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文化消费热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使用大众文化产品及服务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它与高雅文化消费一起构成了精神文化消费的整体。它区别于高雅文化消费的最明显特征,是消费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娱乐与消遣。  相似文献   

2.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既为物质生活追求物质消费,又为精神生活追求精神消费。精神消费是指以精神产品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包括受教育、文化娱乐、完善道德修养等等。 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可以通过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方式让人们自觉接受。以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的理论为例,理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同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的。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第二,人们多样性的精神消费需求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多样性载  相似文献   

3.
文化经济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趋势日趋明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正逐渐孕育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文化经济。     所谓文化经济就是以文化观念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为产业主体支柱的经济。文化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而言的。物质经济是指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它是人类社会在低级发展阶段的产物,其特点是:在生产上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主,以自然资源为原料,以具体的物质生活产品为产品终极对象,产业结构围绕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进行组织和布局;在消费上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为主要目标。文…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专门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组织和引导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文化产业不仅被置于市场经济这个新环境之中,而且与市场机制、市场调节有着主动的密切联系,值得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一般说来,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情操,程度不同地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厂,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有两种不同的效益追求。作为商品,要求注重经济效益,而精神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则要求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因此,进入市场的文化,由…  相似文献   

5.
杨慧芳 《学理论》2014,(23):69-70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质的蜕变,人们消费追求不仅仅局限在工业化时代的物质饱感,而倾向于追求新时代下的精神饱感。人们开始追求欲望的满足和角色转换的幸福感,企图通过旅游来完成自己"梦"的真实实现。洛阳文化厚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通过分析现今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总结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建设性设计迎合旅游者心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产由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组成。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两种生产的能力,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即文化生产力,简称文化力,是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同社会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文化两大系列。马克思认为,科学是生产力;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杨金雪 《学理论》2008,(8):49-50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和丰富,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如何对待剩余产品就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消费文化是历史的、可变的,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会形成不同的消费文化形态,在于消费文化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及大众传媒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既具有产业经济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形式直接进入社会成员的文化消费领域,通过在传媒业、影视业、演艺业、动漫业、娱乐业等主要领域强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选择和审美观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预设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需求空间,并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找到实实在在的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和支点,更容易受到社会成员的接受、感染、领悟和内化。  相似文献   

9.
与工农业的生产形式不同,窗口行业(泛指服务业)一般不是向人们提供静态的物品,而是提供一种动态服务。服务,是窗口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殊产品,它把物质的内容与精神的内容融为一体,换句话说,窗口行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同一性。人们购买窗口行业的这种产品,是一个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内的完整服务过程。从社会再生产的意义上说,这种服务也是直接的生产,即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的再生产,它通过满足劳动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的服务,特别是从提高劳动者体能和精神文化素养上,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合理实  相似文献   

10.
王雨 《求知》2013,(10):13-16
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人们便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生活方面来,而精神生活丰富与否则取决于文化。目前.全世界众多国家都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元素。在我国。长期以来,传统文化被视为是与“大众文化”相对的“精英文化”.它的特点和内涵与“大众文化”不同。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品生产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美 《团结》2005,(5):35-36
文化产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种形式。前者是非物质性的,直接体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后者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以某种物质材料为载体,承载文化的内涵,例如,书籍、雕塑、表演艺术、广播影视音像制品、建筑艺术等等。无论哪种形态,文化产品最终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精神存在的一部分,作为人的文化素质得以保存和巩固,这是文化产品不同于其它产品的特殊意义。这里重点谈后一种情况。题一:发展经济与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是传承社会文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消费,就其市场形式而言,是指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这种消费行为植根于人类对文化的内在需求。具体来说,人原本就具有自我实现与自我认同的需求,它构成了自我意识的根基,也是一般劳动实践的意志来源。人通过劳动,既维持了自身的生存所需,也确证了人作为能动主体的自在与自为,前者消费着劳动产品的物质形式,后者则消费着劳动产品的精神形式。从最普遍的意义上来讲,人通过消费劳动  相似文献   

13.
杜敏 《求知》2013,(8):50-52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整个社会的文化消费能力也日益强劲。文化消费已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手段。当前,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理性分析文化消费领域的不良现象,探讨如何利用生态文明理念引导文化消费,构建生态的消费观,培育健康的消费习惯,对于保持文化消费产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满足人  相似文献   

14.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要。这一点在人们购物时表现日益突出。除了购买精神商品以便直接满足精神需求外,人们还希望从物质商品中获得精神享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群众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不仅要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要购买商品所包含的某种精神或思想,即商品背后的含意。比如购买小汽车,不仅要购买小汽车的运输功能!而且还要购买小汽车可能为自己带来的社会地位。在购买力允许的情况下,越是能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的小汽车越受欢迎。为什么以体育明星命名的体育用品受青年人的欢迎!因为这种体育用品除了…  相似文献   

15.
正确看待消费主义应坚持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统一。从历史尺度看,消费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消费的民主化和大众化,促进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消费的符号性特征为消费的精神性转向提供了可能。从道德尺度看,消费主义颠覆了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文化传统,引起了代内不公和代际不公问题,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萎缩和意义的迷失。根据消费主义双重尺度的分析,一方面,我们要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树立消费自觉意识,引导消费活动的精神性转向,抵制消费主义不良影响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供支配,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陶冶与品格提升,注重文化的消费与熏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解读文化消费,以便对文化消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我国当前的文化消费进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引导我国的文化消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更好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农村人情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情消费是指农民用于人情往来的费用。人情往来模式是我国传统乡村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通过礼尚往来,表达情感,维持社会联系,换取社会资源。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农村经济形势的向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交际圈逐渐拓宽,参加社会活动日趋增多,导致名目繁多的人情消费出现。这对农民造成物质、精神双重压力,同时影响农业生产,但农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人情消费。  相似文献   

18.
枝繁叶茂的“文化大家族”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当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实现温饱直逼小康、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更高的水平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品位、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就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认识亚文化,先要了解主导文化的涵义。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结果,既包括精神的也包括物质的。它是包括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工作技术和生活方式,以及接人待物的礼仪、婚丧嫁娶的传统,还有更高一层次的宗教信仰、哲学、政治等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正是这一切,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和活动的基本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文化是通过社会而传播的,每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素质修养,都是他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的产物。人类之所以形成一个个不同类型的传统社会,除了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以后,我国开始重视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生活方式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以求教于读者。生活方式及其基本特征生活方式,简言之,是人们生活活动所采职的方法和形式。其具体含义,从狭义而言,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方法和形式,即衣、食、住、行、用等消费生活方式,其实质就是人们享用物质和精神消费品以及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从广义而言,是指受一定生产方式和社会条件制约,并由某种价值观指导的人们生活活动的方法和形式的总和,这些活动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