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3,(5):68-69
费丽丽读者: 《继承法》第七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继承权是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亲关系而产生的,这种血亲关系不能解除。父母与子女由于家庭矛盾而发表的脱离父母子女关系的声明不具有法律效力,在法律上得不到承认。  相似文献   

2.
刘琳 《湖湘论坛》2007,20(6):50-51,96
后位继承是指在遗嘱继承中,被继承人先指定某继承人所继承的财产利益,因某种条件的成就或期限的到来而转移给另一继承人的特殊继承制度.该制度充分尊重了个人财产所有权人的意志,是继承法遗嘱自由原则的重要体现,是对合法个人财产所有权的保护.通过分析后位继承制度的含义及特征,并从德国、瑞士民法典的借鉴分析入手,然后探讨后位继承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3,(27):31-33
生活中,当遗嘱受益人(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凭死者生前遗嘱前去房产登记部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均被告知,要对遗嘱人为处分房产而设立的遗嘱进行公证。公证是继承房产、办理房产过户的必要条件,没有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书,房产登记部门一律拒绝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然而,这份执行了几十年的“铁规”,却被江苏省南京市一位年过五句的打工女扳倒,她认为房产管理部门的这一规定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遂将其告上了法庭。今年7月29日,她收到了法院的判决书,其诉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退休干部,身边有一子一女,均已成家。老伴于两年前过世,现在我跟儿子一起生活。为了防止今后子女因继承权发生纠纷,我想尽早立份遗嘱。请问,如何立遗嘱才合法有效?读者罗家石罗家石同志:遗嘱是被继承人(遗嘱人)生前依法处分自己财产,并于他死后发生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我国继承法第16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可以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13,(13):69-69
编辑同志:林某生前育有一子一女小华和小荣。林某去世后留下一套房产,并未立下遗嘱。小华认为小荣已经放弃继承,因小荣在林某生前写下一份《协议书》,内容为:“房产为父亲产权,本人自愿在父亲百年后,该产权归小华所有。”但小荣认为,其认可该协议书中签名的真实性.但表示该放弃行为是在被继承人生前所作,所以应为无效,其享有法定继承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继承法出于保持缺乏劳动能力又没生活来源的法定继承人的遗产继承利益,特规定必留份制度对被继承人的遗嘱自由进行限制。但作为一项保护特别法定继承人继承权的强制性规定,其概括笼统的规定方式显得过于简陋且难以适用。只有从该制度的权利主体范围的确定出发,通过对其享有的遗产利益进行清楚明晰的确定,对必留份权利的实现、丧失及恢复过程进行准确的规范,理清必留份与其他遗产继承份的关系,才能以妥当的标准及方式保证必留份权利主体的遗产利益,以发挥该制度应有的功能,实现其在继承领域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案例:吴强是金华小区的保安员,在值班期间时常照顾小区里的金大爷。金大爷的身体不是很好,两个儿女也一直不在身边。几个月前,金大爷打算给自己立一份遗嘱,他找来了保安员吴强,让吴强按照自己的意思打印出来一份遗嘱。写明自己财产由女儿继承,并找来了几位邻居作为见证人。不久,金大爷去世,看到遗嘱的儿子认为这份遗嘱有问题。因为是打印的所以不具有法律效力,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继承。作为打印者和证人的吴强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金大爷儿子的疑问!  相似文献   

8.
“继承法”是初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第八课所要讲的四个基本法之一。它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重要法律准则。从教材看,这一课仅概念就包括:继承法、财产继承、遗产、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遗嘱、遗嘱继承、遗赠等11个。除此之外,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是学习的重点,还有继承时间、继承方式、继承顺序等都是本课所要阐述的内容。这么多的知识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照教材的顺序,先讲继承法概念,然后讲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最后讲继承方  相似文献   

9.
被代位人生前从被继承人处受有特种赠与的,其死亡后应由代位继承人负归扣之义务.代位继承人从被继承人处受有特种赠与时,应区分其接受赠与之时期即若代位继承人于被代位人死亡前受有被继承人之特种赠与,则其无须负归扣之义务;若代位继承人于被代位人死亡后继承开始前受有被继承人之特种赠与,则其应负归扣之义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一国两制四法域"的国家,在现实中存在区际继承法律冲突。法定继承法律冲突主要体现在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继承份额共三个方面;遗嘱继承法律冲突主要体现在立遗嘱能力、立遗嘱方式和遗嘱解释共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陈老汉应当向人民法院起诉邓文华52岁的陈老汉,乘坐个体运输户黄某的载客“中巴”回家。途中,一辆货车停放在公路左侧,黄某超了过去,“中巴”剧烈颠动了一下,两车都相安无事,但陈老汉的腰脊却被震裂花去3000元才治愈。事后,陈老汉想着该怎么索赔?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2.
文化     
因没有继承人,去世时也没有遗嘱。末代皇帝溥仪所写的《我的前半生》被申请为无主财产。近日,该书出版单位群众出版社向西城法院递交了请求认定该书为无主财产的申请。西城法院9月25日发出认领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该书将收归国有,以后收益归国家。群众出版社称,上世纪60年代,群众出版社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指示,出版发行了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好评。1967年溥仪去世,书的著作权由溥仪的夫人李淑贤女士继承。1997年,  相似文献   

13.
继承权丧失事由不仅是对实施违法或失德行为继承人继承权予以剥夺的法定条件,在除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其他遗产权利享有者实施同种行为时,其原本享有的相关遗产权利的得失也应受到直接影响始为正确。这是因为有资格以身份或其他权利形式承继被继承人遗产利益的继承人甚至非继承人享有的相关权利与法定继承人享有的继承权实质相同,故当其他遗产权利人对被继承人实施继承权丧失事由所例各类行为时,其从被继承人处承继相应遗产利益的权利诸如特留份、必留份、酌情分得遗产权及遗赠等,也自当受到与继承权丧失效果同等的对待,这实为继承权丧失制度的当然内容。  相似文献   

14.
微观点     
《人民公安》2012,(9):43-43
没想到你们真当回事! @段郎说事:2002年某日,一农村老汉来我所告知其耕牛被盗,边说边诚惶诚恐,我起身拉他坐下,说了声:您老别惶恐,该惶恐的是我们,我们马上立案调查。半月后,案破,但耕牛被嫌疑人杀了卖肉了,当我们把赔款递给老汉时,老汉说:没想到你们真当回事,谢谢!我说:这说明我们还有许多没当回事之处!  相似文献   

15.
外历史上皇帝留下的遗嘱,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的是指定继承人,有的是嘱托大事,有的是分配财产,也有的是忏悔一生……其中的上乘之作,实在是屈指可数,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的遗嘱,可算得上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现录如下:“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怀?但与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为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要求闻达。至嘱,至嘱!”这篇遗嘱仅百字左右,言简…  相似文献   

16.
继承法是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三部分的重要内容,于2001年11月1日在国家杜马通过,2002年11月14日经联邦委员会批准。法典用一编共五章75条对继承权进行了规定,其基本内容是遗产范围的确定、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扩大、遗嘱自由的重申和限制、遗产的接受和管理、特殊形式遗产的继承权等。了解俄罗斯的继承法律制度,将对我国继承法的修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继承权是指公民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继承权,确立了妇女在财产继承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彻底否定了剥夺妇女继承权的封建宗法继承制度。这使妇女的财产权益得到法律保护,使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对协调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稳定起到良好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从法律的规定到现实的实现是有距离的,由于旧有观念影响,法律意识淡薄,执行法律不力,因而现实生活中妇女继承权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不少家庭和个人的合法财产相应增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更加具有普遍意义。根据审判机关和妇联组织提供的信息,近几年的继承纠纷案件已呈上升趋势,在起诉者和来访者中女性占多数。本文就如何依法有效保障妇女继承权的有关问题,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18.
好几个月了,有一个老汉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地挥之不去。那天,我们这里很冷,风特别的硬,一个老汉带着一团寒气推开了办公室的门。我接过老汉手里的材料,知道他是在一起治安案件中被派出所处以警告,老汉不服处罚,来市局要求撤掉警告。  相似文献   

19.
【案情】今年65岁的黄老汉几年前从某医院退休回家,2006年初被原单位返聘做勤杂工,并与医院签订了《劳务协议书》,约定聘用期限为三年,还约定了黄老汉提供劳务的内容、方式、报酬等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9,(1)
遗嘱信托通常被认为是以遗嘱方式设立的信托。历史上关于其起源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罗马法遗赠说、英国用益制度说、萨尔曼共同起源说。对遗嘱信托概念、特征及价值的分析,有助于为遗嘱信托制度中受托人义务的理解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着重探讨受托人义务中的谨慎和注意义务,并结合1983年华盛顿最高法院的判例,阐述受托人谨慎和注意义务的实际适用及程度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