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冷漠,是指道德主体对道德责任的推拒,是道德情感的麻木,表面上看只是对责任的简单否定而已,实际上则是对人性的否定,带有非常严重的人性和社会后果。当前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主要有教育中去道德化的趋势、教育体制不完善、学生个体自身发展特点三方面的原因,探寻改善途径如下:创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行"三方协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增强主体道德责任意识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陈华 《理论视野》2014,(1):82-83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存在广泛的政治冷漠现象。政治冷漠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知识精英在政治参与中也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和义务。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冷漠不利于我国社会政治的改革与建设,更有加剧社会碎片化、削弱公共领域和纵容专制主义等深层次的隐忧。  相似文献   

3.
社会冷漠现象是现阶段存在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当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冷漠现象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影响着社会风气,并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了影响。对社会冷漠现象产生背景、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产物,然而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伦理冷漠的现象,阻碍着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影响到企业管理状况和业绩的持续提升。本文主要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伦理冷漠的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波 《学理论》2010,(23):8-9
政治冷漠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存在的政治现象,各个国家都对其进行了关注,我们国家也不例外。通过对我国学界政治冷漠现象研究的现状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对政治冷漠现象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网络问政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的今天政治冷漠到底存不存在?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都存在政治冷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否能对政治冷漠作积极和消极的区分等等,都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晋泰 《理论探索》2007,2(1):134-135
当前,随着我国村民自治、村委会直选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和村民中出现了某种政治冷漠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经济的、社会的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原因。要消除这种政治冷漠现象,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具体的政治参与制度,保证选举真实有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罢免权的现状看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冷漠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制度为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然而在村民自治过程中还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已成为农村政治发展的严重障碍的政治冷漠。从罢免权现状这一角度切入分析,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农民作为政治利益主体,在与其他主体博弈中的弱势而产生的挫折是政治冷漠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奚建武 《党政论坛》2009,(17):47-49
一、问题的提出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把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列为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并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之一,昭示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进入新的历史起点。围绕中国城市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长期和艰苦的探索,主要成果表现为: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5)
目前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表现出的政治冷漠现象,对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严峻挑战。在众多造成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中,心理障碍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在认知、需要、情感等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群体性特征,提出合理有效的改革方法,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解决当代大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导致政治冷漠行为问题上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成因及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根源主要是,农村村民经济地位不独立,农村基层民主不完善,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农村村民的这种政治冷漠对村民自治、国家治理和农村社会的和谐都有着消极影响。倡导由“半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过渡的治理环境,拓展村民参与成本的弥补措施,是消解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6)
借鉴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对青少年冷漠现象提出相应对策,使青少年能体会关心,对他人的关心给予积极回应并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关心品质,使青少年学会关心并建立起良好的关怀模式和关心关系。从而培养青少年关心的品质,让青少年"学会关心"是走出当前青少年关怀冷漠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王俊哲 《学理论》2011,(15):66-67
政治冷漠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一种特殊方式。随着我国村民自治、村委会直选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和村民中出现了某种政治冷漠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经济的、社会的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原因。要消除这种政治冷漠现象,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具体的政治参与制度,保证选举真实有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3.
谢晓虹 《学理论》2011,(1):71-72
消除政治冷漠,扩大政治参与,有助于解决农村的政治和经济矛盾,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从经济、历史、组织制度等方面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洁 《学理论》2014,(3):11-12
政治冷漠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尤其是在基层的农村。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已经施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普遍的政治冷漠是阻碍民主选举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河南省濮阳县胡庄乡黄村2013的选举为例,剖析该村政治冷漠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加快我国西部城镇化进程 ,是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现状 ,阐明了西部推进城镇化的现实意义 ,重点论述了西部加快城镇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是相互促进,互相辅助的关系。城镇化能够吸纳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资金等的支持,促进其快速发展。而农业现代化的最直接表现是农业产品的剩余,这为城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化对于人口的集聚需求,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担任了城镇化发展的催化剂。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协调发展的因素。通过建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个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协调度模型,对1997-2012年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子系统从不协调走向协调的状态,且两个子系统的协调程度虽然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但是整体的协调程度不高。因此,我们应该在相关制度和政策的辅助下,大力开展规模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为城镇化的建设作出贡献。城镇化也应在建设的同时充分引领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农业现代化输送资金及科技信息。让二者在协调的状态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效用,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水平与健康程度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信息化影响背景下,质量信息、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同步提高,对城镇化建设中的资源、资金、技术、知识与人口的配置与流动表现出极强的再组织性,引发社会生产、分配与交换变革,进而对城镇化经济、社会、文化与空间结构等产生深远影响。深入理解信息化对城镇化建设影响的现状、机制与局限,有利于科学引导信息化与城镇化相融合的新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的范式建构及其转型方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亚林 《行政论坛》2016,(4):19-24,2
由以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新三大都市圈与以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的四大核心城市群共同构筑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新形态,标志着以大都市治理范式建构为目标的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主导范式的正式登场,昭示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催生以大都市治理为核心的发展新动力,开辟以大都市治理为主战场的发展新空间。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范式是集共有权利、共有设施、共有规则、共有形态、共有绩效以及共有知识体系于一体的新型大都市治理范式,呈现了基于共享的统筹式治理模式、基于ICT的智慧型治理形态、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机制"三新"特征。推动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范式的转型,必须遵循从统筹区域合作到促进协同发展再到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这一中国式制度演进轨迹的基本经验,坚持"先规划对接,再深度协同,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理念,实施"区域规划对接对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体系开放开发、区域制度深度融合、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五位一体的战略举措。在此基础上,用大都市治理范式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制度体系设计,为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富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资源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把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列为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并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之一,昭示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进入新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20.
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必须协调发展。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要在发展理念、科学定位、资源配制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