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战略家、观察家及国内学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有不同的预测,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21世纪是中国世纪。1993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载文《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以及1993年4月世界银行发表《世并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以一个超级经济大国的面貌出现。另一种观点,是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亚洲和中国经济增长极限论。1994年,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的《亚…  相似文献   

2.
再过4年,中国经济就要踏入2l世纪的门槛。中国经济在21世纪会不会有奇迹?这是12亿中国人和一切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外人士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是理智和智慧。站在世纪之交的路口,中国经济尤其需要在冷静的反思中总结、在理性的思考中探讨今后发展的道路和战略,为经济高速成长和走向繁荣廓明方向。经过18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无疑已驶上了快车道。当前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社会主义要胜利跨进21世纪,必须有跨世纪的干部,而跨世纪的干部必须有跨世纪的意识和素质。究竟怎样理解跨世纪?跨世纪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就这一热门话题我们专访了孟继群教授。下面发表的是访谈录。  相似文献   

4.
崔如波 《探索》2003,(5):58-61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将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务件,一方面也对中国经济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构建21世纪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机制,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中,确保中国经济安全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传剑 《新视野》2003,(6):73-75
中国的发展需要东北亚,东北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中国。在21世纪,中国必须根据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性质、前景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并选择具体可行的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印度和西方的一些机构宣称21世纪是印度的世纪,印度经济将在这个世纪超越中国。本文就印度经济改革的动因、内容、成绩和问题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介绍并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以期给人们准确判断印度经济的发展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美国维斯利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舒衡哲女士(Vera Schwartz)撰写的《张申府访谈录》(下称《访谈录》)一书,是不同于国内学术专著或传记的另一种传记。 张申府(1893-1986)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也是20世纪30年代哲学界的重要代表人之一。他是中国把逻辑主义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的罗素研究专家。张申府的哲学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有着重要的影响。1925年,张申府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时,因讨论党的纲领与人争执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规划了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目标是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资源环境保护体系,主题是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基本对策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核心目标是建立节约资源的经济体系,科技支撑是绿色科技。六年来,《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江淮》2010,(3)
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它包括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GDP、绿色核算、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绿色投资、绿色资本、绿色网络等。绿色经济的发展既是对21世纪现代经济发展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又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几个世纪"先发展,后治理"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经济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构建21世纪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机制,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是对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新趋势的一种体现和反映。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指明了方向。 一、中国两次“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实际上,“社会发展观”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历史命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发达经济的基本态势。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全球化向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全球化将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助产婆,中国应该弄全球化之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并力争在21世纪领其风骚。  相似文献   

13.
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正向人类奔来。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生活在天津或从事天津农村工作的人们,都在思考天津农业将以何种姿态进入21世纪?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关于天津农村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提前三年翻一番,即由1990年的90亿元达到200亿元的要求,以及天津农村基本实现产品优质化、大地园林化、乡村城镇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设想,天津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遵循农业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实现三个战略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一)由自给、半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综观当今世界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拉开了人口老龄化的序幕。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及人口老龄化超经济发展几大特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中国21世纪最迫切的课题之一。根本出路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壮大经济实力,才有可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面向21世纪的中国邮电通信事业──邮电部副部长林金泉访谈录本刊记者长期以来,我国邮电通信业的落后,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电通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邮电部副部长林金泉同志对于...  相似文献   

16.
牛运清 《理论学刊》2004,1(1):97-10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从“旧文学”到“新文学”的演变。21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是由“现代性”向“世界性”过渡与演变的文学。20世纪的中国文学多受“政治”与“革命”的制约,21世纪的文学则多与“经济”相纠缠。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发展是世界历史进程的总格局,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将会以新的民族性和时代风采融入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17.
新近由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的张仲礼著《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一书中译本,通过对此时期中国绅士集团结构、特征和经济、社会功能等对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制度作了精湛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经济理论对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理论回答,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战略指导。今天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高效、可持续方向转变,仍然要坚持邓小平经济理论中提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宋健 《求是》1994,(14)
我代表国务院祝贺21世纪中国环境与发展研讨会的召开,预祝研讨会取得成功。 遵李政道先生和周光召院长之命,能在研讨会开幕之际作一个发言,谈谈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我感到荣幸。 中国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中国人民为过去15年来取得的成就而高兴,举世也为之瞩目。按照中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规划,本世纪末中国将达到小康水平,下世纪中叶将要向中等发达程度前进。可见,过去15年的高速发展,不过是一出长剧的序幕。规模更大的建设事业,社会生活更深刻的变化,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发展高新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是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提高自身竞争力,争夺21世纪经济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的一次冲刺。科技园区担当着培育高新技术并使之形成产业优势的重任,因此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不仅对北京市,而且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它是中国新世纪发展的龙头。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际竞争力现状 借鉴现代国际竞争力理论,我们可从六个方面对科技园区竞争力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即创新能力、产业聚集、政府作用、基础设施、生活质量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