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查现代化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侦查现代化是一个传统型侦查制度向现代型侦查制度转型和进化的历史过程,其根本精神要旨在于侦查程序制度的理性化。作为法制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特定领域,侦查现代化研究通常有类型学、西方化、多元化三种范式。侦查现代化评价标准的导出语境是现代性理论有关理性精神的探索,作为现代性精神枢纽的三种理性历史范型,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交往理性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侦查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各自的实证性标准要求。结合社会进化所提出的以目的为取向的回应型法律发展目标,侦查现代化的基本趋向将是一条回应社会、以实现社会秩序、安全和自由为方向的进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侦查承担着为法庭审判准备审判对象和裁判依据的重要功能。侦查程序所具有的查明案件真相的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进而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追诉犯罪的实际能力。侦查错误是指侦查机关或侦查人员在侦办刑事案件的过程中,根据侦查情势的变化而采取与涉及案件事实状况以及法律规范实质性不相符合的认识和行动。侦查人员只有分析、研判这些错误,才能及时发现、修正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侦查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论侦查原理     
侦查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作为侦查规律之基础的规律。对侦查本质、特征和定义的概括、抽象、界定,是揭示侦查原理的重要领域和局面。侦查本质可提炼为:侦查主体范围决定于社会分工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关系的状况;侦查对象是一种历史事件;侦查是一项特殊的证明活动;侦查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侦查措施的运用。侦查特征表现在:侦查机关是刑事诉讼中犯罪证据的主要收集者;侦查活动表现为一系列专门措施的运作;部分侦查措施常采取于立案之前;科学技术在侦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侦查活动置于被监督状况下运行;侦查目的是收集证据,查清犯罪事实,缉获犯罪人。对侦查概念可从方法观、程序观、权力观、职责观、系统观、信息观等多角度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是强国固本的根本之路,是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选择。但是,同时也催生了刑事犯罪的骤增和更新,它与日益低迷的侦查破案率正在急迫的拷问侦查理论研究和实务人员。为应对这一形势,应当与时俱进,实现侦查“六化”,推进侦查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侦查承担着为法庭审判准备审判对象和裁判依据的重要功能。侦查程序所具有的查明案件真相的能力高低,在很打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案件最终的处理结果,进而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追诉犯罪的实际能力。从刑事诉讼证明的角度来看,对诉讼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所有实质性证据都是依靠侦查程序所搜集的。因此,专门针对侦查错误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本体论研究,不但可以达到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使侦查工作与国际接轨,实现其公正性、科学性以及效率性。  相似文献   

6.
侦查认识论是侦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诉讼法学也研究如何认识案件事实,但侦查学所研究的认识与之相比较有诸多的本质不同。作为侦查学科的基础性研究,侦查认识论的研究有必要厘清侦查认识在性质、途径、方法等方面的特性,把握侦查认识与其他诉讼认识,尤其是审判认识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7.
施谋侦查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秘密性的特殊侦查行为,有狭义立法型与侦查习惯型两种立法样态,具有立法模糊性、实践普适性、相对合法性与灵活多样性的特征。施谋侦查所获信息可分为适格证据类、准证据类与非证据类三种,其证据转化具有理论与实践中的必要性。新刑事诉讼法中施谋侦查证据转化具有理念上的冲突、规则上的冲突及理论上的缺陷。合理的施谋侦查证据转化形式分为多元转化式、侦查主体作证式与相对人参与式三种。  相似文献   

8.
董正 《公安学刊》2011,(6):77-80
侦查中的"人肉搜索",是公安机关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也是侦查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实践的一种全新的侦查手段。利用网络"人肉搜索",不仅可以查找罪犯身份、犯罪事实等线索,还可以锁定并抓获犯罪嫌疑人,适时查找控制网络销赃和查清无名尸源。在侦查中要科学运用"人肉搜索":一是要遵守犯罪侦查中运用"人肉搜索"的原则,二是要按照犯罪侦查中"人肉搜索"的步骤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条件过高,使得一些有线索的案件达不到立案的"合法"要求,这不仅限制了侦查主体在程序启动上的主动性,而且严重制约了对相当一部分犯罪的预防与打击。文章借鉴域外随机型侦查启动模式,提出了以"犯罪线索"为起点启动侦查的"立线侦查"模式,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要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侦查僵局是侦查活动中的一种常态现象,其消极影响极大。运用侦查情势理论分析侦查僵局。评估侦查僵局情势的主体、客体、环境方面要素,总结出僵局情势出现的原因,探究侦查僵局情势的突破对策.为侦查僵局的发现、评估、突破等提供一种分析模型,将有助于促进侦查学理论研究与侦查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侦查体制分为专门化侦查和一般化侦查两种模式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侦查体制中 ,对此都有规定 ,并以此为依据对案件进行立案侦查。由于专门化侦查与一般化侦查各有利弊 ,各有优劣 ,而犯罪则具有复杂性 ,因此 ,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专门化与一般化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侦查策略是侦查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侦查策略之概念争论不已,但去粗取精、甄别筛选后即可发现,侦查策略的本质即是对侦查措施选择实施的过程。侦查策略和侦查措施之关系可表述为:侦查策略与侦查措施是具有层次性的概念,二者既有差别,也具有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赖性;侦查措施是侦查策略的研究对象和材料,侦查策略是对侦查措施的选择优化与实施,二者乃同一问题的两个维度,共同蕴含于侦查破案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3.
侦查认识中的“无罪推定”与“有罪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与"有罪"是一对矛盾概念,但是"无罪推定"与"有罪假设"都是侦查领域的重要命题。无罪推定是一个法律层面的概念,是法律人经历价值选择的结果;有罪假设是一个事实层面的概念,是侦查认识活动必然运用的思维、方法。一方面,侦查人员需树立对"无罪推定"的正确认识:"无罪推定"不是证据法上的"推定",也不能作为侦查认识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侦查学领域需承认有罪假设的存在,对其进行正确分析。从某种程度上看,正是事实层面有罪假设的必然存在才导致法律层面无罪推定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秘密侦查性质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上我国学术界普遍从手段或措施的角度对秘密侦查予以认识。这种认识缺陷导致人们对秘密侦查“神秘化”,秘密侦查法治化状况极差。从诉讼法理上而言,秘密侦查的性质应为一种侦查行为和诉讼行为,它具有自身的特征,与强制侦查行为和技术侦查行为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案件表现为时空形式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客观事物的复杂多样性和人的认识的时空局限性之间形成一种对立,给侦查工作带来相当难度。归纳推理是从特定事件向一般的事件推论的过程,是将知识或经验概括简约化的过程。归纳推理在最广泛意义上含盖了对未观察事物的结论,归纳推理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是多主体互动理性的思维上升。归纳推理是一种促成理论进化的推理,涉及知识增殖、评价空间拓展,是一种不断积累经验、修正错误的过程,突出了依据重复经验模式的日常推理,由此可以不断地接近真实,以获得对案件真相的准确认识。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人类的普遍追求,而侦查的和谐也是如此。《和谐侦查——侦查的冲突与嬗变》一书指出:侦查和谐化具有必要性,这是人们"求和"观念的具体反映,也是侦查历史脉络的清晰表现。侦查和谐化也具有可能性,从侦查运行的规律中能够探知和谐的内在品质。侦查和谐化具有可行性,需要完善侦查的法律话语、警民关系和各项侦查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所谓监控型侦查,也称为监控型秘密侦查行为,是指侦察机关为了对一定的犯罪进行追究,不得不对重点场所或者特定嫌疑人进行预防性的监控或者同步监控的一种侦查方式。本文运用犯罪学和侦查学的基础理论,立足于毒品犯罪案件侦查的工作实践,对监控型侦查方式的运作模式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8.
卧底侦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卧底侦查是一种内线侦查方法,其侦查对象为有组织犯罪集团(团伙)。该侦查方法便于侦查人员直接获取犯罪信息,在侦查策略和侦查模式上具有较高价值。在使用该侦查方法时,侦查机关应遵循相应的流程,并注意解决相关问题,保护卧底侦查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9.
侦查制度结构分析及其改革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司法改革的话语背景中,侦查制度虽然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话语对象,却也是一个不应回避的话语领域。在结构主义理论视野中,侦查制度的基本关系是事实与规范、权力与权利、犯罪控制与自由保障、集中侦查与分散侦查、一般化侦查与专门化侦查、政治手段与法律程序等要素的矛盾对立。中国侦查制度存在侦查权力根本主导程序进程、犯罪控制目标过于优先、职业化程度相对不足等问题。结合我国当前政治任务和经济发展等社会条件背景,改革我国侦查制度的根本方向在于侦查活动的法律程序化制度设计和侦查职业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侦查法律规范与侦查对策活动的关系,体现于其取证中的对抗性和规范的限制性中,统一于人的能动性里.分别研究对策能动性与法律求真性,法律规范如何反映认识规律,侦查对策规律对相关法律行为的制约与影响,法律实践活动中的历史惯性与对策能动性等问题.剖析法律程序的间接认识性与对策活动的直接实践性,侦查程序的公正性间接地制约着案件实体的真实性.侦查对策中的效率与公正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制度之缺陷美需用对策的终极能动性补充之.分辨侦查法律规范与侦查对策活动的逻辑关系,它们不在同一个认识层面,却有共同的制约因素;规范远对策近,对策需处理本色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侦查对策实践是法律实证活动,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