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上期刊登了周利娜<苏格拉底之死与民主--读斯东的<苏格拉底的审判>>一文.作者认为,"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元凶并非民主本身,而是缺乏法治的民主","苏格拉底之死,是有民主而无法治造成的悲剧",其根本原因在于"雅典社会是一个民主社会,但不是一个法治社会".笔者对此论断却不敢苟同.柏拉图的<克里同篇>曾阐明了苏格拉底拒绝逃跑、选择服从法律判决的理由,表明"雅典社会不但是一民主社会,且是一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明史上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深刻的原因在笔者看来有三 :一、古希腊是民主政体 ;二、苏格拉底是伟大的哲学家 ;三、苏格拉底没有犯任何罪行。将这三者作为前提条件进行推理 ,好像无论如何也推不出“苏格拉底应该被判死刑”这样的结论 ,但事实恰恰是 :公元前399年 ,雅典人民以360票对140票判处他死刑。后人想不通 ,“在这么一个自由的社会里 ,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 ?疑点没有消除 ,所以人们印象深刻。在研读完美国学者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以及相关的著述后 ,笔者倾向于认为 ,虽然民主…  相似文献   

3.
每次提到陈独秀,我总是会马上联想起苏格拉底和他著名的"牛虻论"。公元前399年,哲人苏格拉底被以民主制著称的雅典指控为不信神和带坏青年。在雅典公民面前申辩时,他将自己比喻为是神赐予雅典的一只“牛虻”,在其看来,雅典社会就像一匹“良种马因肥大而懒惰迟钝”,需要牛虻不时刺激,才能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古希腊苏格拉底之死为切入点,探求哲学的本质、使命以及哲学的生存发展问题.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大案”.导致苏格拉底之死的原因有起诉因、政治因和哲学性格因,而苏格拉底的哲学性格,即“牛虻精神”是苏格拉底之死最真实的原因.苏格拉底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哲学的三大使命:求善、授法和批判,这三大使命是哲学的生命之本、动力之源、发展之基,也是苏格拉底以死为代价给后来、当下乃至未来的哲学指明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桩人类文明史上最著名的审判。公元前399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等罪名判处死刑。那是一次民主的审判:法庭由501名法官组成,苏格拉底在法庭上发表了著名的申辩演讲,判决结果以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最终投票结果是,赞成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280票。就是这次在今天看来也算比较“完美”的民主的审判,却让民主永远背负上了一个污点,成为后人称之为“民主的暴政”的著名案例。  相似文献   

6.
黄源  赵竣伟  陈朝婷 《传承》2012,(16):94-95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于雅典。对苏格拉底的死,法学界众说纷纭。苏格拉底审判为我们今天从确定的民主性和利益的共享性两个角度研究公共利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程序上是公众参与抉择的民主性,在结果上是公众利益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明,浩如烟缈,法治精神,源远流长。当我们穿越历史的长空,重温那浩如繁星的历史典故时,有一场审判蕴涵着太多的历史隐喻而越发显得熠熠生辉,带给后人无穷的深省与反思。两千多年后,历史学家这样评价这场审判: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之外,再没有任何的审判和处死,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公元前399年,古希腊雅典,这座孕育了千年文明,以智慧、勇敢和民主体制著称的城邦,发生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人民审判。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一位被称为“西方的孔子”的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  相似文献   

8.
在《民主与法制》第19期法治湖南系列专题报道中,我们看到“创新”“第一个”“勇气”“决心”等褒奖之词。,不可否认,作为第一个为行政程序立法的省份,它的法治意识是值得称许的,但是,将“法治政府”定义为“做正确的事”的政府却脱离了可操作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正>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必将进一步发展、充实、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法治奠定坚实民主基础。中央3号文件《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推进和丰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加强协商民主建设,进一步坚实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基础协商民主作为我国一种重要民主形式,与其他民主形式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意见》与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  相似文献   

10.
吴国萍 《人民论坛》2012,(26):182-183
荣誉观是古希腊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格拉底时代,由于城邦衰落而导致的道德滑坡,使苏格拉底决心通过道德教化重建雅典人的道德体系。于是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寻求善"等哲学命题,从中反映出他对荣誉的独到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11,(9):32-32
齐奇2011年7月26日在《法制日报》上载文《政治体制改革法治先行民主渐进》认为,法治先行,打造一个注重程序、尊崇法制的社会环境,就能为渐进有序地推行社会主义民主,创造必要的前提和条件。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在社会转型期选择法治先行民主渐进的路径,符合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2.
薛天桥 《前沿》2012,(12):44-45
在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古雅典民主政治渐趋形成,这是一个政治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中新兴的工商阶层取得政治权力的过程,古典的民主政治文明在这一过程中臻于成熟。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史学界对这一问题有多种解释,本文从政治领导人的作用出发,对古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做一点探析,并认为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具有不同的、历史的和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之于民主法治建构:根基价值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在民主法治建设中对国家的宏观制度设计重视有余,而对社会民众的日常参与关注不足,使得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曾经遭遇到了困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民社会视角在学理和实践问题上日益受到关注,诚如马长山教授在《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中所揭示的那样:市民社会之于民主法治建构具有根基价值和不可或缺性。视角的转换、学术的关怀标志着一种建设性、实践性的民主法治观的日益确立与展开。历史经验与现实实践一再表明,市民社会的建立与完善,对于民主法治建构具有根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吹响了建设“法治浙江”的号角。从此开始,浙江的法治建设必将谱写新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杂志2010年第2期《黄光裕案生变》一文。报道了中国首富黄光裕的落网,导致多名政界高官纷纷下马事件。该案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印证了法律不是一张“皮”,而是公平和正义实实在在的体现。只要有人认为法律是张“皮”,为非作歹危害社会,必将受到“拔毛”之痛。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3,(13):26-27
要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和到位 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所走过的道路,如何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和到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始终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民主是一种“国体”,是一种政治文明的实质;法治则是它的“政体”,是一种政治文明的形式。二者之间具有合理的而且足唯一合理的对应属性。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3,(5):47-47
丁国强在2013年4月24日《北京日报》栽文《中国梦的法治意蕴》认为,中国梦不仅意味着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富足,更重要的是人民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是法治梦。中国梦是一种法治理想,也是民主精神的体现。宪法是立国之基、政治之本,也是中国梦的合法性基础。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8.
龙世发 《前沿》2011,(16):67-70
苏格拉底审判是历史上典型的民主悖论,带有明显的剧场化色彩。无论是在进入审判剧场之前苏格拉底所作所为形成的社会印象,还是在剧场中他是申辩,抑或是审判之后对民主史发展的触动,都是如此。从这个剧场化的角度研究,我们可以得到比以往的研究更为深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顾建国 《今日浙江》2006,(23):52-52
我们海宁市长安镇积极实践和探索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经验,并且已经初见成效,基本形成了村级民主管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程序到位、责任落实、民意畅通”的良好局面,16个村达到了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村标准。在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实践中,我们认为抓好“一二三”工程至关重要。树立一个理念,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面推进。镇党委、政府始终牢固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阳光”工程,是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具有…  相似文献   

20.
30年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从“动乱无序”到“有法可依”,从“保守僵化”到“民主开放”的过程,逐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