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个乡派出所曾因侦破案件数量居全县前列,以善打硬仗恶仗,侦破大案要案誉满全县,被誉为“侦破英雄”。近两年来,这个派出所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走村串户开展法制教育,依靠村民进行群防群治,结果辖区内安定少事,无案可破。 看了这则新闻,我想起了扁鹊三兄弟比医术。一次,魏文侯问扁鹊他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高,扁鹊说是兄长。魏文侯很是奇怪:既如此,他们怎么反不如你出名?扁鹊回答说:大哥治病,能从人的神情中看出征兆,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家;二哥治病,能从人的毛发间看出病象,不等发作就治好了,故名不出乡里;只…  相似文献   

2.
讳疾忌医     
王慧  暨佩娟 《党政论坛》2013,(12):32-32
扁鹊拜见蔡桓公,发现他肤色反常,就说:“你有外伤,需要赶快用药。”桓公摆摆手说:“伤不起啊伤不起,现在药价太高。”过了几天,扁鹊又去拜见桓公,发现他的病情已经加重,就对他说:“不能再耽搁了,你需要立刻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很了不起,我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有一次去大学讲演,有一个学生很厉害,他一下子把麦克风递到我面前,他问我:“您搞了一辈子外交,觉得最自豪的是什么?”我回答:“是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4.
刘墉 《党政论坛》2010,(16):16-16
我们要活出闪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有记者考他:“请问伟大的科学家,音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想都不想,说:“我不知道!”记者都愣住了,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昵?“我为什么会知道呢?一查书就知道了,犯不着费这个脑筋。”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  相似文献   

5.
正每次去日本回来,都会跟朋友聊聊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最近少不了的一个话题是"未病"。说起这个话题,很多时候还要解释一下,不是胃病,而是未来的未。其实,在日本听到的未病理论和看到的未病产业都起源于中国。未病一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首次使用了该词:"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谈到未病,我们应该回顾一个故事,那就是关于扁鹊神医论未病的故事。魏王曾经问神医扁鹊:你家里兄弟三人皆为医生,谁的医术最为  相似文献   

6.
编外军医     
偌大的山城重庆,一个小小的部队机关卫生所本不起眼,然而,近三四年因为有一位编外军医,很快就小有名气。 “为民治病 妙手回春” 编外军医沈跃生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原解放军重庆712医院副院长。是一位军内外有名的骨伤科推拿疗法专家。1919年离休后,他常说:“党和人民给了我为民服务的医术,我没有权力把它带进骨灰盒!”在老伴的支持下,他把环境幽  相似文献   

7.
易水寒 《党政论坛》2008,(24):43-43
宋仁宗有一次出游,途中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他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他:“皇上,您渴成这样,刚才干吗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而获罪啊!”  相似文献   

8.
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闹海哪吒的故事。”老师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9.
黄薇 《各界》2014,(3):6-10
1989年,当王洛宾重获盛名后,有人问他:一辈子坐过这么多年的牢,有什么感受?他先后三次入狱,时间长达十九年。王洛宾回答:“坐牢很幸福。”一时语惊四座。他后来解释道:“坐牢让我接触了这么多不同的民族,搜集了这么多民歌。”  相似文献   

10.
王东义 《学理论》2008,(20):91-92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总统下令罗文中尉,将一封绝密信火速送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罗文接过信,没有问:“谁是加西亚?”“他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才能找到他?”“为什么非要我去?”“别人不能去吗?”而是历尽磨难、出生入死,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管仲举代     
管仲卧病,齐桓公前去探望,忧心忡忡地说:“先生病成这样了,这可怎么办呢!先生一旦不测,我该把国事托付给谁呢?”管仲问:“您打算托付给谁?”桓公答道:“只能是鲍叔牙。”管仲说:“这恐怕不行。鲍叔牙为人清雅,品格高尚,的确是一位贤良方正之士。但他有个不足,对于不如他和他所看不起的人,不怎么亲近;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长时间会记在心上,不大能容人之短。让他这样的人身居相位,处理起问题来,免不了上下都会得罪人。这样一来,他就干不长久了。”桓公问:“那么谁合适呢?”管仲说:“如果非要让我推荐的话,我看隰朋可…  相似文献   

12.
敏感     
乔迁 《党政论坛》2011,(16):18-18
局长从纪委开会回来,直接进了秘书室,他从包里拿出一份材料,抖动着对秘书小张说:“纪委领导说了,大体上还是不错的,但有些不细,也无拒腐防变的具体内容。”小张疑惑地望着局长说:“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应该是什么呀?”局长思索了一下说:“我想,也就是拒吃请、拒礼品、拒贿赂多少次、多少件、多少钱。”  相似文献   

13.
寓言四则     
一个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禅师点头道:“有的。”他又问:“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禅师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掌指给他看,并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叫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就是将手慢慢地、紧紧地握起来。  相似文献   

14.
关于健康     
1990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发言人李肇星,:“请问邓小平先生目前健康状况如何?”李肇星答:“他健康状况良好。”另一位记者穷追不舍:“邓小平先生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张彩霞 《党政论坛》2013,(23):59-59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忙地跑来对他说:“老师,告诉你一件你绝对想象不到的事……”“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道:“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察觉情况不妙。不解地摇了摇头。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青少年求学时代便有不少佳对。十岁前,他在韶山冲南岸私塾读书,启蒙教师邹春培。一次老师令其对对子,称如若对不出就要用条竹抽手心。老师出的上联是“濯足”。毛泽东思索片刻即对答:“修身”。命老师暗暗称奇。见没难倒他,老师出了一个更古怪的上对:“牛皮菜”,并对毛泽东说:“你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回答我。”毛泽东略思片刻,对老师说:“先生,我现在回答你可不可以?”一俟应允,他脱口而出:“马齿觅。”老师禁不住连连点头:“牛马相对,好!好!”从此对他另眼相看。1910年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  相似文献   

17.
邓亚萍 《党政论坛》2010,(24):39-39
我与萨马兰奇先生相识于1991年日本举办的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他由日本皇太子陪同观看了我与朝鲜李粉姬的女单决赛。只有18岁的我敢打敢拼,3:0获胜。颁奖前翻译对我说:“你知道一会儿谁给你发奖?萨马兰奇!”我睁大了眼睛问:“萨马兰奇是谁?”  相似文献   

18.
张继敏 《党政论坛》2009,(16):15-15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弹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9.
传话三筛     
北哲 《党政论坛》2012,(2):37-37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3个筛子筛过了吗?”  相似文献   

20.
加密生命     
若按70岁计算,人生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可是我还是要“计算”: 去年春节,有一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说:“人的一生有没有5万天?” 我说肯定有吧。我想,5万元钱一天就可挣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岂能没有5万天?可朋友说:“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