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较为宏观的分析 ,指出 :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以及人口、就业所形成的压力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和不均、社会不良需求的存在、社会正式控制力量的软化与虚化、非法控制力量的兴起 ,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 ,是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分析以李义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在过去5年中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发现,这一涉黑组织的演变过程带有明显的渝东地区的地域色彩和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性。在社会转型期,当地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发生了相对弱化,社会分层却在加剧,这是李义团伙能够逐步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深层社会原因。临江镇传统产业一度出现的无序竞争局面又为李义团伙向经济领域渗透提供了契机。当地长期盛行的“袍哥”文化也对李义团伙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把握住这些特点可以有的放矢地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在当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遏制涉黑犯罪的发生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试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证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证据一般具有分散性、滞留性、言词性和共证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主要缘于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的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4.
郑列  孙龙 《犯罪研究》2002,(3):35-40
刚刚过去的2001年是中国的“打黑除恶”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又称“黑恶势力犯罪”,属于在集团犯罪之上,向黑社会犯罪过渡的一个中间形态。当前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犯罪普遍化、高度组织化、手段智能化、暴利驱动化、黑金政治化、犯罪国际化是其主要特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特征、当前态势、成因及打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亚文化群,其犯罪行为背后具有相应的亚文化特征。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亚文化特征以传统礼教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表现出来,起到聚集组织力量的作用。当前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除了具备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一些亚文化特征之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追求经济利益、积极寻求“保护伞”并逐步向政治领域渗透。为有效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的蔓延,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消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
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严重破坏了我国政治、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及生产生活秩序,也为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所关注。现笔者就“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及特征进行阐述,分析其形成原因,对如何预防及治理“黑社会性质组织”做粗略分析。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义黑社会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学界理论以及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学界对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特征还未形成一致意见,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征的认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刑法目的的实现和刑法功能的发挥;而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认定,就有必要对对概念以及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对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相关立法进行研究,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林国辉 《法制与社会》2011,(36):130-131
1997年《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设立“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罪名开始十年内,适用寥寥,但近几年,各地判例突增。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对该罪名进行了修改,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基本特征以及刑罚予以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现阶段我国刑法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入手,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特殊的经济组织。高级形态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其组织形式更加隐蔽、黑商融合日益突出、行业垄断日益普遍、暴力特征趋于"两极化"、贿赂腐蚀日益严重、政治投资日益明显,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惠芳 《时代法学》2004,2(2):38-43
黑社会性质组织有四个特征 ,即组织结构特征、经济实力特征、行为特征及地域与情节特征 ;针对现行刑法第 2 94条立法之缺陷 ,特建议 :一、界定黑社会 (性质 )概念 ,方便司法 ;二、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 ,增设有关新罪 ,对现有罪名罪状予以补充修改 ;三、提高现行刑法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定刑 ,增设没收财产刑 ;四、刑法总则增加规定“黑社会组织犯罪不得适用缓刑”。  相似文献   

11.
"用人单位"本是劳动法中的概念,但是,经过《刑法》第244条的进一步确认,又赋予其刑法意义。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用人单位"可以构成强迫职工劳动罪的单位犯罪主体。对此,不论从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还是按单位犯罪的代罚制原则,以及根据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乃至从司法解释的合法性上来看,劳动法中的"用人单位"概念在刑法上均可以得到合理、合法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刑事一体化理念主张建立动态的实践刑法形态,将犯罪学、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监狱学等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吸收其他交叉学科,组成一个系统的刑事法学科群,发挥整体的、系统的防治犯罪的功能.从健康青少年到犯罪青少年,主要包括两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较大.结合动态样本来看,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个体,各个因素的作用力大小不同,因而对青少年的教育与矫正应该结合所处的具体阶段,综合个人特点,采取个性化方案.同时,这些方案应该随着青少年个人情况的变化、不同阶段的转变,适时加以调整,以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麻锐 《行政与法》2008,(1):124-126
经济犯罪刑事责任是经济犯罪行为引起的必然性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本文以分析经济犯罪刑事责任的概念为基础,从不同方面论述了经济犯罪刑事责任的特征,从而有利于区分经济犯罪刑事责任与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机构的专门化和独立化只是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一体化的前提,未检职能的一体化,即未检业务的承办以实行同一办案组(或承办人)全程负责的“一站式”处理为原则,以特殊未检案件的“小分站式”处理为例外,才是未检业务一体化的核心和未检制度改革的关键。而由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原则所决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会调查工作,实行由检察机关启动、委托司法局下设的社会矫正机构具体实施的方式,不仅合法,而且更为科学合理。而未检运行目标的社会化,则应当成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公诉体系重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储槐植  闫雨 《河北法学》2012,(10):33-38
对于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关怀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在刑事政策方面,多数国家都很重视对于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矫治。我国在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应当从定罪政策、刑罚政策以及执行政策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例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少年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刑事诉讼法》大修为契机,结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际,在提炼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视野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深挖此次大修给我们正在或即将探索的合适成年人在场、社会调查、犯罪记录封存、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所带来的挑战,并试图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7.
梅文娟 《现代法学》2014,36(5):128-135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就未成年人刑事判决宣告方式做特别规定,这一法律漏洞致使未成年人刑事判决只能适用成年人模式即公开宣告,但公开宣判方式不符合未成年人隐私保护和少年司法矫正之宗旨,因此,急需通过法律修订以填补法律漏洞。修改时,需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决宣告和判决文书网络公开之法律规定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量。为了未成年人隐私保护、公众知情权和司法监督等诸价值之平衡,未成年人刑事判决应当有限公开,即未成年人刑事判决宣告原则上实行不公开主义,无罪判决可申请公开;未成年人刑事判决文书采用隐去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网络有限公开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断念是行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越轨者或犯罪人)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对犯罪偏好明显与确定的拒绝。现阶段犯罪预防措施通过控制青少年犯罪原因遏制青少年犯罪增长趋势,绩效前景颇为黯淡。从聚焦于犯罪原因分析到致力于犯罪断念研究的战略性转向将成为当代社会犯罪预防的重要突破。作为人生状态与行为过程的犯罪断念,在静态结构与动态运行的结合中发挥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宏杰 《法律科学》2001,(5):123-129
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存在着以下不足:缺乏超前性、完备性和配套性;针对性不强;刑罚设置明显偏轻.有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的几点构想:其一,增设黑社会犯罪的有关新罪,同时对现有罪名进行补充修改,使刑法规定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其二,修改现行刑法典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刑罚规定,提高量刑幅度,增设财产刑;其三,采用特别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