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唐德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确定其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发展、新突破,是党执政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时代发...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50多年来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加深对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废除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法律,建立人民的法制。新中国一成立,就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建立人民的法制。  相似文献   

3.
一、以大规模立法为主的法制发展战略法制发展战略是指国家为实现法治比的发展目标,而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法制建设的全局所进行的筹划和指导。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法律工具主义、法律虚无主义在我国曾盛行一时,法制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根本谈不上法制发展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鉴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无法可依”的状况,我国法制发展选择并实行了以大规模立法为主…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50多年来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加深对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法制建设主要围绕旧法改造和学习苏联两方面进行,这一时期的法制建设缓慢而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法制建设开始走向正轨,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不断完善,向着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6.
王立民 《传承》2011,(2):69-71
一、转型时期与法治建设 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促进了从人治到法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国家权威的转变,同时也预示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法制时期.30多年来,中国历经了经济、治理方式和社会的转型.在这些转型期中,法治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并逐渐提升水平.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这一治理方针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民主法制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它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大意义。一.完整准确理解依法治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为了更加准确、完整的理解依法治国,我们必须对以下两个概念进行辩析。(一)法制与法治法制与法治是多年来混淆不清的两个概念,两…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法制建设成效很大,已经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但在文化法制建设领域而言,如果从1999年文化部发布了重点文化立法信息,一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至如今10多年历程文化立法依然迟缓,空白点非常多。从现实发展看,国家治理理念转变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的要求,为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12日,民政部召开了全国民政法制会议(视频)。这次会议虽然以视频的形式召开,但对于民政法制建设乃至新时期民政工作发展而言,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法治民政,并且首次系统地对“法治民政”的内涵、外延作出科学概括,对建设法治民政的重要意义、内容要求和主要任务作了深刻阐述,对今后一个时期法治民政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党在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上的重大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也是总结建国50年来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而得出的基本结论。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6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开创时期,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本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法制建设,先后…  相似文献   

11.
胡建淼 《浙江人大》2014,(11):24-2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丰富和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在中国的法治史上将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法治建设经历两大飞跃依法治国这一概念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时被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关于法治的理论和建设,经历了从法制到法治,从法治到全面法治的两大飞跃。首先是法制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发展人民民主、建设法制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五四"宪法的制定,标志了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2.
一、以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与人们的“人治”观念同时存在。 在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人治”还是“法治”问题上,我们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从建国初期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们党对法制在国家管理和政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比较清楚,“以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比较明确。这个时期的法制建设和各项社会主义改造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56年以后,在“左”倾的干扰下轻视和忽略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以法治国”思想削弱了。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林彪、“四人帮”更是否定和抛弃党“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疯狂破坏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图书馆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图书馆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的法制建设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历程,回顾这五十多年的法制建设史,不难看出其中有成绩的辉煌,同时也有酸楚和遗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为指导。因为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是在科学总结和深刻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30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和形成的。它的主要宗旨是将法制建设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法制建设核心论,即实现依法治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法制建设根本出发论,即稳定高于一切;法制建设基本方针论,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根本原则论,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法制建设根本问题论,即加强法制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建设基础工程论,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了一系列的精辟论述 ,第一次提出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 ,阐述了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出了实现法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依法治国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强调两者相辅相成 ,必须紧密结合 ,同步发展 ;深刻地阐明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手抓建设 ,一手抓法制”的重要思想 ;最后 ,完整地提出了指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展过程中,江泽民从社会历史规律性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高度审视法治问题;肯定了法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独立价值,强调三个文明一起抓;同时深刻把握法治的实质内涵,强调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一系列重大关系的探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曲折探索时期(1957-1976)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展与偏离不时交织在一起,经历了由交织至初步纠偏,直至完全偏离、严重破坏的历史过程。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含蕴着我国原初的法治建设的宝贵经验教训,认真反思这一法治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阶段,并以此为镜而不重蹈覆辙,从而真正使之对法治中国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正>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贯主张法治思想由来已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我国先秦时期韩非子也曾说"治民无常,惟以法治"。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对民主法制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吸取"文化大革命"中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沉痛教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总结我国以往  相似文献   

18.
钱平磊 《前沿》2012,(12):84-85
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整体法制工作的不断推进,使得农业法制建设逐步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立法在不断加强与改进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从我国农业发展法制保障体系的构建重要性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法治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构建我国农业发展中法治保障体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他高度重视法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对我国的法制建设都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思想理论体系,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邓小平法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方面也很广泛,其核心是依法治国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论述中:1.关于依法治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论述。邓小平同志指出,国家"没有法制不行","从全局来说,是加强法制"。他多次提出经济建设要与法制建设同步发展,搞四个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60多年艰难曲折却又辉煌的发展历程。60多年来,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走过了一条从建立、加强到削弱、取消再到恢复发展、空前繁荣的马鞍形的前进道路,其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