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5月,我国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其范围则包括: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2.
自21世纪开展"非遗"普查工作以来,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正在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强烈兴趣和多方关注。如何让民族民间文化百花常开常艳,更加绚丽多姿?我几番思之,随意言之。花朵与根脉。"非遗"有诸多表现形式,比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组成了我省民族民间文化的百花园。而每一朵花的下面,都牵连着自己的根系。这根系就是民间信仰。举例而  相似文献   

3.
白红梅 《实践》2009,(3):50-51
"那达慕",蒙古族牧民习惯称之为"乃日".是基于传统游牧文化和原始信仰体系,以搏克、赛马、射箭传统"三项竞技"为核心内容,融传统体育、宗教、服饰、建筑、饮食、歌舞、诗词、经济等文化为一体.通过竞技、仪式、展示、表演、交流等符号活动模式达到一种综合效应的民俗喜庆集会.那达慕文化又如一条文化干流,以开放的气度滋养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并使它们汇集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传承下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它仍以传统的风格、崭新的姿态融入到现代生活,承载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期望和梦想.建构着蒙古人的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文明、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已经成为国家精神与力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体育活动形式也更加倾向于全球化、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很多民族体育活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被淘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与文化也渐渐消失,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民族体育文化自豪感、传承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必须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究。本文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11,(30):34-34
自21世纪开展“非遗”普查工作以来,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正在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强烈兴趣和多方关注。如何让民族民间文化百花常开常艳,更加绚丽多姿?我几番思之,随意言之。花朵与根脉。“非遗”有诸多表现形式,比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组成了我省民族民间文化的百花园。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创作的小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阐扬,一方"耙耧山脉"成为了他创新传统文化、诉说生命意识、寻找精神归宿之地。基于原型批评理论,阎连科以激活、置换民间原型的方式,从"追梦"的主题原型"、英雄"人物原型和"离去——变形——归来"的结构原型三个方面,深刻而真实地描绘出我国农民在某种特定的生存条件下,求学、求生、求发展的艺术世界,凸显时间与生命的意义。深刻反思我国传统文化之下的民族精神和性格,创造性地把传统文化融合进当下的文化语境与社会环境,通过激活和置换变形一些古老而永恒的原型,或许就是一条寻找精神信仰和生存哲学的文化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说"和为贵",墨子说"兼相爱".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场所,承担着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的积淀与传承的任务,它在民族、国家、社会的总体结构中是一个文化、精神的象征,是坚守文化、精神的堡垒.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元,在学生心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培育学生的文化基因必要且意义深远。然而在实践中,传统文化进校园却遭遇了"水土不服""走过场""被应试教育边缘化"等现实瓶颈。在此现实背景下,如何把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办得更好,以期让"中国味"文化香溢校园,值得广大教育者深思。  相似文献   

9.
李坤 《当代贵州》2014,(6):11-11
正新春佳节,贵州高原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在这里,人们除了感受到家的温暖,也重拾那些悠远的文化记忆。从官方到民间,人们呼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异常强烈。春节意味着团圆,意味着亲情、友情和乡情。但是,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与信息化时代不期而遇,沧桑巨变中,春节的"年味"似乎在变淡。"过年了,除了走亲访友、吃吃喝喝,还能做什么?""除了放爆竹、看春晚,还有什么年味?"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在民间,办书院、学国学的人也越来越多。2012年9月,以规模宏大的贵阳孔学堂(一期)建成为标志,传统文化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重返"人们的生活。大成殿、杏坛、讲堂群、六艺学宫、乡贤祠、阳明祠、奎文阁等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需要.弘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必须注重"四化":即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必须课程化、示范化、活动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们随着智力、能力、修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发展而形成的,是为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它对其主体有着微妙与强大的感召力.<美国传统词典>对"文化"的阐述是"人类群体或民族世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综合".作为文化系统的子文化,企业文化是伴随现代企业的建立成长而产生的,是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兵团党校学报》2007,(6):60-60
文化部目前已收到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项目2356个,年底前将向社会公示。据介绍,这些项目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歌舞、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较为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14.
杭州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据这一指导方针,分析了农村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尽探讨了杭州农村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地域特点,并依据传统文化中古村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民族表演艺术、制作工艺、口头语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划分,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对杭州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逐步建立有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以便大力弘扬杭州农村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训最深刻、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问题.本文围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条件、实现途径和表现形式三个问题,研究邓小平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董晓莉 《前线》2013,(4):45-47
京味文化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在北京形成的一种文化,是宫廷文化、缙绅文化和庶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精彩纷呈的京味文化,极具北京地方特色,在民间音乐、文学、舞蹈、美术、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中都有所体现。它融合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文化精粹,体现了多元、包容、发展的文化特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重大的历史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姝  袁瑛 《世纪桥》2012,(5):134-135
万州区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万州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产物,从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中可反映万州区土家族人民的生产劳动方式、民间习俗及宗教信仰。万州区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而也体现出土家族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左亚文 《探索》2004,3(6):70-73
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色,这不仅仅是一个表现形式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文化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是一个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应在改造和重释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克服文化建设上的种种错误偏向,凸现文化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帮会文化是有组织犯罪在我国死灰复燃的文化因素之一,但作为"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帮会文化以"大传统"文化为基础,儒家思想是帮会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儒家思想中他律规则的高压环境、"不法"的人治导向和礼法教化的虚伪实践正是帮会文化的重要文化渊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对有组织犯罪的防治是缺乏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明文化的开放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传 《党建》2010,(12):44-46
明成祖以他的自信与气魄而开创的明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开放和恢弘的特征。 永、宣时代的文化主体是官文化,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由官方组织倡导的文化工程和文化活动;二是以官员们为主体推动的带有官方背景的各种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