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一个人面向东,一个人面向西,他们中间至少要放几面镜子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脸? 大家开动脑筋想啊想啊,有的伸手在头顶比划,有的拿笔在纸上画图,大家的答案很不相同,有说两面的,有说四面的……但老师全都摇头,说:不对。正确的答案是:零。一面镜子也不要。  相似文献   

2.
忘却只需7秒     
琴台 《党政论坛》2009,(4):51-51
一帮人凑在一起作心理测试:如果可以选择变成一种动物,你会选择什么。朋友们的选择五花八门,而我在纸上轻轻画出一条快乐的小鱼;  相似文献   

3.
黄小平 《党政论坛》2013,(16):52-52
让别人去画 爷爷是个画家。小时候,看爷爷作画,每幅画都留着一些空白。我感到奇怪,为什么爷爷不把这些空白的地方也画上呢?爷爷说:“留着这些空白,让别人去画。”  相似文献   

4.
放低你自己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教师。”释圆和尚听了,让年轻人为之画一个茶杯和茶壶。年轻人欣然允诺,眨眼功夫,茶杯和茶壶如跃纸上。释圆看后,摇了摇头说:“画得是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啊!”年轻人一昕,立刻反  相似文献   

5.
恩师袁鹰     
赵丽宏 《民主》2023,(10):49-51
<正>9月1日,上午8点,桌上的手机响起来,来电显示的名字:袁鹰赵成贵。这是照顾袁鹰的小赵的手机。我的心里一紧,打开手机,传来小赵悲伤的声音:今天早晨7点,袁鹰老师走了。我拿着手机,呆呆地愣了好久,心里的悲痛,无法用言语表达。亲爱的袁鹰师,你真的走了吗?  相似文献   

6.
“要让思想政治工作沉下去”,这是2008年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开展改革调整工作后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教酒店管理专业的,靠在黑板上画桌子画盘子能教出什么名堂?!”当时学校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听。“这怎么行?高职教育不是研究性的高等教育,它要教给学生实用性专门型的技能。”院党委书记刘志辉和院长杨建立对高职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后异口同声的说。通过进一步座谈调研,学院决定改革教学模式,建设教学实践基地,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把专业教师“赶”下讲台,在实际操作中引领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唐剑锋 《民主》2011,(4):51-51
谁不追求幸福?谁不渴望尊严?然而,“幸福不是毛毛雨”.“尊严也并不写在纸上”:幸福和尊严,都“看得见、摸得着”。幸福和尊严散落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散落在每个人的工作中,散落在每个人的出行中。尊严属于道德范畴,幸福则遍及人生旅途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3,(14):32-33
中外领导人见面后谈什么?跟《新闻联播》报道的那样?其实不是。 针锋相对的直接“喊话” 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温家宝为了捍卫中国立场,也曾有过一番“硬气”表现。媒体评价为,这是奥巴马与温家宝前所未见的直接较劲。当时美国主张中国承诺的碳减排要接受国际监督,奥巴马发言称:“(否则),任何协议将只是纸上空谈。”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青少年求学时代便有不少佳对。十岁前,他在韶山冲南岸私塾读书,启蒙教师邹春培。一次老师令其对对子,称如若对不出就要用条竹抽手心。老师出的上联是“濯足”。毛泽东思索片刻即对答:“修身”。命老师暗暗称奇。见没难倒他,老师出了一个更古怪的上对:“牛皮菜”,并对毛泽东说:“你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回答我。”毛泽东略思片刻,对老师说:“先生,我现在回答你可不可以?”一俟应允,他脱口而出:“马齿觅。”老师禁不住连连点头:“牛马相对,好!好!”从此对他另眼相看。1910年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  相似文献   

10.
乔良 《党政论坛》2011,(22):32-33
美国并不酷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因为这四场战争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美元)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闲话灶王爷     
叶国广 《侨园》2015,(Z1):44
一连下了几场雪,时至年终岁尾,忽然想起灶王爷。青年人谁也没见过灶王爷。我小时候,见到的灶王爷是在一张纸上彩印的神像画,画上老公母二人并排坐在神案后边,态度安详,头四周有一圈淡黄色神光。神案上画有香炉、蜡台、贡品等物,周围画着龙凤图案,案下两边画着成盆的金银财宝。灶王爷也画得像过日子人家,养着禽畜,左边是静卧的小狗,右边是长鸣的公鸡。买灶王爷像叫请,不管  相似文献   

12.
一口之间,唇、齿、舌紧密相连。有两个成语典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是“齿亡舌存”和“唇亡齿寒”。《说苑.敬慎》里记了一件事:老子的老师常纵有病,老子去看望他。常组以“过故乡下车”、“过乔木而趋”等人生经验教导老子,要他领悟做人的道理。然后,老师又张开口让老子看,问他:“我的牙齿都掉光了,而百头还好好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上老子心领神会!回答说:“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就是说舌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柔软,牙齿之所以没有了,是因为它大刚强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选择的智慧     
延君 《党政论坛》2009,(20):31-31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去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收到的上万份答卷中,贝尔纳的答案获得金奖。他的回答是:我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14.
最难的动作     
杨闻宇 《党政论坛》2012,(14):14-14
路婵学习瑜伽有一段时间了,她特别喜欢这种身体与心灵合二为一的运动。一天,她问瑜伽老师:“瑜伽中最难的动作是什么?”老师想了想,伏身做了个大拜式,全身贴地.非常虔诚。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了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好人君子,假如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君子可能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我告诉你: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  相似文献   

16.
唐剑锋 《党政论坛》2012,(13):62-62
著名作家王树增曾碰到过一件窝心事,一次有孩子向他提问:“王老师,听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你作何评论?”王树增问孩子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这个孩子说:“网上都是这么说的。”王树增老师强压住愤怒说:“黄继光的事迹是真的。说黄继光事迹是真的,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4,(Z1)
市场体制:区域经济的动力源如果把构筑“环渤海经济圈”比作纸上画圆,我们需要的是怎样一支如椽之笔?“环渤海经济圈”的构想早已提出。“环渤海经济圈”的现实远远滞后。其间的经验与教训,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散落的“金项链”1985年,渤海湾沿岸16个市、地的...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什么     
佚名 《党政论坛》2011,(8):28-28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三说     
人生三要素——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朵花,不论男人和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解名     
薛国林 《党政论坛》2012,(16):49-49
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应邀参加漫画家“廖冰兄”的画展,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自称为“兄”?一同出席的版画家王琦抢着代为回答:“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叫冰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