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一五”是我省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必须加速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
谢清纯 《新湘评论》2007,(11):56-56
醴陵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坚持“四轮驱动”,加速陶瓷、花炮两大传统产业的扩张、提质和升级,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强化龙头带动。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我们确定了华联、湖电等32家规模大、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为产业发展龙头给予重点扶持,涌现出华联瓷业、湖电、华鑫电瓷、神马花炮等一批行业“小巨人”,成为引领产业集群发展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区域增长中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兵团的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实现“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目标,更好地处理“三大关系”和发挥“三大作用”,必然要加快兵团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同时要使工业化形成规模效应,必然要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当前新的理论热点。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壮大和发展产业集群,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揭阳工业发展新突破,打造“四大产业带”,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众多,发展基础良好,集群发展前景广阔。各地区应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特色,选择地域性文化产业集群、主导型文化产业集群和制造型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兴的产业业态。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发展时间短,集群发展还存在着地区不平衡、产业链不完整、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因此,提升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集群主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集群服务支撑体系和技术创新平台,以此推动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正在县域及以下地方形成,县域经济的竞争已转变为“集群对抗”。现阶段辽宁县域集群发展中存在规模较小,缺乏大项目的支撑与牵动、产业的低端化和重构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还较低以及所依托园区的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加快辽宁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作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及内容;将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实行“点轴式”合作发展模式;采取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优势产品,塑造辽宁品牌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3,(6):56-56
摘录:贵州应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服务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四化合一”的道路;在“四大经济区”的构建上着力:扬长避短、制度创新、产业集群、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9.
李忠贵 《奋斗》2009,(5):38-39
一、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突出工业化的“集群效应” 农业发展,根本动力在工业,根本出路在工业。一是要构筑园区集群。全力建设“三个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集群经济。九三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04.66公顷,其中开发区面积180公顷,建成面积145公顷。要全力抓好投资总额24.4亿元的九三油脂集团、丰缘粉业、种业、亚麻、肉业和嫩江糖业等10个行业26个项目落户开发区工作。  相似文献   

10.
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集群构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效应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作为我省新型工业化建设重要载体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具备构建产业集群的四个基本条件和两个附加条件。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集群适合“上下结合”的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在产业集群构建中应处理毒予产业集群发展的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剑力 《学习论坛》2006,22(1):45-47
产业集群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不同地区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持续发展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由于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产业集群发展不能仅靠市场和政府单方面发挥作用,应该是双方共同发挥作用。政府作为制度的提供者,可以通过培育市场,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创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利用可支配的要素资源促进地方协作网络的形成,从而增强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仍处于发展的较低层次,表现为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之间分工和协作水平偏低以及地方政府忽视集群发展规律等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认识、整合资源、改善环境、加强协作、强化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外向度等对策措施,有助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存在着路径依赖,集群企业会由于“搭便车”的仿冒行为,而形成次品驱逐正品的“柠檬市场”现象,由此而带来的过度竞争的危害不仅将会引致全行业的亏损和衰退,也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危害。因此,有必要通过集群治理来规范地方集群秩序,使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工业化理论与我国工业园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锐  杨忠 《新视野》2005,(6):24-26
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经济过程,是经济资源、产业要素通过集聚、组合、运动产生无穷生命力的“襁褓”。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通过各类工业园作为载体,大规模集聚和提升区域特色经济,从而有效带动产业集群和提升,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研究新型工业化理论与我国工业园发展的关系,并针对我国的发展状况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产业集群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于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 ,以往的分析着重于“聚集”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这无疑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 ,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 ,民间经济固有的发展活力经过集聚后将加倍放大 ,从而为地方经济形成日益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合理的资源配置格局奠定基础 ,为地方经济的整合和拳头产业的形成奠定基础 ,为地方经济的技术创新和整体进步奠定基础 ,最终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找到有效的路径。1 产业集群的出现显著推动了国民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农村工业化。根据中国纺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开原市把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抓手,以产业集群发展为着力点,着力推进由工业集中向产业集聚转变,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升级,实现了经济的超常建设、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邵阳这样一个农业比重较大、工业基础较差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市情,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培育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七大产业集群,形成区域工业发展特色,走出一条邵阳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也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也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加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产业集群"向“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化是新疆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即将由“资源开采初加工的要素投入驱动型”向“产成品制造精细化生产加工的效率驱动型”进而向“人才、技术、创新投入的创新驱动型”的集群化发展战略模式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易磊 《世纪桥》2009,(5):65-66
产业集群作为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必将成为构筑我国区域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企业组织载体。本文拟从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制约因素出发,明确指出我国许多地区需要从市场经济环境、区域竞争力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和加快我国大中型企业改革、改制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用产业集群的视角来看待如何振兴我国传统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