韩国随即也宣布加入TPP谈判。日本的加入是促使韩国加入的直接原因,增强韩美联盟的凝聚力是其主要原因,而参与规则制定及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则是其根本动因。韩国加入TPP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来自本国相关部门的反对、中国因素以及如何在TPP与区域其他贸易组织之间进行选择。综合考虑,韩国应该努力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达成的同时,在TPP和RCEP之间采取一种"双轨战略";并从根本上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积极应对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由少数东盟成员国始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随着美国的加入,其规模和影响迅速扩大。东盟国家或积极争取、或渴望加入,还有因与TPP要求差距过大而不能加入。TPP原本是一个经济组织,由于美国的参与,从经济上看,其双刃剑作用更为明显,可能会成为成员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动力,但也可能引发本国的经济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从地区战略环境看,其背后蕴含着美中等大国的博弈,无论是对东盟各国还是东盟一体化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期日本经济外交随着日本国家战略与日本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出现了急剧转变。2005年以前,是以"入常"为核心、由"大国战略"支配下的经济外交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外交十分重视政府开发援助(ODA)这一政策手段,目的是推动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实现。到2005年以后,走向尚不完全明确,但追求双边、多边和地区经济合作,服务于日本国家新的政治战略和经济利益的政策宗旨没有改变。其中,以参加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合作协定(TPP)等地区合作成为重点,也包括同东盟、大湄公河、印度、中韩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紧密合作、自由贸易区合作等。同时,遏制中国色彩的政策成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5.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及其对拉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14个月紧张而艰苦的谈判,美国、墨西哥、加拿大3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协议。同年12月17日3国总统在各自首都分别在协定上签字。在签约各方议会批准后,协定将于1994年1月1日生效。这个被布什誉为“标志北美大陆一个新时代开始”的“历史性”协定不仅对3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东盟国家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美国高调推进的"TPP轨道"建设为东盟国家参与TPP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风险。随着TPP谈判进程的深入,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也必须随之进行全面调整。本文主要分析东盟国家在不同时期参与TPP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试析TPP谈判进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扩容谈判在亚太地区进展迅速.就内在动力而言,TPP扩容谈判受到世界经济形势不振、亚太区域合作瓶颈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等多方面因素促动;就其前景而言,未来两年在现有十一个谈判国间达成初步协议的可能性最大.TPP有可能成为美国塑造未来亚太甚至全球国际经济合作秩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对中东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约旦是第一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阿拉伯国家.美国选择与以、约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是美国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实现美国对中东战略的工具.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出于反恐战略的需要,提出了建立"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计划".美国企图借助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中东国家的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增长,从而为今后推销西方式的民主化奠定基础,借力实施美国对中东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TPP的内容、特点与日本参加的难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自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1月14日访日时宣布美国将加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以来,在一些APEC成员纷纷对TPP采取积极态度的情况下,日本也一直考虑参加TPP的问题。参加TPP有利于日本出口产业扩大出口,而对日本农业却会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日本国内出现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主张参加者和反对参加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致使日本政府举棋不定,难下决断。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的问题在于日本农业改革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当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和平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体系约束也越来越明显.在周边层面,以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为导向,"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在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层面,以美欧"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为导向,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大调整.国际经济体系的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针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应对措施.其结果必然会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