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创新从本质上讲,是中华文化独具匠心式的“自己讲”,依据中华文化的实际“讲自己”,既不是照猫画虎式的照着西方文化讲,也不是秉承衣钵式的接着西方 文化讲。  相似文献   

2.
塑造文化新面相的关键在于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亘古至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断壮大。她的精神理念、核心价值、伦理道德、人文信仰,彰显了其无穷的力量,辉煌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因为中华文化以其悠久、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影响力,而具有持久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从而唤起民族的自觉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地球村落化之时,中华民族以大国形象崛起之际,应该怎样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怎样展示与大国相匹配的文化面相,已经成为一个急需思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真正原创型的文化创新,需要有古希腊哲学家从一滴水中发现世界的本源,或从把火中追究到事物背后那个本质的东西的那种精神。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仰望天空,激起对神秘之天穷究的热情。战国时屈原作《天问》,追究灭是什么?天有几重?灭之上是什么?天的形状是什么?天安放存那里?以及天的颜色等等,唐柳宗元作《天对》,对屈原的《天问》作出回应的解释,直到南宋陆九渊少年时问他的父亲:“天地何所穷际?”父亲笑而不答,陆九渊“遂深思至忘寝食”。这种“思而弗得,弗措也”的术追究到底决不罢休的精神,是一种原创精神。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创新,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都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4.
任平 《理论视野》2009,(9):21-23
当今时代,全球化使人类文化发展遭遇冲突与融合、霸权与主权、一元与多元、民族与时代、趋同与趋异的悖论,引发了人们关于文化自觉与认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焦虑。聚焦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导致了中国文化矛盾的凸显;传统、现代、后现代的非线性发展样态又将中国抛入历时样态共时出场的文化场景之中,文化矛盾错综复杂。反思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探寻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径成为摆在广大学者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本期就当代中国文化的反思与创新,邀请五位专家展开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繁荣发展文化作为促进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革命文化遗存丰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的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广泛开展内容、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生活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文化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李玉山 《学理论》2008,(3):74-76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毛泽东诗词对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沿袭、借用、复归 ,而是有选择的吸取 ,吸取中有创新 ,是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的整合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补充 ,故而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延伸性、创造性的继承。文章从毛泽东诗词的内容、艺术风格、艺术表达方面具体论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总结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在充分发挥城市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作用方面,求真务实地设计各具创意的活动,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融汇到各种活动过程中,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是在独特的城市文化层面上对民族精神的凸显和张扬;广大农村注意文化建设点、线、面的结合和农村优秀文化的继承创新,是其突出的特点;特别注重培育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观,成为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锻造的重要视角;高度重视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是文化建设活动需要积极应对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包括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等)正处于冲突和裂变之中.受此影响,相应领域的中国媒介文化也面临困惑和挑战.解决之道在于对当下的中国文化和媒介文化进行恰当定位和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坚持创新转型,应对文化挑战,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的特性究竟是什么?所谓文化特性还必须有广泛而长久的实践性。按照独特性和实践性的标准,我把中国文化的特性概括为三个“三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很少关注超自然的世界,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观而不是宗教思想;人只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天地万物处于一个和谐统一的世界之中;中国人直面人际关系这一本质问题,在文化形成中产生了大量有关伦理和政治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超自然的世界、自然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之间没有真正的区别.它们都限定在一个无所不包、和谐有序的统一体中.中国人关于统一、和谐的世界观以及克制自身、宽容平和、追求中庸之道的处世态度,对于二战后世界新秩序的重建显得弥足珍贵,值得西方人记取.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新,就是超越已有事物的发展水平和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活动及其文化实践活动。本文认为,文化创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申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文化创新的追求,实质上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对生存方式的理解和实践过程。文化创新不能摆脱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的制约。但是,当人们仅仅从生产方式上去把握人类的文化创新时,只是把握了它的基本经络。文化创新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如经济、政治、人种、环境、制度、宗教、哲学、风俗、语言、文艺等。它们并不能完全由生产方式所涵盖,而是由生存方式所涵盖的。  相似文献   

16.
政党所处环境的改变,不仅影响政党组织的嬗变,而且是导致政党文化嬗变和转型的根本原因。政党政治研究中"群众性政党模式"、"全方位政党模式"和"卡特尔政党模式"等三种先后替代的研究模式,恰恰说明了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政党文化变迁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社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政党纷纷进行政党文化的革新。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也在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党文化。党的创新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正是党适应社会变迁推进政党文化创新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理性"的特点对中国人在20世纪初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起着重要作用。其从文化的角度再次证明,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对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30多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服务农民工工程,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近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委、市政府、《理论视野》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讨会”在石嘴山市举行,与会专家结合石嘴山市社会管理工作的经验,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展开研讨。本刊特选登六位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但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并非出自我们的自觉意识,而是对前人长期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中国传统思想表达的提炼升华。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但足这种强调却是建立在我们理解了不同于我们思维方式的两方哲学的基础之上,是我们通过不同哲学之间比较的结果。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对我们自身哲学的重新认识,甚至是对自身哲学思维方式的重新定位,激发了我们全面理解自身哲学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