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菲 《学理论》2009,(19):86-87
《悲剧的诞生》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尼采的悲剧观,从日神、酒神精神之间关系的角度展开了关于希腊悲剧的起源、消亡和再生的讨论。尼采以目神和酒神的象征说明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生的意义,并得出悲剧产生于二者结合的结论。此外尼采还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它们是一种浅簿的乐观主义,它们只能使人类丧失其生存的基础,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2.
杜琳 《学理论》2009,(28):87-88
尼采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从提倡非理性的作用、上帝死了、精神三变、超人诞生到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强调艺术和审美的人生,最后到达永世轮回,尼采为人类精神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他对崇尚知识科学的理性主义以及基督教的无情批判,更是站在了时代的前列,为我们重新开启非理性主义的人类创造之门,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3.
闫丽婷 《学理论》2013,(16):85-86
海德格尔的《尼采》无疑是留给后人研究尼采的经典文本之一,他用尼采本人的名字命名此书,正是出于一种对于尼采本真思想的尊重。《尼采》一书不仅清晰地梳理了尼采重要思想的根基和脉络,更是将其思想之晕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一节完整地还原了尼采形而上学的基本态度,从而把尼采形而上学的主要思想全盘端出,最终使得读者在尼采那里赢获了对西方形而上学广阔的追问视野。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精神,能够穿越历史的云烟,在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传承中,日久弥新、更臻醇厚。◎有一种精神,能够历经时代的风雨,在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点亮火种,闪亮如斯、恒久生辉。◎有一种精神,能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使中国人民经受灵魂洗礼和精神涅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这种精神,就是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5.
孙晓梅 《学理论》2009,(5):191-192
道德评价是衡量一部史学作品的首要条件,司马迁是否也同样认识道德评价的价值.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他在电学评价中更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使得这种道德精神在《史记》中得到发扬光大,成为千古不衰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9,(10)
《精神现象学》表明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自己构建自己的道路"是一条作为完满体系的、以达成"实体即主体"为旨趣的"科学"道路;并且,"按照这个方式"呈现出来的意识即"绝对知识",是在运动过程中开显自身的那种终极"目的"。而以上所谓"科学"道路的"构建"与意识运动的"呈现",实际上又贯穿着整部《精神现象学》。因此,在从"科学体系"到"绝对知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达成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种总体理解——一种历史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比法院院长更崇高的事业,追寻"法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孟德斯鸠的研究颇多 ,风格各异。然很多人忽视他的思想与理性至上时代的联系性。本文试图将《论法的精神》置于理性至上的思想背景中来理解 ,把他在《论法的精神》中的主题鲜明地体现出来 ,并且在他散之又散的历史主义方法写作的这一文本中 ,找出“法的精神”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8.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是马克斯·韦伯的最知名的代表作之一,其所提出和研究的论题影响深远,也是最受争议的现代社会科学著作之一。在书中韦伯认为,清教的禁欲主义是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原因之一,而宗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也存在一种重要的生成关系。  相似文献   

9.
查芳灵 《学理论》2009,(17):60-61
尼采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是其批判西方基督教世界观的重要一环。在批判基督教文化设置的“偶像”——上帝及其理想人格的基础上,解构了基督教的道德价值体系。以“强力意志”理论为本体论依据,建构起新型理想人格,“超人”是此理想人格的范型,即将强力意志充分发扬和实现了的人,是强力意志、新的价值观念和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的理想化和人格化。  相似文献   

10.
陈芬  邵熙雯 《学理论》2013,(16):81-82
以尼采对一切道德价值体系进行重估为基点展开论述,研究他的伦理道德思想与现今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究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希望世人在客观地解读尼采过后能够消除对其的误解,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尼采,希望这个研究是必要并且具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真正原创型的文化创新,需要有古希腊哲学家从一滴水中发现世界的本源,或从把火中追究到事物背后那个本质的东西的那种精神。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仰望天空,激起对神秘之天穷究的热情。战国时屈原作《天问》,追究灭是什么?天有几重?灭之上是什么?天的形状是什么?天安放存那里?以及天的颜色等等,唐柳宗元作《天对》,对屈原的《天问》作出回应的解释,直到南宋陆九渊少年时问他的父亲:“天地何所穷际?”父亲笑而不答,陆九渊“遂深思至忘寝食”。这种“思而弗得,弗措也”的术追究到底决不罢休的精神,是一种原创精神。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创新,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都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2.
《诗经·秦风》体现了秦人强烈的原始生命力。这种原始生命力主要包括强烈的尚武重勇精神和深沉的爱情品格两个方面,它使《秦风》在《诗经》中具有一种独特风格,使秦文化在整个黄河文化中具有更显著的相对独立性;它是秦人最终完成盖世霸业的主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龚金红 《学理论》2012,(2):24-26
尼采的生命哲学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学者大都从尼采中期和晚期的著作中研究尼采的生命哲学。通过对形而上学历史的分析,再以尼采《悲剧的诞生》这部早期著作为例可以说明尼采的哲学是依照历史发展而来的,他一生的生命哲学思想具有统一性。尼采哲学的首要贡献是实现了存在哲学向价值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蕊 《理论导刊》2021,(2):29-34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它以简明扼要、昂扬有力的"宣言体",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纲领、策略原则、政治立场,并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共产主义前景。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则是在继承《宣言》核心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升华,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不断锤炼的,是我们党的"内驱力"与"元引擎"。基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本质与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内蕴自我革命的批判精神、立足人民的宗旨精神以及问题导向的求实精神,分别体现了对《宣言》中批判精神、人民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等核心精神的继承发扬与创新发展。在《宣言》精神的指导下,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夯实党的思想建设以及强化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等提振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概念确立于《精神现象学》之前,它经历了三个阶段性的过程。在耶拿时期以前,黑格尔对基督教的研究是绝对精神的孕育期,绝对精神隐含了一种生命的宗教特征。耶拿前期,在同一哲学思想的主旨下,黑格尔确立了绝对自身显现的客观性原则,并确立了民族的伦理是绝对精神的最高环节。在耶拿后期,形而上学得到了先验主体性的改造,绝对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并开始了逻辑性的表达,从而开始了逻辑代替宗教成为绝对真理形态的过程。但是,由于成熟时期发展的方法尚未确立,形而上学和逻辑没有一体化,直到《逻辑学》的出版,才使绝对精神获得了思辨逻辑的完满表达。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政治精神、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互动发展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多难兴邦”。一个伟大的民族,没有哪个不是在战胜一次次的人为或自然的灾难中走向成熟、进步的。在这种进步中,最根本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不断升华。人类的民族精神的内容,涵盖了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但从大的形态看,不外乎政治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三种。政治精神是一定时期的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秩序的价值判断、认识状况等精神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哲学史上,柏拉图、马基雅维利、霍布斯、亚历山大·漠密尔顿、詹姆斯·麦迪逊、尼采、黑格尔、马克思等从不同的层面诠释了人的内在精神。封先哲们有关人的精神的含义的梳理有助于我们从政治学层面解读公务员精神。公务员的工作精神超越公务员的工作理性。公务员一旦具备了“公共企业家”精神,他们就能够从工作本身获得某种快乐、自豪感、成就感等,他们在工作申的动力就会异常强大。他们工作不是完全为了工作的报酬,而是为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公务员的工作精神与工作绩效具有相互促进的正相卧陆。一方面,公务员的工作精神越强,他们创造高绩效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高水平的工作业绩反过来可以塑造卓越的工作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李勤德 《团结》2004,(3):45-46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民族优秀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是从民族的传统思想里经过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既有哺育培养优秀华夏儿女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文化精神的营养中得以成为伟大人物又充实丰富和推动了中华文化精神。孙中山先生正是依照这种模式而和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自述说:“文、爱国若命”。爱国主义是他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爱国主义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把爱国主义与振兴中华联系起…  相似文献   

19.
《精神现象学》中所揭示的"主体自返性结构"是西方世界的根本性存在方式,当代哲学的有限性视域与这种结构的关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必须是对整个西方哲学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视野》2008,(8):62-63
《光明日报》8月14日发表王志成的文章指出,从文化变迁的角度看,奥林匹克精神具有典型的人文主义色彩.体现着人类谋求健康、和平、和谐的追求和努力。某种意义上,奥运文化是新世纪文化的一种表达,奥运精神是新世纪时代精神的一种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