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奋生 《学理论》2009,(20):34-3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执政理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新发展。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为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和终极归宿,继承和创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理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思想指南。这一执政理念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之中,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的逻辑主线,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深入学习和把握"为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执政理念,要以增强忧患意识为前提、以坚持执政为民为核心、以真抓实干为关键、以制度法治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以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新举措,对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做出了很多新的部署.  相似文献   

4.
崔健 《党政论坛》2011,(13):14-17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的科学体系日趋丰富发展。它表明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党的理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回望与梳理党成立以来执政理念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最新高度审视与把握它的发展特点,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形成了强大的执政权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这一体系,用以引领发展思路、提升治理能力、指导党的建设。在几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接续努力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绩效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坚定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得以持续巩固和提升。  相似文献   

6.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已有60年。在这60年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根据党执政环境的变化和执政实践的发展,坚持继承和发展正确的执政理念,坚持调整和更新不合时宜的执政理念,坚持丰富和创新科学的执政理念,实现了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的科学体系日趋丰富发展。它表明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党的理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回望与梳理党成立以来执政理念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8.
崔丽华 《求知》2013,(1):7-9
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部署全面,  相似文献   

9.
执政理念是执政主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并用以规范和指导执政实践的基本观点和基础理论。它集中反映了执政主体的价值取向、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大民主”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发展是硬道理”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执政理念不断演进,逐步南经验层面的模糊、  相似文献   

10.
侯峰 《党政论坛》2009,(19):19-21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党的执政地位也更加巩固。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执政规律、宗旨、目的、任务等方面内容进行经验总结、理性思考、深刻反思、高度综合而提炼概括出来的一种核心价值观,是执政党执政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是其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牧野 《团结》2009,(6):48-50
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自诞生伊始.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拯救民族于危亡、振兴民族于世界的历史重托。其执政治国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治国学说.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方向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借鉴毛泽东总结我们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的思维方法,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经验。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前提,科学把握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主要矛盾和扭住历史中心任务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首要任务,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力量源泉,按科学规律办事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治国理政历史任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党治国理政新理念。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必须把国家治理领域和政党治理领域的问题结合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丰富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提升了"发展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境界,充实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全面从严治党对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保证作用体现在提供榜样示范力量、创造良好政治生态、夯实凝心聚力基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党提高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提高进行科学思维、提高应对风险和战胜挑战、提高社会动员和资源汲取、提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汪天文 《理论探讨》2007,(2):120-122
中国共产党执政57年来,其执政理念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三个代表”,走过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当前,由于时代和实践环境的变化,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重要而紧迫。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全面总结执政经验、专门论述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将深刻影响未来执政能力建设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张健 《求知》2013,(9):14-17
在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关注。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载着新的使命与担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体现的是~种“国家富强一民族复兴一人民幸福”的理性认知和实践逻辑。综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大政策部署及近30余次重要讲话,可以看到,“国家一民族一人民”这一认知模式已经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基本认同。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信任与社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依赖的社会资本。从总体上来看,这些社会资本要素的发展培育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显现出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绩效的提升。因此,中国共产党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加强社会资本建设以提升治国理政的绩效:一要注重合作与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建设,为治国理政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支撑;二要做好现代制度体系与现代规范体系的设计与构建,为治国理政提供稳定的社会秩序支撑;三要支持社会团体发展壮大,让其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服务,为治国理政提供坚实的社会组织支撑;四要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重塑党和政府的亲民形象,为治国理政提供持久的社会信任支撑;五要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为引领,重塑全体国民的现代信仰体系和价值体系,为治国理政提供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7.
治国理政是指一个国家的执政党用什么方式和方法治理国家,使其政治主张变为国家的意志和人民大众的行动,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它是一个国家政治统治方式文明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还需考虑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这样的国家等更为复杂的问题。论文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贡献以及它在方法论上所具有的启迪三个方面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18.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将之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成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科学发展、求真务实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执政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攸关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政权的兴衰。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并长期执政,其执政意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形成、曲折发展和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科学考察我们党执政意识的历史演变,全面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留给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对使命的自觉坚守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正是高度的使命自觉,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能够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以此为前提确定不同时期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主题和中心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出强烈的问题自觉、高度的理论自觉、科学的方法论自觉、鲜明的立场自觉和坚定的革命自觉,这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优秀特质,同时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使命自觉的厚重底色。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更高的使命要求,高度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在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