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斡旋受贿犯罪若干争议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刑法》第388条斡旋受贿罪中“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和“不正当利益”的规定,目前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均存在着不同理解。本文认为,“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不仅仅指利用本人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制约关系,也包括利用上下级工作单位及工作人员之间、亲友之间的非制约性影响关系等。“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合法但处于不确定状态的利益等。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不应作为斡旋受贿犯罪的构成要件,而应作为该罪的从重处罚情节。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0,(27)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企业竞 争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通 过灵活的价格手段来进行竞争。但是,必须明确,并非任何价格竞争行为都是合法的。企业在运用价格手段进行竞争时,既要讲究策略,更应严格遵守国家的价格法律和法规,不得采取违法的或不正当的价格行为,即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其他法律规范,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损害国家利益,扰乱正常的价格秩序和市场秩序的行为。 近两年来,在我国市场上的确出现过不正当的价格行为: 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例如,据有关媒体报…  相似文献   

3.
“不停止执行原则”的提出 《行政诉讼法》第44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这里所体现的“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和“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我们简称为“不停止执行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一旦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即推定为合法有效,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或申请复议,  相似文献   

4.
因特网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经营领域,电子商务、网络拍卖、网络广告等词汇每天充斥在各种媒体上,社会公众对此已耳熟能详。可以说.因特网正在为全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商品市场,即与现实市场相对应的“虚拟市场”。有市场就必有竞争,在网络空间也不例外。在真实世界里,我们见到了许许多多商场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网络空间这些不正当的行为同样存在,而且更加隐密。那么,对于网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可以依法制止呢?  相似文献   

5.
在损失范围的划定上,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重大损失”应同时具备经济性与必然性。在损失数额的计算上,将行为人获利数额推定为实际损失的传统观点存在误区,只有客观可归咎于行为人的法益侵害结果才能计入损失数额。计算损失数额时应在区分不正当获取行为与不正当使用商业秘密行为、权利人营收是否显著减损,以及行为人获利是否超过权利人正常营收的基础上逐步进行,以此贴合权利人实际损失。  相似文献   

6.
司徒雷登 《各界》2013,(9):44-45
我到北京之后,即开始主动拜访中国官员,让他们了解我们基督教大学的宗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对方筹集资金,以示他们对基督教教育的亲善友好。很多官员都已退休在家,他们在任职期间均通过“正当”和“不正当”的方式贪污了一大笔钱。  相似文献   

7.
某单位违背党纪政纪,行为败露后,“集体领导”称“这是前进中的问题”。某厂领导拍脑袋决策,造成重大损失,厂长振振有词答曰:“这是前进中的问题”。既然是“前进中的问题”,当然就不必追究了。这是一个十分荒谬的逻辑!于是,一些“精明”人,把“前进中的问题”当成筐,只要把问题装进了蓬,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这个挡箭牌下,一些不执行中央指示和国家政令的行为,以及违背科学规律的官僚主义等等,便可不加追究,甚至变得理直气壮了。我们说“前进中的问题”,是指在改革开放、实现代化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其性质与有令不…  相似文献   

8.
目前,贫富分化的端倪已在中国显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然而要避免这种分化,就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政府行为,调节全社会的收入分配,使之趋于公正、合理与平衡。就目前来看,严厉打击非法牟取暴利的种种行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非法暴利是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严重分化的主要根源之一。这里所说的“暴利”,并不仅指哄抬物价者牟取的暴利,主要是指另外一种暴利,一种危害更广的暴利行为。出租权力带来的暴利。就目前的分配政策来说,工资差别是不大的,关键是某些干部在政策制度规定之外所取得的种种不正当的收入、待遇和消费。特别…  相似文献   

9.
“玩忽职守”的行为本质在于对公务职责的懈怠,具体表现为不履行职责和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的重大损失包括无法实现的债权损失,但在立案后自然引发的利息损失不应计算在内。认定玩忽职守行为与重大损失的因果关系要运用偶然因果关系理论划定刑法因果关系的范围,运用因果关系中断理论来排除实害结果归于玩忽职守行为的可能性,运用监督过失理论来追究监督者的领导责任。在玩忽职守行为与危害结果跨法时,应以行为发生时法为“旧法”。当玩忽职守罪与近似犯罪发生竞合时,要区别情况,或从一重罪论处,或根据近因原则,以在因果链上距离结果发生较近的对应罪名论处。  相似文献   

10.
于广暇 《求知》2006,(5):31-32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治理商业贿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备.  相似文献   

11.
公共规制又称为规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一个重要方式。“规制”一词来源于英文“regulation”或“regulatory Constraint”,是日本经济学家苦心创造的译名。著名学者朱绍文在日本研究规制问题的专家植草益博士所著的《微观规制经济学》一书的译后记中对“规制”一词做了详尽的解释,他认为regulation或regulatory Constraint的含义是有规定的管理,或有法规条例的制约。如将其翻译成“管制”、“管理”、“规定”“调控”等都不符合原意。  相似文献   

12.
贪污贿赂是当前我国常见的经济犯罪,是腐败现象的典型形式,是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动机的变异。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社会保证公平竞争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某些缺位和失灵。本文试图通过对贪贿者和反贪贿人员的经济人行为动机的分析,为打击贪污贿赂探寻一些途径。(一)常理说明,贪污贿赂无疑是一种知法犯法的预谋性犯罪。这种犯罪是有关当事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正常人(精神医学意义上的)的一种有意的理性行为。经济学认为,这种经过“科学”决策的理性行为,是犯罪分子作为“经济人”为追求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干部在职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其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但伴随着干部学历层次趋高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干部手中持有的文凭为数不少含有“水分”。这些文凭虽然是真的,但却是“假的真文凭”;有的甚至采取非法手段骗取文凭,伪造学历。他们违纪动用公款、占用工作时间混来“泡沫文凭”,或当作提拔使用的资本,或作为装潢门面、满足虚荣的摆设,这种行为虽比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要“雅”一点,但实际上也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这种现象,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斥之为以权谋“学”、“文凭腐败”。如果对越演越烈的文凭腐败不及时制止,那么对干部队伍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则是极为有害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青年的集体行为(即所谓“青年闹事”)问题,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是非曲直,众说纷纭。有人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有人认为这是纯粹的情绪发泄,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青年自身力量的一种显示方式,还有不少人对此持全盘否定态度,并且任意把青年某些正当的聚会或活动指责为“闹事”……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对青年集体行为的特点和社会心理意义缺乏最起码的了解。而实际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青年的集体行为是一种缺乏明确目的的、非组织性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的约束的自发的狂热  相似文献   

15.
我有禁无罚现象的特征和实质们在对有禁无罚现象进行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中,便会发现其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它往往是公开或半公开地存在着。执罚者往往因“政策不明”、“尚不够线”、‘“尚未暴露”、“精力不够”等认识而故作不知,从而失了对违禁犯规行为教育.制止、打击的时机,尤其是第一时机。违规犯禁者的行为往往以一些似是而非的舆论为借口,显得“理直气壮”;违规犯禁者的行为往往为利所驱,从而明知故犯;违规犯禁者的行为往往是一种公开半公开的秘密;违规犯禁者的行为往往又使其既得利又得志,无觅怎能使人们不群起仿效?故而这…  相似文献   

16.
吕晓婷 《学理论》2012,(29):130-131
紧急避险是面临自己或他人一定法益的危险迫近,在不能期待由国家机关及时救济的情况下,为了保全其法益而实施的紧急行为,即使客观上造成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的损害,法律上对这种行为也不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紧急避险行为是否正当引发争议的根源是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界定不清楚。目前主要有相等说、必要程度说、轻于说和轻于加必要说等四种学说,通过分析可知认为轻于加必要说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17.
董伟 《党政论坛》2002,(10):15-17
思想政治教育有没有说服 力,取决于针对性强不强; 针对性强不强,取决于对教育对象思想问题的把握准不准。不解决针对性的问题,有“说服力”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样的道理,如不能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脉搏,教育的“针对性”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重视教育对象的行为分析。行为,即人们的生理、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语言、表情和动作。所谓行为分析,就是对反映人们思想的行为因素以及与人们行为相关联的其他因素进行分解和剖析,努力寻求思想与行为的内在联系,从而科学、准确地把握工作对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软科学知识的普及,随着领导者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民主意识的增强,时下,大凡涉及到一些民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或议项,一般来说,领导者都能做到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有的还通过法律手段予以公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布。这是时代的一大进步,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集体研究”、“民主决策”中有时也包含着不民主、不科学的成分,首要的就是程序不科学。前几年在南方的某个大城市举行了一次选美比赛(现在已不时兴了),引起了全城好多人的关心,特别是冠军的产生。总决赛是在大剧院进行的,评委会由十多位专家、教…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本文作者,我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年轻人,在此我要非常诚实的告诉您一件事:我不知道晋太宗是谁,各种资料都找不到有这么个人,正当我准备放弃时,突然又在《晋书》帝纪部分的倒数第二卷发现一句“庙号太宗”。而当我看完相关资料后,我震惊得泪都流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文汇报》刊出署名文章,分析了公民道德状况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某高校的一项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文章认为,两个100%看似奇怪,实际上正触及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现象:缺乏一种对人和对己一致的普遍的公共道德标准。 这说明,不少人在公民道德问题上有一种“人格分裂”和“双重标准”:对各种不文明行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既深恶痛绝又身体力行。我们当前进行的公民道德建设,难就难在人们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