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丽江纳西族的洪水神话,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我国南方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都讲到当人类遭受洪水浩劫时,人间只剩下一对兄妹,后来由于兄妹结婚才得以重新繁衍人类。丽江纳西族的洪水神话,则把兄妹结婚视作导致天神发怒而发动洪水荡灭人类的原因。洪水后人间唯一剩下的男子从忍利恩,寻找天上的仙女衬红褒白作配偶后,人类(民族)才得以重新繁衍。天界与人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丽江纳西族洪水神话特点的形成与纳西族先民  相似文献   

2.
灾后遗留人种繁衍人类的神话,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现,而尤以中国西南地区最为集中。学者们研究此类神话时使用了洪水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兄妹婚神话、人祖神话、创世神话等众多不同的概念。对比来看,人祖神话在概括此类神话的主题,以及统领神话对应的信仰方面,更为妥当。需要指出的是,学界使用人祖神话进行研究成果不多,且较少对这一概念进行严格的内涵限定,导致其与"人类起源神话"这一涵盖更广的概念等同使用。事实上,人祖神话是人类起源神话的一种独特类型,是讲述大灾难后遗留的人种重新繁衍人类并被奉为人祖的神话。以人为祖这一突出特征使人祖神话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人类起源神话。  相似文献   

3.
甘奇 《传承》2011,(23):64-65
黎族神话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最原始的叙事文学,黎族神话从侧面向我们展现了原始社会黎族先民的生活状况和自然环境,从黎族神话的创世说、人类起源说、洪水神话、反抗自然灾害神话等几个方面来阐述黎族神话和中原地区神话之异同。  相似文献   

4.
李超 《时事报告》2010,(1):102-103
被人类“踩在脚下”的地球,与宇宙一般神秘莫测,令人类苦苦探寻而成效甚微。地球一发怒,人类就遭殃,地震、山崩、海啸、洪水,无一不摧毁人类家园于顷刻间。所以,人类一直在为“上天入地”做着各种努力,  相似文献   

5.
杜涛 《前沿》2012,(16):162-164
洪水神话源于原始人对水灾的记忆,这一记忆经过传播,形成各具特色的洪水神话.大禹治水和挪亚方舟神话在传播环境、传播过程中的差异,导致了最后形成的神话文本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深深地打上了中西方文明的烙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禹治水神话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是世界洪水神话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二十二个少数民族及苦聪人中,至少有十六个民族及苦聪人流传着完整的、别具特色的洪水神话。云南各少数民族洪水神话的内容,大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苗、彝(大、小凉山除外)、壮、瑶、白、哈尼、傈僳、景颇、怒、独龙等族及苦聪人的洪水神话,都有一个中心母题:远古时,天神(或雷公、龙王、鬼)发洪水  相似文献   

7.
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神话,在我国南方各民族中广为流传。在彝、苗、瑶、壮、布依、白、哈尼、傣、傈僳、景颇、侗、纳西、怒、基诺、拉祜、独龙、布朗、崩龙、水、佤、汉以及台湾的高山等民族的神话史诗里,都有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内容,有的还与洪水神话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汉文古籍、古彝文经书、纳西族的东巴经里也有这方面的记载。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人们对它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有意义的见解。多数研究者认为,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神话,反映了我国南方各民族在原始社会里的血亲婚配的婚姻制度。而我们认为,这种仅从兄妹二字着眼而得出的结论,是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了。这是因为,原始社会里的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纯粹存在着的现象。尤其是流传在各民族口头上古老的精神文化,更是一个复杂的东西。从纵的方面看,它们不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一九八○年第八期,刊登了布依族的古歌《赛胡细妹造人烟》。这是一篇色彩绚丽的神话创作。在布依族的洪水神话中,除这首优美的韵又之外,还有散文体的《洪水朝天》(见贵州省民文学组编印的《民间文学资料》第四十三集)等。这些洪水神话,无论是古歌,还是故事,都在布依族人民中广为流传。其内容和情节大致相同,是描述天上雷公  相似文献   

9.
在有些研究动物故事的论著中,往往把动物故事和动物图腾神话的关系说得含糊不清。有的论者认为有些动物故事也就是动物图腾神话,或者前者由后者演变而来。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要加以科学的区分。一动物图腾神话与动物故事的思想认识基础,并不完全一致。动物图腾神话乃是人类和自然界的现实矛盾的非科学的反映。人类出现以后,和自然界的矛盾处于不断的互相变化之中,最初,因为工具的简陋和能力的低下,人类在  相似文献   

10.
<正>在人类历史上,是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最基本的因素。许多古老的民族,或者只有神话或宗教式的自然观,或者缺乏对自然界的系统看法。自然界常常被认为是混乱、神秘、变化无常的,人在自然面前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而希腊人,首先把自然作为一个独立于人的东西加以整体地看待;其次,他们把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土著少数民族的口传文学,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神话到射日神话、洪水传说乃至蛇郎故事等等,都与祖国大陆民族、特别是西南、华南少数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却与日本、印度等地的对等故事有较大差别,显然处于中华故事圈的范畴之内。由此可说明台湾土著少数民族与祖国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2.
半个多世纪以前,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第四章的开端指出:“原始人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便是天地开辟的神话,便是他们的原始的哲学,他们的宇宙观。不论任何发展阶段上的民族,一定有代表他们的宇宙观的开辟天地的神话。”事实正是这样,在我国各民族神话中,对宏观世界诸如关于宇宙的总体结构,天体与地球的关系,天体的演化、运动等等,都有鲜明而生动的描绘,从中反映出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10年以来,在人类寓居的这颗星球上,地震、海啸、暴雨、洪水、沙尘暴接连发生,地球究竟怎么了?难道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真是玛雅预言的前奏?抑或是美国大片《2012》的预演?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开端,也是文学活动的肇始,神话是文学的源头活水,文学是神话逻辑之链的延伸、繁衍和深化。正如黑格尔《大逻辑》所说:“科学自身在其整体中形成一个圆圈”。神话作为人类创造能力的最初佐证,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不能如游国恩先生和“高等教育文科教材”那样仅仅界定为“浪漫主义源头”,事实上,它对后世文学有着更广阔、更复杂、更曲折的生发意义、建构意义和模式意义,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学也才有更大、更深、更高的无穷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孙正国 《思想战线》2003,29(3):94-97
神话时代,各民族对于世界与人类起源命题的解答与诠释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且常常成为特定民族对其族源历史进行认同的表达方式。中国众多民族的族源性女神母题大体表现为4个亚型即大地女神、救世女神、创世女神、先祖女神等,并多与洪水神话母题链接。这些女神母题所建构的故事化诠释体系,认定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具有同质性,并全面确立起女神的人性特征等文化意义,证明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传统上作为母性文化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10年以来,在人类寓居的这颗星球上,地震、海啸、暴雨、洪水、沙尘暴接连发生,地球究竟怎么了?难道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真是"玛雅预言"的前奏?抑或是美国大片<2012>的"预演"?  相似文献   

17.
一、从一条“注解”说起在贵州发现并出版的彝族诗体神话历史《西南彝志》中,有一条十分有趣的注解,引起了我的注意: 妥鲁铺:彝义为“宇宙人”指“原始人”。这使我立刻联想起今天世界各国科学界争相研究的“宇宙人”,或者叫“天外来客”,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神活理论。宇宙人和原始人当然不是一回事。然而,是不是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宇宙人”就跟人类的祖先发生过关系?这是一个谜。特别是通过神话反映出来,就涉及到重新认识神话的问题。这条注解是为了解释下面两句诗:  相似文献   

18.
贵州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中保留着大量的女神形象,不仅再现了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样态,更展现了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女神信仰及原始母神想象体系。从创世神话中的大母神原型意象群,到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始祖传说,再到传统节日、祭祀中的女神崇拜,贵州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呈现出一体多元的发展特征,承担着民族始祖神、保护神、自然神、生育神等多重功能。与此同时,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女神信仰在交往交流中不断融合吸收,丰富完善了中国神话系统。  相似文献   

19.
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学习、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已不再是神话。它使这个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的美丽星球,演变成为一个信息畅通的渺“小地球村”,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天涯若比邻”的网络时代。网络就像  相似文献   

20.
该书是我校副教授李子贤长期以来专攻神话史诗的论文集,最近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入论文二十余篇,内容可分三部分,一是神话的基本理论,如神话的性质、特征及定义、神话的分类、神话思维、神话与宗教的关系等;二是对西南少数民族神话的专题研究,如洪水神话、葫芦神话、始祖神话、谷物起源神话等;三是与神话有密切关系的史诗研究。作者长期从事民族民间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既重视田野作业实际调查,又重视国内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