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世界政治格局深入演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在此背景下,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政治形势总体稳定,左右翼势均力敌政治格局进一步巩固,温和务实执政理念成为地区主流;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但各国经济未见衰退,呈差异化增长态势;民生略有改善,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积重难返,社会治安状况堪忧;拉美主要国家多元务实外交更趋活跃,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拉美各国联合自强意识增强,地区一体化进程继续发展。2013年,智利、厄瓜多尔等国的大选结果将影响拉美左右力量的对比,墨西哥等新政府将力行改革,查韦斯健康状况全球关注;拉美经济发展前景与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密切相关,但拉美国家经济增速不均,巴西有望重回增长轨道。  相似文献   

2.
2014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政治社会格局基本稳定,选举平稳进行,左派略占优势的政治格局不变,民众的选票在多数国家出现了分化现象,要求变革的声音增强,执政难度增加,部分国家已经或者正在进行政治改革。由于民众对恶化的经济社会形势不满,一些国家社会形势出现动荡。经济增速放慢,各国经济增长情况不均衡,各国都面临着寻找经济持续增长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新办法的挑战。外交关系多元化与拉美一体化和团结趋势进一步加强,拉美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上升,美拉关系有所改善,美古两国领导人宣布将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3.
我十分荣幸能够应邀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拉美问题国际学术论坛,和大家一起共同研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及中国同这一重要地区的关系。下面,我愿就过去一年来的拉美和加勒比形势及中拉关系8谈几点看法。一2006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特点(一)政局总体保持稳定,左翼力量不断上升。12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举行了大选,虽在选举和政权更迭过程中个别国家小有涟漪,但总体上波澜不惊,表明地区民主政治体制日臻巩固和成熟。纵观地区大选形势,社会运动蓬勃发展,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新兴政治力量和人物脱颖而出。左翼力量明显壮大,在许多国家大选中…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月24日,拉美所编辑部举办"2013年拉美年终形势"研讨会,总结拉美地区在2013年的基本形势,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沈安、袁东振、张勇、郭存海、孙洪波、周志伟、魏然和卢思妲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吴白乙、吴国平、柴瑜和赵雪梅等人就主题发言作出精彩评论。研讨内容和主要观点如下。1.政治形势。2013年拉美政治形势的特点是:政治格局基本稳定,重要选举基本有序;左翼仍居主导地位,政治生态保持基本平衡;程序民主日益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15~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6~2007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变化与选择”在京举行。论坛共分三部分:拉美的选择对中国的启示、拉美大选后政治格局的变化、拉美形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本届论坛是继2005年和2006年之后举办的第三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形势国际学术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以及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外交部拉美司司长曾钢等应邀参加会议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出…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4月28日,《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3~2014)》发布会作为"从非正规性到发展: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城市化、创业和竞争力"国际研讨会的一项议程而举行。拉美所柴瑜研究员主持了发布会,蔡继辉代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席发布会并发表讲话。黄皮书主报告作者谢文泽阐述了"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拉美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转型",袁东振、郭存海、谌园庭等学者分别对2013年拉美政治形势、社会形势、国际关系形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阐释,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一)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拉美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转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的城市化率跨越了60%、70%、80%三个台阶,实现了"三级跳",城市人口翻了三番。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剧  相似文献   

7.
非常高兴,每年这个时候都能在这里与各位新老朋友、专家学者见面,共同讨论大家关注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过去一年的形势及其热点问题.据我所知,这是国内举办的唯一以拉美和加勒比为主题的最高层次的学术论坛,一直受到中国各界人士和拉美及加勒比国家驻华使团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正>201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表明,面对国内外的变化及其产生的挑战,不少国家都面临改革的压力。拉美政治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选民诉求呈现分化趋势,传统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政治或宪制改革正在逐渐成为不少国家的选择。拉美经济增速逐年趋缓,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宏观经济稳中有变,多国面临经济增长与稳定的两难选择,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压力日趋加大。拉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等收入家庭数量的增加与其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并不对称,拉美社会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当经济形势出现波动时,不同经济利益的冲突对转型期社会的稳定和融合形成挑战,对政府治理也是  相似文献   

9.
2010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民主机制进一步加强,经济诉求超越政治倾向,尊重民意、关注民生、深化民主、避免政策极端摇摆正逐渐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政治演进的趋势。拉美经济正在出现新的变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及其走势差异明显,政策调整的压力和风险都在加大,避免经济波动、增加就业将成为该地区多数国家的政策目标。拉美贫困和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影响社会形势根本好转的不平等发展依然是该地区难以回避的严峻问题,局部地区的社会形势仍然令人担忧。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是如何稳定和扩大已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拓宽社会向上流动的渠道,实现平等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实用主义成为该地区多数国家外交的特点,各国间不同政治和经济利益诉求难免会有冲突,由此引发的局部关系紧张难以避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多数国家都在寻求拓宽各自的外交空间,而美国对拉关系的战略调整也逐渐清晰,其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正>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世界政治格局深入演进。《2012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回顾与展望》一文概括分析了拉美地区的整体形势及其特点,认为拉美政治形势总体稳定,左右对垒、势均力敌的政治格局进一步巩固,各国政府秉持温和务实执政理念,政策内顾倾向明显。但是,拉美政局也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围绕选举政治纷争加剧,政府面临的执  相似文献   

11.
1993年12月17日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发表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的初步报告》,现摘要如下: 总的形势 1993年大多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经济已连续三年适度增长,物价相对稳定,外部资金大  相似文献   

12.
值此"2008~2009拉美和加勒比形势"国际学术论坛召开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事表示热烈欢迎! 每年一度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形势论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要学术活动,是中国国内唯一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形势为专题的国际学术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5届.在社会各界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驻华使馆的大力支持下,"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拉美学界的盛会,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组织编写,对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领域的年度新形势做综合性回顾与展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年度报告是第20份报告。"总报告"和"分报告"分别从综合视角和分领域考察了2020年以来拉美地区在疫情影响下的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形势;"专题报告"以美国对拉美政策为考察对象,讨论了拜登政府对拉美政策趋向、"美洲增长倡议"的战略意图和发展动向以及美巴关系;"国别和地区报告"  相似文献   

14.
温大琳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2):33-37,80
2011年年末,经过3年的准备,第一个代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利益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宣布成立,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国际事件。将美国和加拿大排除在外的共同体是全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继承了玻利瓦尔衣钵,致力于建成类似欧盟的区域性组织,谋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协调一致、共同发展,表达了日益强大的区域自主意识,是对美国霸权的一次巨大挑战。但由于共同体成员国在各自执政模式、经济水平、外交重心、战略预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以及美国因素的掣肘,共同体未来的发展将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15.
很高兴有机会再次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论坛。对于我来说,每次参加这样的学术论坛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今年论坛的主题是“2006~2007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变化与选择”,副题分别是“拉美形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拉美大选后的政治格局的变化”、“拉美的选择对中国的启示”。无论是主题还是副题既切合了当前拉美和中国发展的特点,也符合拉美和中国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也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我想,这两天我们有这么多长期关心、从事拉美研究的领导、专家、学者及驻华使节汇聚在一起,共同来…  相似文献   

16.
2008年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7~2008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多样性与挑战"在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召开.这次论坛由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国际合作局、拉丁美洲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拉美学会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协办.本届论坛是自2005年以来举办的第四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形势国际学术论坛(年会).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与此同时,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格局和拉美形势的变化对90年代拉美对外关系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拉美各国面对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和本地区形势,正在调整其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以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拉美政治稳定之中有变化:地区政治局势相对平稳,政治进程基本按预期发展;与此同时,政治发展出现一些新的显著变化,政治力量的接近与分野日益复杂,左翼力量之间差异日益明显,政治改革的任务依然紧迫。2006年拉美经济继续在上升的通道中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稳定且持续好转的宏观经济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相对坚实的基础;国际收支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和经常项目继续保持顺差;通货膨胀率创下了近10多年来的最低纪录;在保持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拉美各国结合本国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相应调整,某些领域中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2006年拉美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2006年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呈分化走势:美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扩大,但未动摇美国在拉美的地位;由于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日益下降,美国开始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在地区关系中,拉美国家继续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但合作缺乏实质性进展,内部摩擦和矛盾不断扩大;拉美国家与欧洲、亚太和非洲的多元化外交积极且富有成效。2006年拉美社会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主要社会指标逐步改进的趋势更为明显;社会形势相对稳定,但社会冲突时有发生,局部地区仍有动荡;当前拉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稳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期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政治室主任袁东振、经济室主任吴国平、国际关系室主任贺双荣、社会文化室主任刘纪新盘点2006年拉美地区形势,分析今后一个时期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拉美政治稳定之中有变化:地区政治局势相对平稳,政治进程基本按预期发展;与此同时,政治发展出现一些新的显著变化,政治力量的接近与分野日益复杂,左翼力量之间差异日益明显,政治改革的任务依然紧迫。2006年拉美经济继续在上升的通道中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稳定且持续好转的宏观经济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相对坚实的基础;国际收支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和经常项目继续保持顺差;通货膨胀率创下了近10多年来的最低纪录;在保持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拉美各国结合本国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相应调整,某些领域中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2006年拉美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2006年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呈分化走势:美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扩大,但未动摇美国在拉美的地位;由于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日益下降,美国开始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在地区关系中,拉美国家继续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但合作缺乏实质性进展,内部摩擦和矛盾不断扩大;拉美国家与欧洲、亚太和非洲的多元化外交积极且富有成效。2006年拉美社会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主要社会指标逐步改进的趋势更为明显;社会形势相对稳定,但社会冲突时有发生,局部地区仍有动荡;当前拉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稳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期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政治室主任袁东振、经济室主任吴国平、国际关系室主任贺双荣、社会文化室主任刘纪新盘点2006年拉美地区形势,分析今后一个时期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拉美政治稳定之中有变化:地区政治局势相对平稳,政治进程基本按预期发展;与此同时,政治发展出现一些新的显著变化,政治力量的接近与分野日益复杂,左翼力量之间差异日益明显,政治改革的任务依然紧迫。2006年拉美经济继续在上升的通道中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稳定且持续好转的宏观经济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相对坚实的基础;国际收支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和经常项目继续保持顺差;通货膨胀率创下了近10多年来的最低纪录;在保持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拉美各国结合本国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相应调整,某些领域中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2006年拉美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2006年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呈分化走势:美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扩大,但未动摇美国在拉美的地位;由于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日益下降,美国开始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在地区关系中,拉美国家继续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但合作缺乏实质性进展,内部摩擦和矛盾不断扩大;拉美国家与欧洲、亚太和非洲的多元化外交积极且富有成效。2006年拉美社会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主要社会指标逐步改进的趋势更为明显;社会形势相对稳定,但社会冲突时有发生,局部地区仍有动荡;当前拉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稳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期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政治室主任袁东振、经济室主任吴国平、国际关系室主任贺双荣、社会文化室主任刘纪新盘点2006年拉美地区形势,分析今后一个时期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