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后,东欧国家同时进行的经济和政治转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方面,经济转轨的沉重代价不利于政治转轨的顺利进行,政治转轨期内的动荡局面妨碍、甚至延缓了经济转轨的开展;另一方面,随着双重转轨的推进,经济和政治转轨间又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的私有化为多党议会民主制提供了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政治制度的改变则强化了私有化和市场化的选择,多少缓冲了经济转轨的负面影响.因此,总的来看,经济转轨与政治转轨进程间往往存在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一、东欧国家在转轨过程中经济衰退的原因(一)经济衰退是东欧国家转轨过程的普遍现象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普遍陷入了全面经济衰退的困境中。据俄罗斯有关专家的估计,仅前苏联解体后的两年中,俄罗斯经济衰退所造成的损失,就已经超过了卫国战争期间5年经济损失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乌克兰经济理论界关于乌克兰经济转轨理论研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理论认识,包括世界发展趋势与乌克兰转轨时期;转轨时期的特点、阶段和期限.对乌克兰经济转轨理论的研究,或许能为我们对经济转轨理论的思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东欧国家10年政治体制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9年至今,整个东欧国家实行政治经济变革已走过10个年头.在政治转轨方面,虽然各国发展极不平衡,但它们的政治体制已一改日貌.可以说,所有东欧国家都基本确立了新的政治体制,即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议会民主制.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上千差万别,东欧国家的现行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上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政体方面,东欧国家都实行内阁制,但各国政府(总理)的产生方式及其权限,立法机关组成的类型及其权限,以及总统的产生方式、任期和权限等都各不相同.另外,虽然大多数东欧国家现行政治体制已开始正常运作,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政治转轨方面,特别是要使现行政治体制完全成为西方式的"民主体制",整个东欧国家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独联体各国、原东欧国家的社会转轨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由于俄罗斯具有大国影响力,其国情与我国也有一定的可比性,我国政界和学术界更为关注俄罗斯的变化,而对原东欧国家的研究则略显不足。2003年10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由高歌同志撰写的《东欧国家的政治转轨》(以下简称《转轨》)一书,弥补了关于原东欧国家社会转轨的政治学研究方面的缺憾。 俄罗斯和原东欧国家都是从计划经济和一党集权制向市场经济和多党民主制转变,而且这一历程都是不平  相似文献   

6.
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及其前景陈凤英EconomicTransformationinEastEuropeanCountriesandItsTrendScenario¥Abstract:Sincetheeconomictransformation,East...  相似文献   

7.
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及其前景陈凤英EconomicTransformationinEastEuropeanCountriesandItsTrendScenario¥Abstract:Sincetheeconomictransformation,East...  相似文献   

8.
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了郭连成教授的新著《俄罗斯经济转轨与转轨时期经济论》1。这是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在书中重点研究了俄罗斯至2003年年底前的经济转轨进程和经济发展问题,力图将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资料奉献给广大读者,并清晰展示俄罗斯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全书49万字,分上、中、下3篇。作者在书中全面评述了苏联各个时期的经济改革史,介绍了新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理论和实践,作到了有史有论,史论结合。阐述理论,有所创新;叙述历史,与时俱进。该书语言流畅,文字清新而有生气,没有学究味,没有玄奥、呆板之感。每读完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力图对原苏东国家经济转轨研究领域中的 4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 1 )原苏东国家经济转轨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 2 ) 1 0多年的转轨取得了明显的积极成效 ,但也使许多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3)转轨成效的差异除了与初始条件有关以外 ,还与其他因素密切相连。 ( 4 )转轨进程的速度不外乎激进和渐进两种。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 ,取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轨十年: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经济转轨前相比,经济转轨十年以来俄罗斯粗放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强,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后果.经济转轨以来制约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更加复杂既受到历史因素的制约、基本国情的制约、社会条件的制约、发展阶段的制约,也受到经济体制的制约--经济转轨时期的二元体制(微观经济主体的"体制惰性"在转轨中尚未克服、宏观经济中继续数量扩张的深刻体制根源、中央与地方利益新格局中的粗放增长因素).其中经济体制的制约--经济转轨时期的二元体制成为制约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探讨原苏联和东欧经济转轨的经验教训.本文对"华盛顿共识"与"后华盛顿共识"的讨论进行评论,认为其理论贡献在于强调了制度在经济转轨中的重要性.本文对制度变迁与经济转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制度遗产与经济转轨、制度变迁的特点及制度变迁中的最优选择与次优选择等,并指出产权、法治与责任政府是转轨国家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东欧国家的10年转轨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生产下滑和恶性通货膨胀等经济后果,全体居民也为之付出了高昂的社会代价.它具体反映为贫困人口增加、失业大军扩大、社会福利减少、社会治安恶化、犯罪率上升、腐败蔓延、死亡率增高等.本文首先根据新近获得的资料说明东欧国家10年转轨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并分析导致高昂代价的历史和政策原因.文章同时也指出,东欧国家付出了高昂的社会代价后不仅完成了经济运行体制的转轨,也实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改造,从而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新的基础.2000年,东欧首次实现整个地区的全面经济增长,出现了新的希望曙光.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俄两国经济转轨不同路径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俄两国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采取了不同措施,因此在转轨过程中取得了不同成效。俄的“休克疗法”并非一无是处,中国式的渐进主义也并非灵丹妙药。不存在完善的理论,只存在适宜的理论。重要的是要根据本国的实际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再采取适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捷克经济平稳发展孙建蓉,王莉一经过五年多的经济转轨,捷克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它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如波兰,但总体形势优于东欧诸国,是东欧国家中经济形势最稳定的国家,欧盟已把它列为入盟的首选国家。(一)宏观经济长势较为稳定。(1)生产平缓回升。经过1990...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俄罗斯经济转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美国作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欲借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纳入由美国主宰的全球政治经济的自由化进程,而按照美国处方实行自由化改革的俄罗斯则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当然,俄罗斯今天的衰落与其错误的经济转轨方向、激进的转轨战略和国内政治、民族问题的复杂直接相关,但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我们不能不考虑到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国际背景.本文试图从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俄罗斯的角色、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影响以及俄罗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准备等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思考--兼论中俄经济转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仅用激进转轨来概括并不能解释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本质特征,因为,激进式和渐进式转轨的两分法,仅仅说明转轨的进程,并不能反映转轨的驱动机制、维度和选择机制,而这些恰恰是说明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具体方面.本文认为,从驱动机制看,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一个强制性供给主导型的转轨过程;带有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供给主导型转轨决定了它是一种激进的转轨方式;这种激进转轨方式又决定了新体制对旧体制的替代只能采取创设式的途径,但新体制又是激进派从西方移植到俄罗斯的.同时,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回顾表明,处于经济转轨危机中的俄罗斯仍注意加强高新技术、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新经济在经济转轨中得到了初步发展。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说,目前俄罗斯新经济的发展还不能构成独立的经济发展形态,但是笔者认为,新经济将作为俄罗斯经济增长和经济转轨的内在的必然选择,俄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进入经济转轨新时期发展新经济的必然性与迫切性,并已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发展举措。对转轨国家新经济的发展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发展新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现状、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原因、俄罗斯新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的深化的关系及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前景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试析东欧民族问题与政治转轨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长达几个世纪的占领,特别是一战后的英法和二战后的苏美出于自身利益对东欧国家边界的划分,造成了绝大多数东欧国家内部民族杂居的局面,各民族间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与不同的领土要求相结合,民族矛盾错综复杂,既有东欧各民族对苏联控制的反抗,又有东欧地区相邻各国间的民族和领土争议,还有各国国内民族间的相互斗争.在东欧政治转轨的过程中,民族问题始终如影随形,民族平等和独立的要求成为政治转轨的重要推动力,政治转轨的展开、原有政治格局的失衡则更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诉求,加剧了民族冲突,而东欧国家内部和国家间异常复杂的民族纠纷以及急剧膨胀的民族主义又反过来影响着政治转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现象,东欧国家的政治转轨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国外学者,主要是欧美学者,也包括一些东欧国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他们依据多年形成的“民主化”理论和“民主制度”模式,分析东欧各国的“民主化”进程和影响“民主转轨和巩固”的因素,发表了大量有关政治转轨的著作和论文。以笔者所接触的英文论著,按内容可分为三大类: 1.反映某一国家转轨的情况。比如,阿格尼斯·哈瓦什、阿帕德·萨科尔塞所著《共产主义权  相似文献   

20.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中国学者推荐,我有幸研读了由潘德礼先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的《俄罗斯十年:政治·经济·外交》1一书。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俄罗斯社会转轨进程的学术专著。正如该书主编潘德礼先生在前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以中国(包括越南)和俄罗斯(包括独联体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20几个原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20世纪末世界性社会转轨浪潮中的两大社会实体群。在这两大社会实体群中,中国和俄罗斯因人口、领土面积、资源情况和国际影响等因素而成为两个最大的社会转轨实验场,因而也最具有可比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