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称为中国“红色亿元村”、“豫中一枝花”的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颖县城南隅,西临107国道(京深公路)和京广铁路,东临京珠高速公路。全村共有回汉两个民族,840多户,3100多人口,耕地1000亩,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正是在豫中这块小小腹地之上,南街村人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实现了一个村办企业年产值由1984年70多万元到1997年高达16亿元的飞跃,由当年“玩泥蛋”的砖厂变成国家大型一级企业集团——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拥有26家企业,2001年企业实力名列河南省50强企业第3名。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块村落土地上,正在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2.
前奏:惊人之变河南有个刘庄!刘庄有个史来贺16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这两个概念一直在人们的心中萦绕。从“先进互助组”到“模范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60年来与时俱进、勇立潮头,60年来旗帜不倒、长盛不衰,60年来感召一方、引领一片。刘庄的60年,被载入了河南乃至中国农村的发展史册。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28日,一位老红军参观完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后,在留言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我已看到共产主义的影子。”1981年,在全国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南街村的土地与集体资产也一样分到各家各户。不过,土地承包下去了,  相似文献   

4.
“方园十里乡,论穷数刘庄。”这是解放前流传在豫北新乡一带的民谣。   “中州奔小康,首富看刘庄。”这是改革开放年代河南农民有口皆碑的佳话。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是全国农业战线的老先进。六七十年代,就是我国北方第一个亩产百斤皮棉村、百公斤皮棉村,八十年代初建成河南第一个小康村。该村曾被誉为“中原首富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建国以来,先后有 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前来刘庄参观,给予很高的评价。村党委 (支部、总支 )书记史来贺,是全国人大五、六、七…  相似文献   

5.
早就听说在日本这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共产主义模式”的村落——山岸会。近日,笔者与几位常驻日本的同行驱车来到了山岸会位于玉县的一个“实显地”村落。加入山岸会的村庄被称为“实显地”,日语读音与“实验地”同音,大概是“样板”的意思。我们去的这个“实显地”规模不大.只有100多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据称,日本全国共有39个“实显地”村落,最大的一个在三重  相似文献   

6.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史来贺,在担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的50多年中,有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当干部就得吃亏”。这句看似平淡却蕴意深刻的话语,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启示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做人、为官和办事。当干部就得吃亏,体现了党员干部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50多年来,史来贺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俭创业,使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而今的刘庄已成为中原地带首富村。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加20多倍,达到上万元,户均存款20万元以上。但史来贺仍是布衣不脱,…  相似文献   

7.
河南南街村——一个被广泛报道的“红色亿元村”曾经被人们当作典范,誉为“神话”。然而,就在改革开放进入30周年之际,突然有文章披露:南街村资不抵债,欠债额高达16亿余元,已于2004年11月悄然改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新乡农村逐渐崛起一批“先进群体”。这批“先进群体”主要集中在村、乡(镇)两级。先进村是以闻名全国的农业战线先进单位刘庄为中心,梯次展开,知名的如刘庄、京华、张武店、楼村、李台、龙泉、宋庄、中街、西衙司、三里庄等。先进乡镇则有孟庄、唐庄、七里营等。先进  相似文献   

9.
<正>走进这个村落,满眼皆是美景:不少村民家门口种着杏树、桃树以及蔷薇、月季等观赏花卉,有的人家门口还做了造型别致的花坛;村里的民房从古老瓦房到二层小楼,每一座院落都有着别样风情;远望可见错落有致的设施大棚依偎在山海之间,近看有村民自产的时令农副产品、水果摊位整齐排列在路边……这里就是获得“全国文明村镇”“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相似文献   

10.
潘丽娅 《求贤》2023,(4):12-13
<正>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特色农业、优势农业是发展农业农村的良好渠道,而“一村一品”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天津市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根据不同村落特点,因地制宜地综合考虑气候、文化、资源禀赋等因素,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与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域布局相吻合,带农增收效果显著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出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天津4个村镇榜上有名。自2011年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以来,天津市共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4个,产品涉及水果、蔬菜、休闲农业、花卉、畜牧业。  相似文献   

11.
刘庄成功抵制人民公社化初期失误的原因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到1960年的三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全国很少有地方能躲过这一灾难。可喜的是,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却成功地抵制了“五风”。这一时期粮棉产量年年提高,大食堂保证社员吃饱肚子。三年困难时期,没有饿死一口人,没有外出逃荒的,没有出现一个浮肿病人。即使在全国大减产的1960年,刘庄粮食亩产250公斤,棉花亩产皮棉84公斤,成为全国少有的高产队。 刘庄之所以能抵制“五风”干扰,…  相似文献   

12.
刚从北京参加党的十七大胜利归来的“全国文明村”临颍县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忙得不亦乐乎:接受地方媒体采访,应邀为全县干部作报告,为全村党员干部传达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党委、村委、企业三大班子成员一起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制定南街村今后的发展规划等等。王宏斌备受十七大精神的鼓舞,对南街村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在谈到党的十七大时,王宏斌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说,十七大是我们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大会盛况空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将近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中,赢得了40多次掌声。这40多次掌声是发自肺腑的掌声,代表了全国7300多万党员的心声,汇聚了13亿人民的意志。  相似文献   

13.
常听人说,临颍县南街村的会多。在南街村住了两个多月,说实话,我还真没有感觉出南街村的会多。大的集会只有过两次,其他只涉及村里高层人员的会议每星期仅有两次:一是党委会;二是党委、村委、企管“三大班子”会。令我感到惊叹的是,南街村每次召开会议。不论是村里的高管或是村民,  相似文献   

14.
据《南街村报》报道:英国路透社记者不久前到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采访,村党委书记王宏斌向记者介绍了南街村与现在中国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南街村模式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8,(2):56-58
数据显示,继2007年辽宁、四川GDP突破万亿元成为“万亿俱乐部”第八、第九个成员之后(其他7个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上海、河北、河南)。在制定未来5年发展目标时,吉林、福建、湖南、天津等省市都明确表示要晋级“万亿俱乐部”,而北京、湖dL2007年GDP迈人万亿大关,意味着其经济对周边地区以及全国的影响都在加大。可以预见.到2012年,全国半数以上省份都将成为“万亿俱乐部”成员。毫无疑问,它们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主导力量;它们的发展路径.也将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刘庄党总支书记史来贺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8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把史来贺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并列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我校冯治和中共新乡市委第二党校张敬民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了《史来贺评传》一书。王任重为该书慨然作序,称该书“以探索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为前提,以史来贺的活动为主线,详尽而生动地记述了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创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历史”。该书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后,1991年6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华龄出版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庄经验暨《史来贺评传》座谈会”,陈丕显、段君毅、杨成武、汪锋、冯文彬、王光美、袁木等近200人出席。他们对该书作了较高评价,称赞作者和华龄出版社为宣传党树立的典型模范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这里发表的短文是作者根据他在上述座谈会上的发言稿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是当年毛主席发出“人民公社好”指示的地方。七里营乡刘庄村的变迁,发人深省。路人皆夸:“人家刘庄有个好头儿。不管咋着天翻地覆,都给社员拿个好章程。”一应美国朋友说:“密斯史是一个谜!和同时代的劳动模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已经所剩无几,为什么他还能站得住?”刘庄人说:“俺史书记至今还拿着‘地’委工资哩。好几次上面让他去做大官,他不去,守在刘庄和俺一起啃土坷垃头。”他叫史来贺。他对人说:“我是一个劳动模范。劳动模范离开劳动还叫啥劳模?刘庄穷,作为一个党  相似文献   

18.
刘庄位于河南省新乡县县城南边25公里处的黄河故道上。解放前,这里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新中国成立后,在史来贺的带领下,刘庄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刘庄在20世纪60年代就基本解决温饱,20世纪80年代初提前达到全面小康,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成为拥有10亿元固定资产的“红色亿元村”。刘庄因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即始终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而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解放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与此不同,华西村、南街村、刘庄、沈泉庄、官桥八组等中国农村的某些地方并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坚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坚持集体经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中国农村集体致富的社会主义模式.这种集体致富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引起了理论界热烈的讨论.本文作者试图对这种集体致富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内涵做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0.
金中 《学习导报》2010,(10):17-18
太行南麓,黄河北岸,有个村子叫刘庄。刘庄有个史来贺! 别看这个村小,只1.5平方公里,可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