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卫华 《新视野》2006,(4):65-67
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是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主体,其所享有的权利具有明显的公法色彩:法定性、不能自力实现性、不可让渡性、实现的不确定性等。行政法权利与行政权力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行政法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机制,其对行政权力的基本作用机制是参与与配合、监督与制约、抗辩与申诉。行政法权利的实现要求立法权建立制度性的前提保障,要求行政权确立现实的条件保障,要求司法权提供事后的救济保障。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是一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我国素有重义务轻权利的传统,在国家公务员法律体系中对于公务员的权利保障和救济制度之申诉、控告和申请仲裁的权利保障等,基本上被排除在司法救济之外,表现在法律制度缺位、救济渠道单一等方面。因此,只有加强立法保障、确立司法救济、完善行政救济以及强化特别权利保障,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免受侵犯。  相似文献   

3.
李蓉 《四川党史》2003,(2):22-25
权利与义务作为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关系。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而确保权利义务价值的实现。一、权利与义务的一般关系(一)权利义务的一般关系与具体关系权利义务的一般关系是对特殊和具体权利义务关系的抽象化和普遍化。因此,权利义务的一般关系概括了所有特殊或具体权利义务关系的现象和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权利义务主体的广泛性。凡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主体都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即权利义务的主体。所以,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权力与权利的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燕 《求实》2006,(8):60-62
公民权利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当今中国权力与权利的严重冲突,使得公民无法充分享有权利。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应从目前权力与权利冲突的表现和原因入手,分析平衡权力与权利的途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纵观我国近些年来引咎辞职的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各个引咎辞职者都是因为没有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而辞去公职来做出交代.责任是义务的范畴,所以探讨引咎辞职的问题应该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中来寻找.当代社会对政府人权利和义务分配的失衡是当前我国引咎辞职发展不完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军人保险制度作为美国军人保障体系的主要支柱之一,在保障美国军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免除军人后顾之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美国从内战抚恤金制度产生到20世纪初期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追溯美国军人保险产生和构建的政治与历史基础,以此来考察美国军人保险制度的转型,同时分析目前所形成的“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政府部门监管”的制度架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美国军人保险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8,(2):56-57
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最近在学习新党章时,对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有了新的认识,但是自己作为预备党员,在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时,与正式党员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8.
季辉  郭宇 《世纪桥》2009,(1):39-40
党员具有党员与公民的双重身份,因此,党员既享有党员权利又享有公民权利,本文从分析党员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各自涵义入手,阐述了其区别与联系以及如何保障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权利先于权力存在,权力源于权利让渡。权力运行须遵循一定界限和范围,遵守一定规则和程序,保持与权利的相对平衡。在现实社会中,权力对权利的侵犯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权力滥用与异化。鉴于此,廓清其边界,厘清其关系,探析其冲突原因,寻求其平衡路径,强化权利意识,破除权力崇拜,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权利是当代包括宪法学在内的整个法学的核心观念。宪法所要构建的,应当是一整套有利于保护人类社会最崇高理想——在公平、正义、自由的环境中实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规则体系,而这种规则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宪法中的权利。当代宪法中权利概念的渊源于霍布斯、洛克等人的自然权利理论。与当代宪法中权利概念相关的概念主要涉及人的自由、正义、秩序。宪法所着眼的终极价值指向,决定了人类社会必须通过立宪实践,将观念的权利构建为现实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模糊不清,权利和义务不界定,致使双方经常会因权利和义务之争发生法律冲突,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厘清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界定高校与学生在不同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对加快高校的法制化进程,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文明的法治校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祎 《理论研究》2011,(5):24-26
网络时代的到来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众权利诉求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社会急速转型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有针对性地回应民众的参与诉求、平等诉求、安全诉求、尊严诉求及公平正义等诉求,大力发展社会民主、引导社会自治、重建社会规则、促进社会互动以及推动社会发展,不断提升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分层研究中,社会分层理论只是从成员占有社会资源的多寡等方面进行的,而未能考虑社会成员的角色.然而,正是由于角色因素的影响使得社会成员被划分为主体性成员和依附性成员.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依附性成员通过各自与主体性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获得了相应的社会权利与地位.文章认为,在权利与地位获得的过程中,依附性成员权利与地位具有内生性、间接性和同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到来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众权利诉求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社会急速转型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有针对性地回应民众的参与诉求、平等诉求、安全诉求、尊严诉求及公平正义等诉求,大力发展社会民主、引导社会自治、重建社会规则、促进社会互动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回应的速度和深度标志着虚拟社会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政权下乡”、“政党下乡”、“行政下乡”等过程,完成了国家的“权力下乡”的任务;当前的乡村社会发展,需要从根本上重构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促进乡村社会的自我发育,推进“权利下乡”是重构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推进“权利下乡”需要合理界定国家与乡村社会的权力边界、树立合理公正的执政理念、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利益是法律产生的基础,法律对利益的调整表现为:表达利益要求、平衡利益冲突与重整利益格局;法的价值是主体要求在法律中的一种表达,反映了法律作为客体对主体即人的一种属性;权利、义务是法的基本内容,它贯穿于法律现象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利益、法的价值、法律权利和义务三者的关系体现为:利益是法的价值和权利义务的物质化基础,法的价值是法的利益的抽象化存在,法律权利义务则是利益的法律化表达。  相似文献   

17.
绝对权与相对权是一项具有理论积淀的学理概念,也是一项具有制度价值的法命题。随着社会的变迁,民法理念的转变,民事权利的不可侵性已宛然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绝对权与相对权的趋同被过度夸大,两者之间的"中间现象"只是一种例外形态下的制度补充。在社会转型和权利迸发的时代,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常规形态,应当从"物债二元定势"转向"多元权利体系",从"菜刀式"的定性判断转向"阶梯式"的定量分析。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以"尊重+诚信"作为基本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村民小组土地权利法治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所谓村民小组的土地权利体系,是指村民小组依照法律规定对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所构成的整体。从实体上讲,包括村民小组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土地被征收征用的补偿权以及土地权利受到侵害时的实体请求权和救济权;从程序上讲,包括村民小组在其土地权利受到侵害时的程序请求权和救济权等。  相似文献   

19.
翟翌 《理论学刊》2012,(3):93-97
以欧债危机为探讨起点和背景,围绕中国宪法文本进行考察,社会保障权与社会福利权、社会保障权与弱势群体权利之间的内涵及概念关系需清晰界定与取舍.西方意义的社会福利权有在民主制度下失灵和不明确等缺点,不宜照搬中国.弱势群体权利不是具有法学意义的概念.二者都可被中国宪法所确定的社会保障权所涵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和概念的发展,应依中国宪法文本,以社会保障权为核心概念,走概念——文本——制度的扩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绝对权与相对权是一项具有理论积淀的学理概念,也是一项具有制度价值的法命题。随着社会的变迁,民法理念的转变,民事权利的不可侵性已宛然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绝对权与相对权的趋同被过度夸大,两者之间的“中间现象”只是一种例外形态下的制度补充。在社会转型和权利进发的时代,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常规形态,应当从“物债二元定势”转向“多元权利体系”,从“菜刀式”的定性判断转向“阶梯式”的定量分析。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以“尊重+诚信”作为基本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