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山羊痘病毒L1蛋白在病毒感染Vero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将山羊痘病毒L1蛋白基因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达产物。表达的目的蛋白经镍亲和柱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通过蛋白封闭试验和血清抑制试验研究了纯化蛋白及其抗血清对山羊痘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山羊痘病毒的L1蛋白,表达产物为48ku左右的重组蛋白,它能被山羊抗山羊痘病毒阳性血清识别。加入L1蛋白封闭,可使山羊痘病毒感染细胞的病变时间推迟12h,病毒与L1蛋白抗血清作用后效价下降了87.8%。结果表明,L1蛋白可能是山羊痘病毒的受体结合蛋白,并能在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在口蹄疫病毒研究中运用先进的聚焦电泳和T_1寡核苷酸指纹图,分析病毒核酸和蛋白,使我们对病毒基因组结构和抗原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聚焦电泳 聚焦电泳(Electrofocusing或Isoelectric focusing)是一种特殊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适用于病毒蛋白质分析。在凝胶中加入两性电解质载体(Ampholine),产生pH递度。用~(35)S蛋氨酸标记病毒感染细胞提取物,进行电泳,由于蛋白质等电点不同,因此在凝胶的不同部位聚焦,经放射性自显影后,形成不同的蛋白区带。也可在聚焦电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亲环蛋白A(CyPA)对日本脑炎病毒(JEV)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构建了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CyPA,并将其转染至BHK21细胞内,接种JEV后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时间点的病毒含量,绘制体外增殖曲线;同时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CyPA原核表达蛋白对JE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CyPA原核表达蛋白组的上清中病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CyPA可以促进JEV的体外复制,为进一步揭示CyPA在JEV感染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JEV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或疫苗的大量生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光敏生物素标记从兔抗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超免疫血清中提取纯化的IgG ,把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病毒用 2 ME和NP4 0裂解后与重组转化菌 pGRL 4A和pGRH 3A一起进行SDS PAGE ,并进行转移电泳。对用光敏生物素标记的IgG进行Western blot ting印迹杂交检测。结果 ,检测到产生IgG的病毒囊膜蛋白有 5条 ,分子量分别为 12 5 .0、96 .0、83.0、5 6 .3和 4 2 .0ku ;检测到重组菌 pGRL 4A和 pGRH 3A可表达分泌其中的 3条囊膜蛋白 ,其分子量分别为 83.0、5 6 .3和 4 2 .0ku ;pGRL 4A的表达较强 ,对 4 2 .0ku蛋白的分泌量最高。所重组的病毒DNAHindⅢ /A片段中含有该病毒囊膜蛋白抗原基因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研究猪传染性水泡病(以下简称水泡病)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探讨用P~(32)标记的病毒诊断本病的方法过程中,曾采用几种途径对水泡病病毒进行浓缩和提纯,也对该病毒用P~(32)进行了标记试验。现将这些基本方法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6.
以山羊痘病毒古浪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山羊痘病毒ORF014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通过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Vero细胞,Western-blot分析目的基因表达情况。使用WabLab、SWISS-MODEL和ExPASY等在线软件预测GTPV014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和二、三级结构以及氨基酸组成,对其作为凋亡抑制蛋白的真实性、可靠性做出理论上的判断。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载体可以在Vero细胞中表达出大小约为20ku的重组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与黏液瘤病毒M11L蛋白相似的一些结构特征。上述结果为GTPV014蛋白在山羊痘病毒感染过程中抑制凋亡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孔板培养系统以及微载体和转瓶培养系统,研究了感染复数(MOI)、病毒感染时间(TOI)和病毒维持液对细胞生长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MOI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单位细胞病毒产量,TOI影响细胞对病毒的敏感程度以及胞内病毒的增殖速率;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有利于病毒效价的提高;采用微载体和生物反应器系统生产TGEV,病毒效价可达11.3lgTCID50/0.2mL,比方瓶培养系统提高约100倍。  相似文献   

8.
蛙病毒感染致养殖大鲵大规模死亡的电镜观察及PCR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2009年12月甘肃陇南与陕西汉中养殖的大鲵发生的以皮肤出现白点、出血斑、溃疡,四肢肿胀,溃烂和头部肿胀为特征并引起大规模死亡疾病的原因,采用针对蛙病毒的特异性PCR方法与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患病大鲵进行了蛙病毒感染的诊断。结果显示,在病鲵的肝、脾和肾中发现大量直径为140~180nm的虹彩病毒样颗粒;针对蛙病毒的特异性PCR扩增出蛙病毒衣壳蛋白基因500bp的目的片段,测序后经采用BLAST软件分析,发现其与GenBank中的蛙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同源性达96%~99%。确认本次养殖大鲵发生大规模死亡是蛙病毒感染所致,首次报道了蛙病毒感染对我国养殖大鲵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从临床患病鸡关节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无囊膜,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直径约75 nm,内核约50 nm;分离病毒株对酸、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乙醚不敏感;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能产生以融合细胞为特征的CPE;爪垫接种1日龄雏鸡表现出明显的病毒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并伴有吸收障碍型和坏死型的病理变化;血清中和交叉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国内的2株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H和YB)分离株和国外S1133呈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试验、病毒感染力测定、致病性试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该分离病毒为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0.
硫酸乙酰肝素(HS)是一类由多个二糖重复单元组成的线性硫酸化异构多糖,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中。HS大分子通过相互作用识别并结合呈正电荷特性的病毒粒子,增强其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能力,因此HS可作为病毒感染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已有研究证实,HS参与口蹄疫病毒(FMDV)等多种病毒的吸附和入胞过程,在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HS的组成及其对病毒感染的影响,以期为H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病毒干扰抗原递呈途径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毒干扰宿主免疫细胞对病毒抗原的摄取、递呈和杀伤等方面阐述了病毒抗感染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病毒感染宿主后,病毒对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抑制、对各种免疫杀伤细胞功能的阻断以及在宿主体内延续感染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暴发疑似鸽新城疫的某赛鸽场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及鸡胚中和试验初步鉴定为鸽新城疫病毒,进而进行了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测定扣对不同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试验,证明该分离株属新城疫强毒力毒株.将该毒株经鸡胚尿囊液增殖后用甲醛灭活,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对鸽免疫后检测其血清抗体水平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在免疫后21 d抗体达到高峰,攻毒试验表明油佐剂灭活苗对鸽新城疫病毒感染有较强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基因文库中减蛋综合征病毒 (EDSV)AV12 7株的序列设计 1对引物 ,从四川本地分离的EDSVSG930 1株中扩增出六邻体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UC1 8的多克隆位点中 ,经PCR、酶切分析、DNA杂交分析和序列测定证明 ,所扩增、克隆的基因包括了六邻体蛋白基因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在内的完整序列。用光生物素对含六邻体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标记后 ,采用斑点印迹法对 4株EDSV(标准株AV 12 7株和 3株四川分离株 )、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鸭瘟病毒的核酸进行检测 ,结果 ,该探针能检测出 4株EDSV ,但不能检出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鸭瘟病毒。表明该六邻体蛋白基因探针具有特异性 ,检测的灵敏度高达 12pg。  相似文献   

14.
根据昆虫细胞密码子偏嗜性,对猪瘟病毒E2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进行了表达,表达水平约为野生型E2基因的3倍.将表达的重组E2蛋白纯化后作为ELISA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E2蛋白的问接ELISA方法,并对此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的ELISA最佳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2 μg/mL,封闭液为10 g/L聚乙烯醇PBS溶液,被检血清1∶160稀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猪IgG(二抗)1∶5 000稀释.确定的阴性血清临界D450 nm值为0.30,阳性血清临界D450 nm值为0.35.将该ELISA方法与IDEXX公司生产的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做相关比较,结果符合率为82.3%.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猪瘟病毒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禽坦布苏病毒囊膜E蛋白截短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抗原性,以坦布苏病毒YY1分离株的cD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编码截短E蛋白的基因,并将其成功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重组载体pET-28a(+)-YY1E转化的大肠杆菌BL21(pLysS)在IPTG诱导下高效表达重组蛋白His-YY1E,该蛋白可与坦布苏病毒感染鸭的血清反应。用纯化的His-YY1E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有限稀释法经过3轮筛选和鉴定最终获得了2株分泌抗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1C5和3B11。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与原核表达和病毒感染细胞中的E蛋白均能反应。进一步通过转染截短蛋白E不同区域截短体与pEGFP-C3构建的重组载体,并经IFA检测,发现单克隆抗体1C5和3B11识别的截短E抗原区域位于C端35个氨基酸(105个碱基)之间。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功能,研制坦布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以及建立快速特异的坦布苏病毒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制备可以区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型的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分别利用分泌抗牛病毒性腹泻Ⅰ型病毒(BVDV-Ⅰ)、牛病毒性腹泻Ⅱ型病毒(BVDV-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Ⅰ和BVDV-Ⅱ)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BV1、BV2、BV12,腹腔接种BALB/c小鼠,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用辛酸-硫酸铵法提纯,经活性、浓度、纯度检测合格后,利用搅拌法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偶联,制备成3种荧光标记单抗。结果显示,3种标记单抗的F/P比值范围均在2.0~4.0之间;细胞DFA法测定其效价均≥1∶200;抗原交叉试验证实标记单抗的特异性良好;标记单抗可以检测到1TCID50的病毒粒子;临床初步应用表明,3种标记单抗的阳性检出率均≥95%,与进口BVDV荧光抗体的符合率为100%。3种荧光抗体的研制对BVDV基因分型鉴定、NCP型BVDV的鉴定以及BVDV与CSFV的鉴别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鸭源呼肠孤病毒与沙门菌共感染对雏鸭脾、法氏囊的病理损伤及法氏囊IgY抗体生成细胞数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鸭源呼肠孤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和免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雏鸭被分成4组,即对照组、呼肠孤病毒感染组、沙门菌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于8日龄对呼肠孤病毒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雏鸭接种鸭源呼肠孤病毒,13日龄对沙门菌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雏鸭接种鸭源沙门菌。分别于13、14、16和20日龄每组剖杀6只,观察各组脾、法氏囊和胸腺的病理变化、法氏囊IgY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变化特点。结果显示,呼肠孤病毒感染后脾、法氏囊和胸腺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组织内出现明显坏死灶,之后出现肉芽肿结构,法氏囊固有层淋巴滤泡明显减少。混合感染组的病变明显重于其他单独感染组,法氏囊IgY抗体生成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后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增大了细菌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8.
猪瘟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一种猪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胶体金,选择15 nm胶体金标记兔抗猪瘟病毒抗体,对胶体金标记抗体采用低温超速离心法进行纯化,组装免疫层析试纸条。用试纸条对猪瘟可疑病料进行检测,同时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RT-PCR做平行试验。结果显示,用试纸条检测猪瘟病毒,10 min左右即可显示结果,试纸条、直接猪瘟荧光抗体试验和RT-PCR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36.36%(4/11)、45.45%(5/11)和72.72%(8/11)。表明,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猪瘟病毒操作简便,需时短,可以用于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能够鉴别诊断DHV-Ⅰ和DE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NCBI中Ⅰ型鸭肝炎病毒和鸭肠炎病毒的保守序列,采用Beacon Designer 7.5软件,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用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接着,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验证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好,对鹅细小病毒、番鸭...  相似文献   

20.
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毒株S1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在293T细胞包装PEDV S1重组慢病毒;重组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经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高效稳定表达S1蛋白的重组细胞系HEK-293T-S1;生产、纯化S1蛋白,添加佐剂制备成重组S1亚单位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实验用巴马小型猪,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