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记者:今年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胡乔木诞辰100周年,也是1982年宪法实施30周年。胡乔木曾经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被誉为"党内第一支笔"。1980年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决议。请您向本刊读者谈谈胡乔木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长,对这次宪法的修改作出了哪些贡献?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12日,是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彭真同志长期领导和主持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特别是1979年以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主持制定了现行宪法和一系列基本法律,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一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彭真同志担任副委员长兼秘书长,主持常委会的日常工作,那时就开始起草刑法、民法、刑诉法、民诉法等。新时期,彭真同志重新恢复工作,1979年2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法制委员会主任,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被补选为…  相似文献   

3.
第四次修宪的草案已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通过,其中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相关条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从近代西方宪政理论出发探讨了"保护私有财产"入宪的必要性,回顾了我国1949年以来改宪的历程以及现行宪法在保护私产方面的缺陷,并指出修完保护私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长,胡乔木协助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完成了1982年宪法修改任务。他的主要贡献有:一、坚持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的前面,以加强人民民主;二、对宪法序言和总纲的修改注意做到和《历史决议》及十二大文件精神一致;三、支持恢复设立国家主席的规定;四、提出宪法要对一国两制作出相应规定;五、建议恢复乡政府、村长和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六、提议设立国家审计机构,将审计监督制度列入宪法。  相似文献   

5.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改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4,(3):5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四年来,除建国前夕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有人称为“约法”,实际上是临时性的宪法)外,先后有四部宪法,即一九五四年宪法、一九七五年宪法、一九七八年宪法、一九八二年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7.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第四部宪法,即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现代宪法的第三次修改。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之后,各项改革成效逐步突现、各项改革措施逐步成熟、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的今天,现行宪法的修改,将与中国发展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道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8.
正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为1954年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共4章106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在1979  相似文献   

9.
刘武俊 《唯实》2005,(3):51-55
备受瞩目的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已经尘埃落定,宪法修正案以高票获得通过,宪法文本又一次刷新。修宪之前,有关修宪的话题几乎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法治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更是令人欣喜,倘若以宪法修正案的表决通过为"分水岭",将  相似文献   

10.
《求实》198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宪法修改草案或草案),已经由宪法修改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已于今年四月二十六日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议决公布,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这是十亿人民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人民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已经正式纳入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毋庸置疑,现行宪法的第匹次修改将成为2004年中国法治领域的最大亮点。依笔者之见,从法治文明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的法治亮点集中体现在人权保障、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和"紧急状态"入宪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我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力图从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历史和制宪历程阐述人权入宪的重大意义,特别强调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权入宪对我国的人权事业和法制建设事业的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举制度是与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的宪政制度,是构筑国家政权体系和运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宪政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2004年8月23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此次修改是选举法的第四次修改,它是在总结1995年修改选举法之后选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宪法精神进行的一次制度创新,这对于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中国进行了第四次修宪,此次修宪一大亮点即提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试从宪法与人权的关系、我国宪法对人权的规定进行分析,对适应宪法修改,中国应如何作相应改革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3月5日,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是对现行的1982年宪法的第5次修改。宪法为啥要修改?宪法修改对我们的生活有啥影响?2分钟的短视频,带你get宪法修改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16.
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新中国的政治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国内关于一届全国人大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日期、第一次全国普选运动、"五四宪法"及一届全国人大的会议过程、会议成果及历史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肩负全国人民重托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民主、团结、求实、奋进。今天的人民大会堂格外雄伟庄严,主席台帷幕中央国徽高悬,大礼堂穹顶灯光灿若群星,会场气氛隆重热烈。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13,(1):6-6
1982年12月4日,五磨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园宪法》。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经30年了.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04,(2)
1.第四次修宪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这是这部国家根本大法二十一年来的第四次修改,是我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5,(9):60
答:从世界范围看,把本国通过、颁布或者实施宪法的那一天确定为“宪法日”,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四五”普法规划规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因此,经过法定程序,将每年12月4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