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雅 《党政论坛》2012,(6):46-46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的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相似文献   

2.
易水寒 《党政论坛》2008,(24):43-43
宋仁宗有一次出游,途中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他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他:“皇上,您渴成这样,刚才干吗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而获罪啊!”  相似文献   

3.
老师道歉     
《侨园》2017,(Z2)
正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正在家中看书,忽然有人敲门,原来是一位银须髯髯的老人,我礼貌地问:"老先生,你找谁?"老先生问:"你是汤礼春吗?"我点点头。"我就找你。""找我?有啥事?"我颇感意外。"向你赔礼道歉!"老先生脱口而出。"道歉,道什么歉?"我越来越糊涂了,问:"你是谁?他含笑地说:"我叫金晶欣,是你小学老师。""哦!"我蓦地想起来了,上前亲热地握着他的手:"金老师,原来是您!几十年了,我都认不出您来了!您  相似文献   

4.
口下留德     
赵涛 《党政论坛》2014,(4):13-13
著名诗人余光中与作家李敖曾经是合作伙伴和朋友,后因种种原因分道扬镳,李敖在做电视节目、写文章或其他场合,经常对余光中揶揄讽刺,对此,余光中从不回应.有人间余光中:“李敖天天在不同场合找您的碴儿,您从不回应,何故?”余光中答日:“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  相似文献   

5.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8,(9):45-45
我每年都订好几份报纸,看报是习惯也是工作,另外还带有消闲的成分。在我来讲,躺着看报纸要比坐着上网看电视惬意得多。话说有一回遇上邮递员送报,他不无夸张地说,您家的报真多。多吗?我不置可否。他说,这楼里没几家人订报,我早一趟晚一趟,送都是您家的。我只好向他表示感谢。不过我也从他的话里感觉到,以今天资讯发达的程度看,  相似文献   

6.
2002年3月1日.赵某委托钱某购买1台电脑,并给了他4200元钱。钱某找刮某电脑公司的熟人,以优惠价格购得某品牌电脑1台,共花去4180元,出门时,钱某恰遇熟人孙某前来购买电脑,寒喧后,钱对孙说:“你自己去买,买不到优惠价.而且稍不留神就会掺水,我刚才找哥们买了1台,正宗原装,价格也很优惠.看在明友份上,就让给你吧,回头我找他再买1台。”  相似文献   

7.
我们这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很了不起,我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有一次去大学讲演,有一个学生很厉害,他一下子把麦克风递到我面前,他问我:“您搞了一辈子外交,觉得最自豪的是什么?”我回答:“是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我这个科班出身的京剧演员参加拍电视剧,是破天荒头一遭。记得一开始,林汝为导演找我面谈,我一个劲儿地推托,总是说:“不成,不成啊!您还是找别人吧!”没想到林导演还真有拧劲儿,说什么“我要找北京味儿浓的演员,你就象韵梅”。实在拗不过,我只好答应:“试试看吧。” 能够到电视荧屏上向千千万万观众显一显身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5,(12)
给我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王强口述黄海采访整理27岁的王强──北京某高校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下灰找工作紧张地奔直,不知道偌大的北廉洁,能否给他留下一个立锥之地。谈起个中感受,王强说:我是梦相就是:让我谈毕业找工作的感受,真是一言难尽,满把辛酸泪。从哪里说起...  相似文献   

10.
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恩格斯逝世的前一年,1894年1月,卡内帕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找一段题辞,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别于但丁曾说的“一些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的答复是,“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佛罗伦萨人(指但丁)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产  相似文献   

11.
韩冰 《党政论坛》2014,(16):9-9
有一次,周立波应邀到某音乐学院做演讲,他妙语连珠、诙谐幽默的演讲博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欢笑。演讲结束后,周立波又与学生互动起来,热情地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时,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一直教导我们做人要谦逊、低调,您刚才的演讲中也明确地对此表示了肯定。但是,纵观您的所作所为,我却发现您并没有低调。那么,您是觉得高调好还是低调好呢?”  相似文献   

12.
威言 《党政论坛》2009,(16):52-53
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个书法家。那天,我们几个人相约去参观他的工作室。啜着香茗,听着音乐,看着满眼赏心悦目的书画,我向那个书法家发问道,您练了这么多年书法,有没有写得最拿手的一个字?  相似文献   

13.
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携带由他与叶丹合作编剧、由他执导和主演的新片《非常大总统》,专程来到辛亥革命首举义旗的武汉举行首映式,笔者特地采访了他。 “《非常大总统》是国内第一部描写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片,您何时萌生了这个想法?” ——我上小学、中学时常读总理遗嘱,听到很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对这位伟人十分景仰。一九八一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上海青年话剧团找我演《孙中山与宋庆龄》。后来虽未演成,但我接触了许多资料,觉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经历十分感人,他的性格也很吸引我这搞表演工作的人。我于是萌生了在银幕上再现孙中山的愿望。一九八四  相似文献   

14.
善业慈事     
《党政论坛》2011,(24):33-33
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团体的舞会,他邀请一位身份平常的女士跳舞,她不好意思地说:“您怎么和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跳舞呢?”  相似文献   

15.
马挺 《党政论坛》2011,(2):33-33
日本大学生中,关心政治的很少。十几年前,我曾在课堂上说过:50年后,中日必有一战。但是学生们哗然:马老师,您可别吓唬我们。可是最近,一个快要毕业的学生发电邮给我:“老师,我决定参加自卫队了……”在我的学生里,他应该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16.
制度的力量     
黄建如 《党政论坛》2010,(11):62-62
公司里有位美国工程师,刚来中国的那一阵子,他一看到周围地上有垃圾就拣起来,然后到处找垃圾桶。同事都劝他,说你拣这个干啥呀?他说习惯了。于是我常常感叹:美国佬的素质就是不一样。但是没过两个月,他不光不拣垃圾了,有时还和别人一样往地上乱扔垃圾。  相似文献   

17.
分享火种     
《党政论坛》2011,(24):9-9
有个人听说遥远的异国燃烧者一团圣火,他动身去找这团圣火,一要把它带回来照亮自己的家。他想:“我有了圣火就有了幸福生活,大家也可以分享它。”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终于找到圣火并用它点燃了自己的火把,回家的途中,他只有一个担心:“火把不要熄灭。”  相似文献   

18.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善于思考,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来拜访他,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容我再考虑考虑。”  相似文献   

19.
朱春学 《各界》2014,(2):2-2
年轻时,柳宗元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24岁时娶妻杨氏,27岁时杨氏亡故,未有儿息。此后,他的人生就被剪辑成了两段:想做剩男的时代和想不做剩男而不得的时代。他为什么剩下,原因有二:能找的时候不想找,想找的时候不能找了。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7,(6)
正去年夏天,我飞到德国看望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儿一家住在法兰克福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我的外孙贝贝已经9岁了,从小在德国长大,他生活学习的环境怎样,这是我十分关心的。在法兰克福机场,一下飞机,我就见到了女儿一家。贝贝一见到我高兴地说:"外婆,您好!您一路辛苦了!"完全是一副大人说话的腔调。我想起两年前他和他妈妈一起回国来看我,一进屋,他就问:"外婆,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吗?"这让我很欣慰。虽然外孙是个独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