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景贤 《党政论坛》2009,(10):16-17
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个“大举动”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邓小平对苏共新领导发动的一次‘葬礼外交’”。  相似文献   

2.
在不少学者眼中,文艺于领导人而言,既是他们拉近与民众感受的有效方式,更是他们个人魅力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全方位。新政府上台以后,奥巴马、希拉里、副总统拜登等人的足迹已遍及欧洲、东亚、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同数十个国家的领导人会晤、会谈。对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希拉里4月22日在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作证时称,“过去三个月中形成的外交议程基于三方面行动:加强美国与欧洲、亚洲、非洲和西半球民主伙伴国的联盟;发展与重要地区性大国的伙伴关系;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建设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衍荣 《侨园》2013,(12):74-74
<正>"葬礼"发生在43年前的1970年。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我们知青居住的仓库外,凛冽的寒风发出凄厉的尖叫。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几个醉心于装收音机的愣头青,就着木炭火盆烧烫的烙铁,在薄薄的电木板上,小心翼翼地焊接着无线电零件……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外交工作,提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政策。具体而言,"共同体"理念贯穿习近平整个的对外战略思想,是其开展外交工作的精髓所在,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鲜明特征。这一重要的外交理念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论的重要标识,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将持续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简军波 《党政论坛》2014,(18):32-33
2013年下半年,学术界提出的中国外交“西进”战略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外部延伸,也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有所作为、更趋进取的外交风格。和中国的中亚政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新政一起,“西进”战略宣告了中国外交未来一个阶段的政策重心,即以中亚为核心,辐射南亚、独联体、中东的“大周边外交”。  相似文献   

7.
平悦 《党政论坛》2014,(6):29-29
“微外交”,顾名思义是微博时代的外交,而且是特定针对中国网民的,因为在世界网民人数最多的中国,微博是最活跃、影响最大的网络媒体,主要是西方国家在中国展开了“微外交”。  相似文献   

8.
李有观 《各界》2010,(6):24-25
41年前,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博罗维茨基大门前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谋杀案,几名前往克里姆林宫的宇航员遭到袭击,实际上,袭击者的目标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不久前,俄罗斯《历史问题》杂志详细介绍了这起案件。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0,(22):49-49
中国迅速崛起,对某些周边国家来说,他们一时无法适应,表示担心,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中国常说,维持良好的周边关系,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创造良好条件。但遗憾的是,某些周边国家对中国迅速崛起,总希图引入域外势力造成“均势”局面。这种氛围、趋势,既对亚洲稳定不利,也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某些变数。  相似文献   

10.
肖冰 《党政论坛》2014,(16):18-19
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换上了985大学的毕业生,以后这样的情形可能会越来越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埃塞俄比亚时曾经对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提到一起在北大的岁月,惊奇地发现两人都在学校西南部居住,他们是北大的同届毕业校友,但是读书的时候不认识。穆拉图读哲学,李克强读法律。  相似文献   

11.
裴军 《党政论坛》2008,(24):8-8
日本首相麻生22日在东京与来访的印度总理辛格会晤并签署日印安保合作声明被视为其“价值观外交”的复活。次日,麻生飞赴北京出席亚欧领导人峰会,并对中国展开了其就任首相后的第一次访问,其间出席了纪念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30周年招待会并发表题为《我对日中关系的信念》演说。与日印外交强调“共同的价值观”不同,麻生的对华外交关键词则是“共赢互利”。  相似文献   

12.
苏浩 《党政论坛》2013,(12):60-61
3月22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启程前往俄罗斯,展开他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之旅。从3月14日被选举为中国国家主席,到短短8天后相继踏上俄罗斯及非洲的土地,习近平的首访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3.
周正艳 《学理论》2010,(29):167-169
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似乎可以用一个范式来概括。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各国共产党都强调和承认国际共运必须有一个领导核心。在党政合一的政治体制下,国家关系混同于党际关系,党际关系好,国家关系就好,反之则反是。中苏关系的发展暗合了社会主义国家间乃至许多国家间关系的一般范式,即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寻求援助,追随左右;实力见长,谋求平等;兄弟反目,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4.
郭晓东 《学理论》2012,(27):34-35
2009年,在中国不断崛起而美国相对衰微的背景之下,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基于现实层面分析,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外交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外部战略空间被压缩、经济命脉被威胁、外交资源被占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6.
李然 《党政论坛》2012,(17):35-36
在全球化时代,全球市场将世界各国连接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全球性危机中独善其身。各国的内政问题经过全球化连锁反应的传导,都有可能演变成为国际政治问题。2012年是世界“大选年”,  相似文献   

17.
江康 《党政论坛》2012,(6):55-55
从1989年6月5日至7月中,美国、日本、欧共体和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相继发表声明,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中止双方领导层的互访。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宣布取消或推迟原定的对华访问。霎时间,乌云翻滚,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中国外交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8.
侯金亮 《求知》2012,(9):46-46
今年5月3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此次中美战略对话颇为引人关注,是关键时期里的一次关键对话,意义非凡。从宏观上看,2012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也是中国的换届年,两国进行广泛深入的对话,甚为必要。最令人关注的是,中俄军演和美菲军演刚结束不久,中菲黄岩岛长时间对峙,南海问题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19.
回顾2013年,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可用“战略谋划”、“主动塑造”、“积极创新”和“底线思维”四个关键词来形容,这些特征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内涵,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马燕坤 《党政论坛》2013,(15):30-33
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产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1世纪的国际政治局势决定了国家不得不在既可提供机遇又可限制机遇的环境中创造历史。在竞争炽热的国际舞台上,当前的国家,谁能够积累足够的资源,超过和控制其他国家,谁就能制造并主导世界旋律,发现并把握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