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2.
养生先养心     
潘朝曦 《党政论坛》2011,(12):57-57
中华养生有一句名言,叫做“善养乍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又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谓“内”,也是指心,那么何以养心昵?所谓心,非指心脏,而是中国文化中最常用的概念,即思想、意念、心理、情感的总称。养心的标准是把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等调整到最佳状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情志。  相似文献   

3.
谦虚的资格     
谦虚有很多种,真正的谦虚,不是谁都有资格享有它的。 胸无大志的人,即使极诚恳地说:“我这人没什么志向。”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坦率,这种坦率有时让人觉着是在叹息;毫无才学的人,即使极认真地说:“我这人没什么本事。”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实在.这种实在有时让人觉着是在自责;主席台上,正式发言之前来一句:“我水平有限。”  相似文献   

4.
最近,与一位基层干部聊天,他反映,现在基层工作比较难做,各项任务推得紧,压得重,许多工作都“一票否决”,让人感到很有压力;还有家庭负担也重,时常感到身心疲惫。但他仍然不忘说句,我还“扛得住”。  相似文献   

5.
文正 《学理论》2008,(13):85-85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一处是“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一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那阵子,老师私下里半开玩笑半当真地传授了“治学秘诀”,那是老师从他的老师那里学来的。这“十字真言”道破了很简单,大白话一句:“做学问不靠拼命靠长命”。据说这句至理名言的两位创造者,晚年都真的很有学问,成了学界泰斗。当初少年气盛,只把它当玩笑话;如今想来,还可真值得细细琢磨。 这话怎么理解都行,诠释余地很大。粗者看到了活命哲学;只想长命,自然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浅者看到了懒汉恩想:不想拼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后,神州大地,正静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变”。会风在变:会期变短,能压半天是半天;文件变薄,能少一页是一页;会务人员变少,能减一人是一人。言风在变:言政求化,让百姓舒心;言声求雅,让百姓开心;言文求理,让百姓顺心。民风在变:讲排场的,拿掉了“扩音器”;比阔气的,少了点“自信心”;图虚名的,钻进了“地下道”。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过这样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l起人们内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990其意思是说,头顶上的星空,让人从自然规律中看到了世间万物的奇妙造化,产生无上敬畏,而心中的准则,则让人从道德规律里想到了内心良知的神圣价值,产生无上赞叹。对组工干部来说,“公道正派”应当是时刻悬在我们面前的一方晴空,  相似文献   

9.
时下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没当官,做牛作马;为当官,溜须拍马;当了官,指鹿为马;下了台,逃荒落马。”简称“四马干部”。这段顺口溜是对“四马干部”四种脸谱的简单勾画。四马的核心是拍马,所以四马就是拍马。拍马,过去就有。晚清时期的曹振镛,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七十二行,行行不沾边,堪称不学无术者,然而他却是晚清的三朝元老。他官运亨通的奥秘何在?用他自己的话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换句话说,就是当今的所谓“拍马”。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拍马者借尸还魂,且有愈演愈烈之虞,这些人…  相似文献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的名句,可谓尽人皆知。然而范仲淹还有一句名言:“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虽鲜为人知,却至今闪烁着光芒。公罪,即出以公心,为团为民办事谋利而遭致的怨恨;私罪,即为个人谋私争利而结下的私代。公罪与私罪,一字之别,差之千里,二者如水火不容;此长被消。公军多,必私罪少,而一心谋取私者,只有蝇利不均之宿根,少有乘公作为的怨怨。公罪乃是一种可贵的精神,非庸俗者所有,实为光明磊落者专利。公罪是一种机着的追求。范仲淹为坚持公理,敢上抗太后,下项宰相,不循私…  相似文献   

11.
曾是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陕西榆林地区,近年来农村庙宇“香火”愈旺,庙会规模越办越大。有人说:这是当地多年来的民俗习惯;还有人说,这是贫困地区封建迷信活动的再度兴起。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后的发现,却很难简单地做出这样的结论。让我们透过这个表层现象,看看这“香火”烧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它给我们提出的警示在哪里 ? 说不清榆林有多少座庙,座座香火都不断。这里群众生活并不宽裕,但修庙敬神却慷慨解囊 陕北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这里的人素有敬神的习俗,因此“陕北庙多”早已人所共知。六七十年代,这些庙宇被作为“四旧”…  相似文献   

12.
潘彩霞 《各界》2014,(9):95-96
能让一位坚定的独身主义者心甘情愿步入婚姻的殿堂,究其原因,恐怕唯有“爱情”二字吧。出身书香门第,母亲是画家、书法家,父亲是学者、诗人,陈衡哲注定不同寻常。4岁时,习诵诗书,“咏絮之才”初现:7岁时,她同中国女人传统的枷锁——缠足小战一场,获得全胜佳绩;十一二岁的时候,梁启超、谭嗣同成了她的偶像;十三岁,不顾母亲劝阻,走上孤独的求学路;十七岁,与父亲对峙,坚定抗婚,从此立下“我永远不结婚”的誓言。  相似文献   

13.
窃以为,“三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需要练出一手抓“活的灵魂”的功夫c何谓“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曾引用列宁的话告诉我们说:“对具体的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c”具体,是事物存在的形态,凡事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人和事,”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们在“三讲”教育和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掌握好这个“活的灵魂”c只有牢握好这个“活的灵魂”,才能在“三讲”教育中深入地剖析自己,从而有力地促进自己的进步;只有抓住这个“活的灵魂”,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从具体的事实出发,就事论理,增强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都有一个灵魂,它是会议的精髓与核心所在,是会议所有议题所围绕旋转的中心。如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灵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灵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及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没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郭际 《瞭望》2003,(24)
中国有句老话,叫冤家宜解不宜结。道理十分浅显,冤冤相报,以暴易暴,必然是两败俱伤。理是这么讲,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见的却是“冤家易结不易解”。最典型者莫过于巴以冲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打了几十年,从爷爷辈打到孙子辈,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至今依然剑拔弩张。但是,打来打去,却说不上谁输谁赢,因为  相似文献   

16.
“让老百姓满意,这句话是一瞎扯的话,你让老百姓满意的前提是你必须让领导满意……”,这是王牌导演冯小刚,面对大众对马年春晚的评头论足,接受《人物》杂志专访时,曝出的一句猛料。  相似文献   

17.
且慢鼓掌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看了不少省市的“两会”报道。有一则报道给我印象尤深:在一个省的人代会上,省政府向大会作“十五”计划报告,同时也坦言,由于各方面原因,该省“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未达到年均增长多少的计划目标;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下降多少,未达到年均增长多少的计划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多少,未完成年均增长多少和多少的计划指标。据说,这“赢得了代表们的阵阵掌声”。 其实,为类似的事情发出的“阵阵掌声”,在先前也听到过一些。年初宣布计划,年底宣布完成,已是我们司空见…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种“超当事人主义”现象,其暴露出司法的信任危机。“超当事人主义”现象的背后,正是我们对司法民主观念的误读。司法民主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众提供可实现的公正裁判。从法律修辞学的视角而言,具备可接受性的裁判必须以司法权威为前提;在提高法官人格魅力的同时,淡化整个司法过程的人格化因素;司法体系在信息认知方面必须对当事人足够开放,而在规范层面则应该严格限制法外因素进入。法官对裁判后果的评价,应超越于“让当事人满意”的简单后果论,在司法过程中坚守并追求“规范性共识”。  相似文献   

19.
“你现在是什么级?”献筹交错之间,久别重逢之时,免不了受到这样的询问;领取福利之机,安排座次之前,又免不了遭遇这样的尴尬。“级”本义是台阶,“拾级而上”也就是沿着台阶向上攀登。可是这含义一旦引申到官场,引申到生活,一旦变成了尊卑序列,变成了价值符号,那景观就“气象万千”了。级别,级别,有“级”就有“别”。一个“级”字,害多少单相思?诱多少寒窗读?引多少龙虎斗?白多少少年头?“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是用委婉手段要级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是用“哀兵政策”闹待遇。在…  相似文献   

20.
最 近见到两条新闻,一条是“领 导干部不下基层就上报纸”。 说某市把干部下基层作为转变作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每个书记、县长每月下基层多少天,都要在本市的报纸上公布;下得多的就是“作风扎实”,下得少的就是“作风漂浮”。另一条是“一看到车子开进厂门就紧张”。说目前一些企业非常害怕领导下基层,有一家食品公司,半天就来了三投省市的“下基层”者。结果本公司的工作计划被打乱,6个领导全得出面接待。所以这家公司的一位经理说:“我们最苦恼的就是接待各级政府官员,一看到车子进门就紧张!” 一个想下基层,一个怕下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