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美西藏     
王守仁 《党政论坛》2010,(18):56-56
我有过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到西藏的人生经历,亲身感受了西藏从农奴社会变成牧民安居乐业的乐园。昔日衣衫褴褛的娃子扯着路人衣角行乞的凄惨我见过,今朝满脸溢彩的藏胞驾着汽车欢腾奔驰的喜悦我也目睹了。民主改革后经过两次大整修的布达拉官,金砖银瓦映照着西藏的以前、现在和明天。常常有朋友问我,  相似文献   

2.
群桑 《瞭望》1988,(10)
今年一月十一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到西藏视察工作。他说,这次我来西藏,主要办两件事:一是协助自治区做好藏历土龙年拉萨祈祷大法会的准备工作,二是了解西藏的情况,研究一些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向中央提出建议,使西藏的建设事业和人民的生活在现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伍皓 《瞭望》1997,(45)
从珞巴边寨飞向世界大舞台西藏青年舞蹈家亚依心迹直白●伍皓撰亚依:西藏著名青年舞蹈家,珞巴族,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演员,曾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舞蹈大赛表演奖,并多次代表西藏艺术界出访世界各地。这是在异国他乡的艺术殿堂。金发碧眼的热情观众在舞台下欢呼,我在...  相似文献   

4.
高原话沧桑     
终于又回到阔别二十年的西藏。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访问了一些城镇、农村和牧区,处处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呼吸到一股改革的清新空气,也看到西藏人民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中的奋发精神。  相似文献   

5.
去西藏杀毒     
从西藏回来很久,最记得的不再是布达拉,不再是纳木错,也不再是珠穆朗玛,心心念念的是藏民大白天缓缓坐在草地里吃着糌粑,是卖面的卓玛一边慢慢洗碗一边歌唱,是带着皱纹的微笑颤抖着手在佛前倒酥油。我迷惑着她的安详,正如她微笑着我的迷狂。  相似文献   

6.
贾明辉 《学理论》2009,(7):116-117
1959年3月,西藏上层一小撮反动统治者悍然发动西藏全面叛乱,打乱了中央原定在西藏民主改革方面“六年不改”的方针、政策。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央迫不已得将西藏民主改革提前,与平息叛乱同时进行。西藏民主改革的提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与实践.是符合人民意愿的大势所趋。而迫使民主改革提前的直接原因也正是1959年的西藏叛乱。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来我踏遍了西藏的主要电站,看到点亮的高原之光,无比感慨和自豪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由于高山险阻,自然环境恶劣,加上长期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当地球上多数地区已享受到物质文明的时候,西藏还处于蛮荒的黑暗之中。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全区没有电力,照明只有靠松明子和酥油灯。追溯起来,西藏的电力开始于1928年,当时在拉萨北郊夺底沟建设了一座容量只有92千瓦的水电站,1946年由于设备老化停运,西藏又回到没有电的黑暗世界。  相似文献   

8.
靠近西藏     
朱玲 《瞭望》1999,(29)
西藏对于我,总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除了从文学历史书籍和电影电视节目获得的少许信息,对那里经济状况的了解,仅仅是10多年前读王晓强关于“供血机制”和“造血机制”那篇调研报告所得的一些印象。所以,拿到孙勇等同志准备重印的论著《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版,北京),便很有兴趣地读了一遍。这本书不仅信息丰富,涉及西藏农业、工业、能源、交通、通讯、商业、服务业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重要产业部门的发展现状,而且还包含着作者们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所进行的分析和判断。由于他们或在西藏工作过或…  相似文献   

9.
西藏民族改革40年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写下的光辉篇章,是西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从数百年的历史和藏族人民亲身体会中,我们得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藏族和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合则两益,分则俱伤”,谁也离不开谁;西藏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才有光辉灿烂的前途,才有民族的兴旺和发达。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地区,培植分裂主义势力,经常使用的主要手段,就是离间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与相邻省份的磨擦,阻碍西藏与祖国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到本世纪八、九十年代…  相似文献   

10.
张成付 《学理论》2009,(32):113-114
清末由于列强侵略以及中央政权腐败等原因,中央政权处于衰落时期。这个时期中央政权对西藏控制力减弱。由于殖民主义的阴谋和侵略,西藏曾经出现分离现象。但是在这个时期,西藏地方仍能认同中央政权,维持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宗教是西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是西藏卫生厅的干部。孔繁森同志去阿里工作前曾是拉萨市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巾长。我们以前在工作上有过较多接触,一起F过乡共过事。当孔繁森同志因公殉职的恶噩传来,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惊,同时也深为西藏失去了这样好的领导干部而惋惜。孔繁森回志是千千万万个进藏工作的汉族干部中的典型楷模。他两次进藏都是坚决服从组织分配,从不讲条件。孔繁森同志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有体贴入微的妻子和心爱J[女,按照一般常情,他可以向组织要求予以照顾,但他毅然抛家离子,一去西藏就若干年,不但没向家里寄过钱,连家里寄给他的钱,他都用于…  相似文献   

12.
我在西藏     
西藏是神秘的,又是美丽的;是静谧的,又是生机蓬勃的。笔者在那里虽只生活、工作了7个月,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回想起来,那莽莽苍苍的草原,白雪皑皑的山峰和一伸出手仿佛就能触到的瓦蓝瓦蓝的碧空,好像就在眼前……我的许多朋友,对西藏的了解大概都来自电影《农奴》或马健的一部小说。我要说的是:这两部作品所反映的,都不是现在的西藏;现在的西藏要比呈现在这两部作品中的西藏,更诡奇也更美丽。漫步拉萨街头,我分明地感觉到,这是个焕发着异彩的历史跨度极大的社会。请看路边一步一磕头的朝圣者,那恭谨的动作,虔诚的神态,足以使你确信,数…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年五月胡耀邦、万里同志到西藏视察,胡耀邦同志提出,要在四、五年内基本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此后,西藏在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特殊政策,使西藏的经济很快活跃起来,使藏胞得到了许多实惠。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前夕,我们到西藏采访,所见所闻的事实告诉我们,西藏千百年来都  相似文献   

14.
大爱小木屋     
王家斌 《慈善》2021,(2):34-34
打开电视,一个不幸的消息出现在眼前:著名作家黄宗英今日上午(2020年12月1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为此,一天我亦沉浸于巨大的悲痛与回忆中。回想起来,我与她的相识已近半世纪。我记得,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炎热夏天,我突然接到全国作协要调我参加中国作家西藏访问团的通知。但到北京才知,除了我和刚从曰本参加《没下完的一盘棋》首映式并受日本首相接见归来的团长黄宗英,代表团其他作家已先到西安集结。为此,我和她也要马上动身去西安。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4,(16):14-15
最美的西藏并不在拉萨或是林芝,而是在你逐渐深入西藏的旅途上。进入西藏的路有很多条,但其中景致最美的当属318国道,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川藏线。川藏线东起成都、西到拉萨,全长2142公里。它就像一串珍珠项链里的绳子,把沿途的雪山、森林、冰川等景观串连了起来。这条路一直吸引着自驾爱好者们前进的脚步。不过,与美景齐名的还有它的危险程度,没有一定驾驶经验的行游者千万不要莽撞上路。这一路,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体验一下藏地至美、天路至高的震撼。  相似文献   

16.
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做出“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以“政治的”“不流血的”方式解放了西藏,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是毛泽东西藏工作最具华彩的一章。  相似文献   

17.
我青年时期,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故宫里那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房檐下砖块铺成的地面上一排排深浅不一的小水坑曾经使我懂得了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道理。中年时期,我曾经在西藏工作,每当在拉萨至林芝途中的尼洋河上看到河水欢快地拥抱着巨石迂回曲折着流向雅鲁藏布江,  相似文献   

18.
李楠 《瞭望》1985,(19)
古刹钟声随处闻 不丹信奉佛教。有趣的是,那是从西藏传过来的喇嘛教的支派。在旧都普拉卡的寺院里,管理宗教的官员向我们介绍了这一历史过程。不丹最早流行从西藏传来的苯教,即黑教。到八世纪时,宁玛派的尊师、印度僧人莲花生从西藏来到不丹,带来了宁玛教,即红教。到十三世纪,另一位西藏高僧来到不丹,带来了竹巴、噶举派的教义,并且逐渐传播扩展,成为今天占主要地位的白教。竹巴、噶举派创立时,天空响彻雷鸣,人们认为是龙的声音。这就是不丹被称为“雷龙之国”的来历。到十七世纪时,西藏噶举派的领袖纳布加尔进入不丹,成为不丹的第一位法王。  相似文献   

19.
唐召明 《瞭望》2015,(15):42-43
“西藏牦牛博物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个事情我们藏族没有想到、做到,但汉族兄弟吴雨初想到了、做成了,我非常佩服。通过西藏牦牛博物馆,他圆了自己的梦,也用实际行动保护、传承了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那天午后,站在拉萨八廓街,我发了条短信给我所有知道、不知道我来西藏的朋友:不到西藏,不知道天空有多蓝;不到拉萨,不知道空气有多新鲜;不到大昭寺,不知道信仰有多虔诚,不到八廓街,不知道逛街多有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