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喝茶、喝酒、听听琴音,这些事儿有用吗?表面上看,还真没用。  相似文献   

2.
小茶壶     
多年来我苦苦寻觅一样在平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东西,是为了圆我父亲多年来一个简单而纯朴的愿望:拥有一件他渴望拥有的东西。当这一切都变成现实时,我惊异地发现伴我走过春夏秋冬的不仅有父亲对我的爱,也有我对他的爱。父亲很喜欢喝茶。但他喝茶却有季...  相似文献   

3.
张君明 《民主》2009,(3):55-55
一位乡下老伯进城走亲戚,看到城市老人在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打牌、下棋、喝茶聊天、看报纸,很是羡慕地说话,城里的老人真幸福,我们乡下的老人除了看看电视,就再没有活动的内容了。  相似文献   

4.
史晓风 《民主》2008,(11):41-41
叶圣陶先生生于1894年,卒于1988年。享年94岁,堪称长寿。 有人问我,叶先生长寿的原因.我答以“修养,职业,喝茶”六个字。  相似文献   

5.
张允和在世时(注:2002年8月14日,张允和去世,享年九十三岁),我们上午下午都喝茶,有时喝清茶,有时喝英国红茶,有时喝咖啡。我喜欢喝咖啡,她喜欢喝好的清茶,“举杯齐眉”。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5,(4):38-39
春季喝什么茶更养生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只是司空见惯的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喝茶有很多好处,也具有一定的药理功效,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因此,顺应时节喝茶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介绍一下适合春季喝的茶以及春季喝茶的小建议。春季适合喝什么茶:早春、仲春:春季饮茶,要以护肝、养血为主,早春时,气温偏低,乍暖还寒,身体需要对抗外界多变的气候,消耗能量较大,易生病,春困强烈,此时  相似文献   

7.
我的茶事     
柳苗 《侨园》2014,(9):40-40
喝茶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嗜好,吃完晚饭泡上一杯浓郁芳香的茶,躺靠在沙发上,把一本书慢慢地读,把一杯茶慢慢地喝……让书的滋味伴着茶的滋味,一起渗进身体,这时世界在我的眼里立刻生动起来,所有的郁闷可以暂时走开,真是一件让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饮茶的禁忌     
《侨园》2010,(5)
茶是中国天然的健康饮料,被尊为国饮。古代医学视茶为药物,认为茶叶具有提神、助消化、利尿、解毒、治下痢、治眼肿、治皮肤溃疡及强心等功效,近年来茶更被视为天然健康饮料。但喝茶也是一种学问,是有禁忌的。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一年,由于部分副食品的涨价,引起市场波动,各界人士议论纷纷,有的担心、有的失望、有的焦虑。这些人士是我在茶馆喝茶经常碰到的。由于自己学习不够,见解差,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议论,自己又缺乏说服别人的能力。就  相似文献   

10.
赵丽宏 《民主》2013,(12):61-64
到崇州,是一个春日的上午,下着细密的小雨。罨画池被烟雨笼罩着。坐在湖畔的亭榭中喝茶,聊天,看风景。湖上天色奇异,密布的云团,竟然没有将阳光全部阻隔,几缕阳光从云隙中射出,融化在迷蒙的烟雨中,湖面闪动着斑斓的光点。湖上有雾,雾气若有若无,在水面漂浮,远远近近的树,桥,亭台楼阁,都变得如同印象派油画中的景物,朦胧而神秘。湖畔的垂柳在雨雾中轻摇,那一缕缕飘扬的翠绿,给人亲切的感觉,如有人晃动丝绸的衣袖,试图拂去湖上的雾气,还天地以清明。  相似文献   

11.
喝茶是中国人的传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按顺序说,茶排在最后,可视为微末,见可视为大事,因为毕竟上了“排行榜”。等而下之,喝茶就是为了解渴,但若深究,这饮茶之礼却又大有讲究,号称茶文化。茶文化大多保存在茶馆里,中国地域广阔,茶馆也有“北派”、“南派”之分。老北京为六朝古都,本世纪初鼎盛时期,大小茶馆一度达300多家。后采茶馆销声匿迹了,差不多一代人没见过。兴灭继绝,近几年京城茶馆又呈勃之势,最新统计已有120家左右。夏日炎炎,记者先后走访了京味茶馆、老舍茶馆和五福茶艺馆。开茶馆做的是水买卖,京…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文化     
苏雪 《学理论》2013,(24):219-220
不喝茶还是中国人吗?茶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主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具有纯真、自然、朴素、谦和的民族特征,中国茶道正是在这一民族特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茶道中深藏着"和"、"静""、怡"、"真"的思想。作为炎黄子孙要热爱民族文化,传承中国茶道精神。  相似文献   

13.
茶具历来为品茶者所注重。好的茶具能使茶保持纯净明快的汤色、浓郁爽口的茶香。几桌上备套古朴雅致的茶具,沏以上乘香茶,一杯在手,使人赏心悦目。中国的茶具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它既是中国茶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义是代表各个时代的工艺美术品。而最初人们喝茶、是用饮食器具。一器多用、  相似文献   

14.
高延萍 《侨园》2014,(5):66-67
(接上期)隔了一天,刘雅歌果真来到了西安,卜乃夫竭尽热诚,施出浑身解数招待她,他请她去西来顺品尝驰名的羊肉泡馍,上天福咖啡馆,陪她看电影、观戏,进莲湖公园喝茶,黄昏时分又来到新城大广场,欣赏长安伟大的夕景:夕阳鸦阵。在东来顺午餐时,服务员先后上了三道菜:拔丝苹果,拔丝芋头和糖醋里脊。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8,(Z2)
正标准90后,纯东北人。2008年考入沈阳市第二十中学,一年后踏上飞往美利坚的飞机。201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码农专业。眷恋故土,乡音依旧浓厚。日常爱好健身、喝茶、看书。来美国已经八年有余,虽距看遍世间人情冷暖尚远,却也经历了一段与常人不太一样的人生。三十未到,已不再年幼,正朝着些许油腻的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08,(11)
叶圣陶先生生于1894年,卒于1988年,享年94岁,堪称长寿。有人问我,叶先生长寿的原因,我答以"修养,职业,喝茶"六个字。叶先生的修养,我曾概括了几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书赠亲友,颇得好评。文曰:"遇喜不狂遇怒不恼遇悲不郁  相似文献   

17.
裴毅然 《各界》2010,(3):38-38
1961年春,夏衍秘书、上海女作家李子云得知周扬、以群采杭州,便跑到岳坟杭州饭店去看他们。不知谁建议大家去虎跑喝茶,十余人便乘一辆面包车去了。进入山寺,在茶室里坐成一个以周扬为中心的椭圆形。当时气氛很好,不少人想利用这一难得机会向周扬讨教,开始语声嘈杂,逐渐四座安静,周扬开讲。周扬夫人苏灵扬十分气恼,她对李子云说:“这个人就知道开会,离了开会就过不了日子,  相似文献   

18.
知识随着岗位变 和普通人一样,我平时也喝茶,但过去对茶叶既无特殊的爱好,也无深入的了解。1985年我从糖果组调到茶叶组,面对一个完全不熟悉的新环境,我只能从头开始学习茶叶知识。利用领导提供的学习机会,我走访了浙江、福建等茶叶产地,亲眼目睹了茶叶生产的全过程。我拜中国茶叶检测中心的一位专家为老师,参加那里定期举办的学习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茶叶的感官检测。  相似文献   

19.
品茶如人生     
<正>品茶犹如品味人生的过程,是雅趣生活,是心灵的修行,思想的禅悟与品格的升华。我喜欢品茶,在沉静脱俗的香气里,平衡心态,涤净浊尘,进而在杯盏转换里,看见跌宕人生里不同阶段的光辉、色泽、体味生命里程里不同的感动与惊喜、憧憬与浪漫;从懵懂少年一直到安详的老人,饮而生津,津而滋润,润而饱满,最后让心灵抵达某种境界……原来,喝茶也是简  相似文献   

20.
清晨,当阳光洒向布达拉宫的金顶,"世界屋脊"上已是茶香四溢.正如"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的西藏谚语所言,雪域高原人民的一天是从喝茶开始的. 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对于生活在高原上的西藏百姓来说,茶叶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无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甜茶馆,抑或是迎客必备的酥油茶,无不显示出茶在西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