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裴建平 《各界》2014,(10):2-3
法海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俗姓裴,字文德,镇江金山寺(今江天禅寺)的第二代祖师。法海禅师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因他出家之后,严持戒律,行头陀行(佛教苦行),因而被称为“裴头陀”。  相似文献   

2.
吴琼 《学理论》2010,(19):185-185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佛画也随之传入中国。佛教绘画随佛教的民族化和世俗化,也逐渐民族化和世俗化了。随着佛画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四家样,而其中吴家样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宗教画样武。吴道子以“莼菜描”、“吴带当风”,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佛教绘画的新样式,“吴家样”代表了中国自己的佛教美术,它几乎贯穿了宋、元、明、清整个佛教绘画的创作。在吴道子仅存的画中体现了佛教与中国传统宗教的融合,佛画到吴道子时已成为纯粹的中国佛教绘画。  相似文献   

3.
西藏生态:净土永存“香巴拉”石永红,沈路涛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西藏人喜欢说,他们生活在世界上最后一方“香巴拉”。“香巴拉”是佛教用语“世外桃源”的意思。确实,今天的西藏依然拥有世界上最纯净的空气,最蔚蓝的天空,依然是地球上的一片净土。工业污染没有...  相似文献   

4.
王冲 《党政论坛》2014,(18):10-11
“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所谓“神”;指的是“神道”。不了解日本的神道,无法真正理解靖国神社的内涵。公元538年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兴起了神道意识。神道受到佛教、道教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其独特之处在于没有教主,没有经典,没有教义。  相似文献   

5.
明成满 《学理论》2012,(18):149-151
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僧尼突破戒律的限制,普遍拥有私人财产。他们私有财产主要来自于宗教活动和世俗经济活动的收入、继承家庭遗产、分家析产时获得家庭共有财产和侵占寺院财产。这种现象从较新颖的角度说明了世俗化的中国佛教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黄辉 《瞭望》2000,(13)
算命居然“挂牌上岗”,这是发生在某风景区的奇闻怪事。曝光此事的媒体还说,此地有不少以算命为营生的人,借“佛教圣地”之名,屡屡纠缠游客,高价“宰”客,看相一次收费百元。这些人还堂而皇之地佩戴印有照片、姓名、联系地址及电话等内容的胸卡。 在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所在地,竟然劲吹算命看相之风,不仅极具讽刺意味,更让人强烈感到在有些地方,封建迷信仍是何等甚嚣尘上!如果说算命“挂牌”可以被容许的话,或许总会有那么一天,看相、卜卦这类荒唐东西也会发展成一门新兴职业,或许进而冒出来算…  相似文献   

7.
卜束 《瞭望》1991,(50)
死后葬于西子湖畔的曼殊和尚,是清末民初的一代才人。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后更名玄瑛,曼殊是他剃度为僧时自取的法号。原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出身于商人之家,生母是日本人。他擅长写诗,也擅写小说,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颇有特色的作家。 曼殊于1903年在日本求学时,参加了留日学生反对沙俄侵略我国东三省的斗争。同年,为了摆脱“世间法”,他诈称蹈海自杀,悄然归国,随即出家为僧,以求精神的解脱。但不久,他发现佛教戒律同样束缚个性,就离寺出走;终于选择了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特身分。他所走的道路是:既参与政治活动和革  相似文献   

8.
何为大人物     
翁义钦 《党政论坛》2013,(18):52-53
社会上很多人被称为“大人物”。所谓大人物者,不是地位高、学问好,更不是长得高大帅气,而是要能对世间、对人类有所贡献,让入感恩戴德,才够资格被尊称为大人物。大人物者必须具备:1.心量大。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佛教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因为心量大,所以才能成为佛祖、菩萨。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你的心量能容一家人,多能做家长;心量能容一县之人,就能做县长;心量能容一国之入,就能做国家领导。如果心量不能包容他人,就不够资格称为大人物。  相似文献   

9.
王运征 《党政论坛》2011,(13):41-43
一、“社会建设”概念辨析(一)、“社会建设”与“社会”建设 1.“社会”概念。在马克思之前的旧哲学中,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神学政治论,一种是理念论。神学政治论认为,“上帝作为造物主,是作为被造物的人的主,社会是主赋予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因此社会高于人”。  相似文献   

10.
安立志 《各界》2014,(4):74-76
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西化”的经历,一次是东汉末年的佛教东进,一次是“五四”后传来马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西化”,并非对方的强加与侵入,都是国人自主选择与引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郭相颖 《民主》2009,(11):29-32
“百窟艺术”是古印度佛教活动的产物。随着佛教传人中国.石窟艺术也在中国逐渐兴起,沦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堪称世界之最。“大足石刻”是保存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自唐宋以来宗教石窟艺术品的总称.是与云冈、龙门石窟“鼎足而三”的中国著名石窟。大足石刻是中国儒、  相似文献   

12.
陈薇 《党政论坛》2014,(16):28-29
都说南疆是新疆的“口袋底”,而和田又是南疆的底。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话,真正的维吾尔在南疆——喀什有维吾尔城市,和田有维吾尔乡村。佛教何时传入新疆,众说纷纭。一个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时间是,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丝绸之路南道首先传入新疆于阗。之后,在疏勒(今喀什地区)、龟兹(今库车一带)等等绿洲,佛教的香火相继点燃。至公元4~5世纪,以于阗、龟兹、高昌为代表的西域佛教文化达到鼎盛。那个时候,伊斯兰教还没有诞生。  相似文献   

13.
蒲继刚 《各界》2011,(8):36-36
梁武帝一生活了八十六岁,在位四十八年,“几可谓以佛法治国”。在他统治期间,佛教被抬至国教的高度。他不但修造了大量佛寺佛像,而且还翻译和撰写了大量佛教著作,亲自召集佛法大会讲经说法。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儒家与传统儒家在佛学观上有很大的差异,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牟宗三对佛教的看法也有区别。唐君毅对佛教中国化非常赞赏,而牟宗三则否定有所谓佛教的中国化。唐君毅对华严宗极其钟情,而牟宗三对天台宗非常喜好。唐、牟虽然都能对佛教持一种同情的了解,都否认佛教对宋明理学有实质性的影响,但佛教在二人的思想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唐君毅、牟宗三的佛学观,代表了现代新儒家对佛教的消化、吸收和融会,体现着佛教在现代新儒家思想创造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1,(14):58-58
我们经常说到的“世界”一词最初来源于佛教。佛法所说的世界,由时间和空间组成。《楞严经》卷四日:“云何名为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世”为迁流义,属于时间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方舟子 《党政论坛》2009,(16):49-49
一场新型流感,让很多人首次听说了一种叫“达菲”的治疗流感的药物。有些人可能觉得奇怪,市场上不是一直有感冒药卖吗,达菲有什么稀奇的?市场上随便买得到的感冒药,部是镇痛、退烧、通鼻塞等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只是“治标”的,而达菲能够“治本”——抗击流感病毒。达菲不是第一种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却是用得最多的、最著名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7.
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郭志宏大凡被视为“教义”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认为人活着都得艰辛劳作、努力干事、有所作为。“儒教”讲要“劳其筋骨”方可“成大器承大任”;佛教讲要“笑面人生”、“积德行善”;圣经讲要“苦心劳身”、“赎其罪孽”。马克思主义作为...  相似文献   

18.
佛教伦理: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伦理作为一种共享的全球性道德理想,必须在全球各种文明中寻找思想的资源.本文通过对佛教伦理内容的概括与梳理,考察了在"全球伦理"语境下佛教伦理的现代诠释方法,从信仰伦理、社会规范伦理、美德伦理等方面构建了佛教伦理的体系,探讨了佛教伦理思想的特质,展现了佛教伦理作为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汉杰 《党政论坛》2014,(18):34-35
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20.
“养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形象比喻,从孟子所说的“吾善养浩然正气”概括而来。“气”,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本文所指的“气”,是指人的精神状态、道德境界、作风习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