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的特定阶段--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两种生产理论揭示的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的矛盾运动规律才是纵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并非马克思的哲学贡献,而是马克思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运用于历史的贡献,即社会科学哲学的贡献,其理论地位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即自然科学哲学相当.作为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的哲学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真正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称之为“新唯物主义”。这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将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地贯彻到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其思想闪耀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早期的很多著作之中,这些著述清晰地展示了唯物史观形成的思想轨迹,为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发展研究提供了完整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把传统哲学的消解为现实的归属,从而合乎其然地引出实践本体的预设。预设马克思哲学实践本体后,不仅从现实层面取得了突破口,同时,也为理论逻辑批判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走向更彻底的唯物主义。实践本体的设定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进而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哲学潮流中打开一条生存论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自己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不言而喻,由他们共同创立的“新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简称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特征,这两个重要特征是从本质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意识形态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概念。它是马克思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的一个重要支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对文艺复兴以来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批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英国唯物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从哲学上提出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念惠珍 《工会论坛》2004,10(4):94-95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自然科学的每一次进展而创新。马克思的一生始终坚持的是实践唯物主义 ,面对不断发展的时代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新在哪里呢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哲学创新是深刻的、史无前例的 ,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一、"青年黑格尔派"研究是马克思哲学革命之历史再现的必经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本质何在的历史追问,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核心话题。因此,在现象层面,我们看到了自第二国际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马克思哲学革命之本质的不同解读,看到了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时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热烈讨论,也看到了几乎每一种有影响的哲学思潮和学  相似文献   

8.
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动力。马克思把宗教批判归结为对尘世、法和政治的批判。在政治批判中,把国家归结为民主制,政治是现实的人的政治,要实现人的自由。彻底的批判精神以哲学为武器,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未来哲学是世界的哲学,世界也是哲学的世界。马克思本人对宗教问题极为关注,宗教批判理论在其思想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点在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马克思早期对政治经济的批判最先是透过他对宗教的批判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得以可能的最基本前提。毋庸置疑,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不遗余力的,但其在对宗教进行无情审判的同时,也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发展投注了大量的同情和关注,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其理论深层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情怀。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演进过程与马克思对旧哲学的克服,即树立以实践范畴为理论核心的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进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哲学发展的逻辑思维进路中,利益理论的形成与唯物史观的发现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它经由遭际疑难问题一历史唯物主义发轫一需要理论一劳动理论一走出物质利益之谜等几个理论发展阶段。实践观点的形成和提出,使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标志着关于利益问题的哲学研究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唯物史观哲学,马克思通过工业劳动揭示了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劳动活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联系,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的、客观的物质实践改造关系。由此,马克思从生产力上(亦即物质实践活动上)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谜,并以物质生产劳动活动这一唯物史观的实践论超越了一切旧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实现了党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人类社会本质三个本质的统一,回答了共产党如何长期执政、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这一时代性难题。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1886年所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明确表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不管是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还是近代哲学的认识论,不管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将这二者置于二元关系之中,最终仍无法真正解决其关系问题。马克思正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将这二者置于实践的基础上来理解,从而消解了这种二元论,形成一种全新的哲学视域。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称马克思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认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他一生中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2、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一般认为,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史观"被视之为"哲学",认为马克思是"哲学家";马克思所发现的"剩余价值"被视之为"科学",认为马克思是"科学家"。部分学者一方面质疑"唯物史观"的"哲学"性而力图论证其为"科学",另一方面又质疑"剩余价值"的"科学"性而力图论证其为"哲学"。这样,由"两大发现"而构成的"哲学家"与"科学家"的马克思,似乎又模糊了他的"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双重身份。通过正确地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马克思的部分理论作品,我们只能说,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的马克思,既是哲学家又是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劳动是探寻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哲学命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劳动"或者以"劳动"为核心,是最基本的一种"实践"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内融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是对西方实践哲学劳动思想的改造和超越。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出发,形成了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实践逻辑,并通过确证现实的人及其劳动批判资本主义及其现代性。如果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反思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会发现其内含于历史、内嵌于社会、着眼于现实,这些都能够深刻地诠释出其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14.
虽然施蒂纳在1844和1845年之交引发的哲学危机直接导致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解体,但是赫斯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位理论综合者,才是马克思真正需要克服的对象。依靠自身对唯物主义的坚持和探索,马克思终于以历史唯物主义一举超越赫斯和施蒂纳等人深陷其中的理论困境创立了新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提出了新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从本体论的视角梳理马克思的这篇文献,可以看到马克思在与以往哲学不同的维度上重建了本体论,即实践活动本体论,这种本体论是对于费尔巴哈感性本体论的超越,并对唯物史观的建构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的存在问题,是马克思在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时所面临的必须予以科学解答的重要哲学问题,正是通过对人的存在与其相互关联的实践、劳动、社会关系、自由等问题的科学解答,马克思才奠定了他新哲学的重要基础,并开始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进程,最后建立起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一)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就是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管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般而言,唯物史观就是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解释社会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从而揭示历史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人们就根本不可能理解社会管理的各种现象和本质。所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管理学研究管理现象的最根本的方法论。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显著特点。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科学 ,要历史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的规定性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其基本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否认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否认马克思辩证法的客观性等观点是错误的。“回到马克思”的观点不可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路在于进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进程中,不仅信仰过黑格尔哲学,也信仰过费尔巴哈哲学。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清算(同时也是自我清算),才创立了他的新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地肯定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费尔巴哈派"阶段,理解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批判的真实内容,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哲学观是理解和判断一种哲学思想本质的重要依据。马克思在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观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新唯物主义”哲学观,从而开辟了哲学通向现实生活的新世界观。我们应当充分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用现代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掌握其哲学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