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朝石成金写过一则笑话,名为《放屁文章》。说的是一个秀才正经的好文章写不出,放屁的坏文章偏做得很好。一次县太爷忽放一屁,秀才连忙拱揖进词说:“大宗师高耸金豚,洪宣宝屁,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气。生员立于下风,不胜馨香之至。”用白话来说就是:“大人高高耸起金屁股,放了一个宝贵的响屁,  相似文献   

2.
章月娥 《党政论坛》2011,(22):36-37
印度佛学大师身边有一个整天喜欢发牢骚的弟子。一天,大师吩咐弟子去买些盐。待弟子回来后,大师让弟予抓一把盐放在。杯水中,并叫他喝了。大师问道: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让他再抓一把盐投进附近的湖里,等弟子把盐倒进湖里后,大师又让这个弟子再尝尝湖水。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官员队伍从衙门级别、官员品秩、官员来源和升迁秩序等方面有明显的层次结构,而决定着这一层次结构的就是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密不可分。政府举办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学校,在地方学校取得学习资格的人叫生员,俗称秀才。秀才本身尚无资格作官,但秀才本身有两种待遇,一是每三年可以参加一次在省里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同时秀才有资格被选送中央的国子监去读书,他们称为贡生或监生,待遇同举人,都有资格作官。举人和监生都有资格参加中央举行的考试,  相似文献   

4.
政工雅号说     
凡搞政工者,人们少不了赐之“雅号”。概而括之,约有“穷秀才”、“秃笔杆”、“吹鼓手”、“抬轿夫”等。这些“雅号”虽多有贬斥、讥讽之意,但思来却也贴切可信。 “穷秀才”一号“赐”得好。凡秀才者必与文章相关联,不会做文章还当什么秀才?搞政工者终日离不了做文章,故当之无愧。然而用一“穷”字来修饰则实在有  相似文献   

5.
跟自己坐坐     
前不久,结识一位养生大师,相貌儒雅,谈吐不俗。言及养生,大师不急不缓,娓娓道来。15年前大师弃戎从医,致力养生,如今爱心普度,事业宏大,每日忙不胜忙。言谈中大师徐徐淡淡的一句话,让人回味:每日寅时醒来,第一件事是要跟自己坐坐,每日亥时睡前最后一件事也是跟自己坐坐。  相似文献   

6.
舞蹈大师苏菲被邀请去到加利福尼亚讲课。上午8点整,即通知开始讲课的时间,礼堂里已经坐满了人。这时,大师的一位助理走上讲台宣布:“大师正在起床。请各位再耐心等一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有人开始失望,离开礼堂了。到了正午时分,那位助理再次走上讲台.说大师刚认识一位漂亮的女孩,等他跟这位女孩谈完话,立即就来开始讲课。听了这话.大部分听众抱着希望等待,一直等到下午4点,  相似文献   

7.
淮乡 《学理论》2008,(3):51-51
马忠骏,原名马德扬,字荩卿、无闷,又称遁园、遁庵。1870年5月28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接官堡。马忠骏原是一名怀才不遏的落第秀才,多经辗转,投入清末盛京将军的麾下,先当一名编外的小书记员,后因才华出众,主持了将军府的文案,渐渐进入了仕途。  相似文献   

8.
无边落墨 《各界》2011,(11):49-51
张謇字季直,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没地位”的地主家庭。什么叫“没地位”呢?就是家里虽然有钱,但没面子——因为张家属于“冷籍”,而“冷籍”,就是祖上几代都是平民,既没人做过官,也没人中过秀才、举人之类。  相似文献   

9.
《各界》2012,(11)
郑燮(1693年--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相似文献   

10.
周易 《党政论坛》2011,(14):28-28
与李达结为连理 王会悟,1898年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秀才,他在镇上办的私塾,茅盾曾在那里读过书。王会晤6岁起随父就读,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从小养成了善良勤劳又刚强坚毅的性格。12岁时,她考入嘉兴女子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1.
聂作平 《各界》2014,(4):39-43
官运亨通的知日派外交官 曹汝霖字润田,清光绪二年(I877年)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他先是像众多旧式读书人那样进私熟,苦读四书五经,并在18岁那年中了秀才。但很快他就抛弃了所谓的功名,转到经元善创办的新式学堂求学。当时西风东渐,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1)
谢觉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科秀才中的一员,但是他又与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封建社会,与秀才这一身份相匹配的往往是"士绅",成为士绅阶级以后就意味着与广大的劳苦大众有了天然的界限,"高利盘剥"和"欺压乡邻"也是这一阶级惯用的伎俩,谢觉哉理应与他们的差别不二。但历史孕育了一位革命战士和革命司法者,特别是受到父亲好为穷苦人打抱不平的朴素司法实践的影响。他从同情劳苦大众到与士绅阶级决裂,再到投身革命,可谓是一个华丽的转身,为根据地的司法制度建设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13.
王佐书 《民主》2010,(3):13-13
<正>大师体现大爱,大爱培养大师。霍懋征老师正是大爱托起的大师,实际上,是她的品德托起的大师。她做人成功,哺育她做事成功。教育成功的秘诀——大爱洒满了她的教育人生。在霍懋征老师身上,充分体现了怎样做一名教师,怎样做才是一名优秀的教  相似文献   

14.
章月娥 《党政论坛》2011,(11):36-37
印度佛学大师身边有一个整天喜欢发牢骚的弟子。一天,大师吩咐弟子去买些盐。待弟子回来后,大师让弟予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并叫他喝了。大师问道: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让他再抓一把盐投进附近的湖里,等弟子把盐倒进湖里后,大师又让这个弟子再尝尝湖水。  相似文献   

15.
佚名 《各界》2012,(12):50-53
一 公元33年,班超降生在关西地区一个儒者之家。关西素以民风刚健,好勇斗狠而著称,而他的家庭数代以来一直以书香门第著称,其父班彪更是当时最著名的“儒学大师”。  相似文献   

16.
张程 《各界》2014,(5):95-96
民国的第四位总统徐世昌是历届总统中的“另类”。他既不是革命党,也没有扛过枪,出身于穷酸秀才,从乡间私塾教师成为宰相,最后转变为民国总统。政治场是充满崎岖的荆棘路,徐世昌能以一介书生纵横清末民初乱世数十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7.
在马来西亚首府吉隆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佛学大师,他就是湖滨精舍住持伯圆法师。伯圆大师能书善画,青藤妙笔名声远播,由于伯圆大师精于佛学,善于书画,因此不论佛门信徒还是俗家众生,都早已知之倾之,以能得大师墨宝为愿为荣。伯圆大师现已84岁高  相似文献   

18.
钱之俊 《各界》2013,(7):85-88
很多年里,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一位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销声匿迹于人们的视野中,即便在近年重新发掘钱基博的背后,也是其子钱钟书巨大的身影。但自2007年钱基博诞辰120周年之际,华中师大召开“钱基博与国学研讨会”,到几家出版社系统出版规模庞大的钱基博作品集,一个“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的国学大师形象已逐渐清晰起来。历史,就是这样一个被创造、被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五四运动和中国 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现代 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但是,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发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连任五届总书记,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却始终是以反面人物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我这个入党已61年的老者,是读了任建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独秀大传》后,才受到了一次全面的启蒙教育,才第一次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革命家、爱国者形象。 作者让我第一次知道:陈独秀不只是秀才、教授、思想家、共产党总书记,他还是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第一批走近工人,最早开展工人运动的先锋分…  相似文献   

20.
马一浮(1883—1967年),幼名福田,更名浮,字一浮,又字一佛。绍兴长塘(今属上虞)人。现代著名国学大师、理学大师。他的母亲在临去世前日,为考孩子学业,指庭前菊花命作五律一首。11岁的马一浮应声而就,日:“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处士家。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其母听后道:“儿将来不患无文,但诗乏烟火味,则少福泽耳。”一茸小诗让母亲看到了命运的玄机。“少福泽”成了马一浮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