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鹏 《法制与社会》2010,(28):38-39
法院调解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有着不同于审判的价值追求和运行方式。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在调解原则、诉前调解制度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
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一向以提倡基层调解为主,诉之法院,又以另一种形式的调解替代,因此,我国当下"大调解"的核心其实在于法院调解。但是,我国基层法院在现有的国家权力架构中,在无法保持独立性的实际压力下,面对正式法律与民间习惯的矛盾,无法完成他们被期待的功能。多重角色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强调调解,以调解的方式来回避刚性矛盾,以保持合法性。实际上,法院如果无法解决规则之治的问题,它就无法真正实现纠纷解决,而仅仅是纠纷解决道路上的一个驿站。  相似文献   

3.
英国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经历了严格限制到逐步放松的过程,现行的英国《1996年仲裁法》对仲裁裁决虽然可以进行程序事项和实体事项的审查,但此种审查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种有限干预的做法顺应了法院对仲裁裁决干预弱化的国际趋势,也同时实现了公正和效率以及司法审查权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论法院对民商事仲裁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远 《政治与法律》2005,(1):138-142
法院对仲裁的制约是必要的,然而,法院对仲裁的制约又必须适度.对仲裁协议有效的严格条件、国内仲裁的实体审查、执行中推行的地方保护主义,都不应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空间.结合国际通行做法,放宽仲裁协议有效要件、对仲裁只进行非实体审查以及在执行中减少法院的地方保护主义势在必行.减少司法对仲裁的制约,弱化法院监督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国内法院应否干预我国涉外商事仲裁的实体内容,理论界存在争议。根据国际上对仲裁进行司法监督的立法和实践模式及发展趋势,以及对“全面监督论”和“程序监督论”两种学说的评价,本文认为中国仲裁立法不应局限于“全面监督论”与“程序监督论”两种观点,应引入“需要干预论”,即关于法院应否监督我国涉外商事仲裁的实体内容,完全取决于当事人和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洋  赵岩 《法律与生活》2010,(13):63-63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法院在构建“大调解”体系和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工作中,以立案调解为突破口,组建“立案调解中心”,切实加强领导、配备审判资源,强力组织推进,把诉前调解和立案调解作为司法调解的第一环节和化解案件的重要手段,为人民群众解难,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稳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国设立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法律方案正式出台。对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及司法体制改革来说,《决定》尽管带有“试点”的性质,但它仍不失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也奠定了知识产权司法制度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调解"纠纷解决机制在基层实际运行状况如何,法院参与构建大调解机制是否存在必要性,从实然和应然的角度对法院在"大调解"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法院的角色定位为"参与者"可能比较合适,在"大调解"机制的运行中承担指导服务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媒体与法院的关系尚未做出明确的法律定位,随着今后媒体监督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和审判独立的逐步落实,如果仅仅还是依靠现有的行业规范及散见于相关规章制度中的相应规范进行调整的话,两者之间的冲突将会日益严重和复杂。如何正确认识媒体监督和公正审判的关系,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和审判人员的受监督意识?我们要努力在媒体监督与公正审判的冲突中寻找出可以使两者共处的平衡点,以有效地促进二者健康、和谐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法院的独立     
一、法院职务的性质 普通称法院为司法机关,称法院的职权为司法权。我们如欲研究法院职务性质,第一自应研究何为司法权;第二便应研究法院的职务,是否仅以行使司法权为限。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09年以来,广西省上思县人民法院为有效化解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原、被告双方的矛盾,始终坚持“多调少判”的司法理念,努力实现“案结事了”的最佳司法效果,并采取四项措施推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一是进一步拓展调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做好刑事附带民事案可调解案件的调解工作;二是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法律科学》2015,33(1)
“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之争看似语词差别,实则价值之异.我国审判组织的制度形式与运作实践似乎都在支持“法院独立”的观点.但是,此观点始终没有说服所有人,特别是实务部门的法律职业人.因此,法律界必须对这些理论的误解加以澄清.无论从法院组织理论,还是从法律职业理论,都可以得出法官独立的观点.而且,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每一项司法改革措施都在促进法官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司法关于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组织安排表现为一种不同于行政系统垂直结构的审级构造模式,这种审级构造在制度原理和技术规范上可以概括为上下级法院之间相互独立、上下级法院之间实行职能分层、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具有终局性三方面的内容。中国司法改革应以现代司法的审级构造原理和技术规范为依据,改变上下级法院之间行政化运作的非正式制度,通过合理的职能分层建立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双向制约机制,确立合理的终审审级制度以维护司法的终局性。  相似文献   

14.
容缨 《政法学刊》2003,20(4):9-12
个案监督是我国一些地方人大近年来开始运用的一种监督方式,但对它的法律依据和现实意义,实践中存在不同看法。从保障审判公正的角度看,个案监督这一做法与独立审判原则存在着对立和冲突。人大对审判工作的合理监督,应当着眼于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全局性的监督,以维护法院的独立审判原则。  相似文献   

15.
媒体报道是一把双刃剑,在实现审判公开,媒体监督的同时,有可能对另一重要的法制原则——司法独立构成威胁。出现媒体报道与司法中立的矛盾是正常的,问题在于需要找寻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探索建立合理的媒体监督模式,使司法权力在媒体阳光的监督下公平运行。  相似文献   

16.
王丽娟 《法制与社会》2013,(33):285-286
媒体监督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媒体监督权的充分行使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审判独立最终的核心要求法官独立断案。媒体监督一旦缺乏制约或运用不当便可对司法公正造成负面影响,从侧面妨碍或破坏司法公正。媒体监督与审判独立在宪政意义上是统一的,两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是司法公正,如何正确调和媒体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关系,使两者在维护司法公正的道路上相辅相成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寻求实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通过对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认为该项法定的重要原则在我国立法与现实之间存在严重背离的状况。为了寻求实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作者提出:以精英化和专业化为指导思想确立统一和严格的法官任用标准;实施司法独立预算,革除司法权力地方化所导致之弊端;将审判主体明确定位于法官,取消审判委员会和法院内部机构的多层次设置;以注重程序公正为指导思想,确立法官独立审判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公开审判制度的切实实施,促使和保证法官审判独立的高质量实现  相似文献   

18.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规范臼嘲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当前匕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规范,为构建科学的审级制度、促进各级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意见》的出台,具有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司法实践意义,是最高人民法院按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黄龄慧 《法制与社会》2013,(15):117-118
媒体监督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监督制度,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和传媒的发展,媒体监督已经开始对我国的法律案件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了。而受其影响最深的,也是最为当今法律工作者所津津乐道的则是媒体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极为微妙和复杂。本文正是对这个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求得到一个好的解决方式,从而使其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安杰飞 《法制与社会》2010,(17):144-144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媒体监督与和审判独立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审判独立是以法律公正为价值目标,而媒体监督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促进审判独立价值的实现,但同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冲突。如何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是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