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美国和以色列不改变对待巴勒斯坦和阿拉法特的政策,巴以和平“路线图”很难继续下去而巴以冲突会继续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几天来,以色列举4万重兵对巴勒斯坦自治区大事讨伐,攻占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拉马拉的官邸,对这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家形成“逼宫”之势。这一严重事态不但直接威胁到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也把巴以和平进程乃至整个中东和平进程推向狂澜即倒的危险关头。  相似文献   

3.
五月七日晚,巴勒斯坦民族权 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与以色 列总理巴拉克在拉马拉举行了今年3月以来的首次会谈。尽管双方称这一令人瞩目的会谈意义重大、气氛友好而务实,但是会谈并没有解决巴以围绕新一轮最终地位谈判所出现的危机。巴以显然已经无法如愿在本月达成有关耶路撒冷、边界、难民、定居点和水资源等最终地位问题的框架协议,也难以在6月完成最后阶段撤军的预期目标。 5月5日,巴以代表在埃拉特结束了6天的封闭式谈判。这是巴以最终地位谈判自去年10月开张以来的首次最具实质意义的谈判,它表明巴以在这一关键阶段谈判空转…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美国马里兰州举行首脑会谈,就以色列进一步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等问题,达成临时和平协议,标志巴以和谈朝着最终解决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又一重要成果。巴以首脑会谈是在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  相似文献   

5.
没有和平就不会有安全芮英杰在欧盟的协调下,巴勒斯坦主席阿拉法特同以色列外长利维7月22日在布鲁塞尔进行了会晤。虽然在会晤中以色列继续拒绝停建定居点,未能扫除导致僵持的障碍,但巴方还是勉强同意了在数日内恢复已经停了4个月的巴以谈判,再次作出让步。但就在...  相似文献   

6.
历史机遇近来再次降临交恶近一个世纪的巴以地区。阿拉法特病逝后,其继任者阿巴斯顺利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在其高亢的"只有一个合法的民族权力机构,只有一杆合法的巴勒斯坦枪"的就职演说的回响声中,他与包括哈马斯、杰哈德在内的巴勒斯坦各武装派别进行了长达6天的谈判,基本达成停火协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8,(44)
对关注中东和平进程的人来说,5年前的9月13日是令人难忘的。这一天,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奥斯陆协议(也称华盛顿原则宣言)。奥斯陆协议为巴以解决争端制定了基本原则,它要求双方在5年的过渡期内,以渐进的方式首...  相似文献   

8.
国际要闻     
《瞭望》1996,(43)
巴以和谈重新启动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8日在以色列北部凯撒里亚与以色列总统魏茨曼进行了会晤,双方讨论了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宣布巴以应该像兄弟、朋友和邻居那样共同相处,强调双方要通过互访而不是暴力实现和平。半个月来,由于以色列开通耶路撒冷圣殿山地下通道而引发的巴以流血冲突和对抗气氛趋向缓解。巴以双方从10月6日起已重新开始和谈。 美国仍是世界最大军火商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9日发表年度研究报告,美国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去年的实际军火销售额高达近  相似文献   

9.
为了报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近日对以色列发动的多次自杀性袭击行动,以色列从2月20日开始,对巴勒斯坦自治区发动了新一轮海陆空全面军事打击。以军出动坦克、飞机和军舰,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加沙和拉马拉的总统府以及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军事目标进行了多轮立体式、全方位袭击。至此,持续了近17个月的巴以流血冲突再度严重升级。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克林顿25日宣布,在戴维营举行了15天的巴以美三方首脑会谈在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结束。 如果说7年前阿拉法特和拉宾在华盛顿的历史性握手,终于打通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之路的话,那么在巴自治期即将结束的时刻,双方迄今未能就已历时50余载的巴勒斯坦问题找到一个合理的最终解决方案,这不仅使巴以关系,而且使中东地区再次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巴以领导人再次面临着重要的抉择:究竟是走向和平共处,还是倒退回暴力对抗?巴以冲突的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暴力、冲突或战争无法解决巴以争端,通过耐心的谈判寻求双方都能…  相似文献   

11.
六月廿九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三周内的第二次中东之行以失败告终,因为她没有说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同意在7月15日召开巴美以三方峰会。克林顿总统在听取奥尔布赖特的汇报后宣布,他将在巴以举行新一轮谈判后决定是否发起三方峰会。此间分析家认为,尽管奥尔布赖特白跑一趟,但是举行三方峰会的大门并没有彻底关闭,巴以和谈取得突破特别是部分解决最终地位诸问题的希望仍然存在。 美巴以峰会何以如此重要?去年8月,三方酝酿《沙姆沙伊赫备忘录》时曾商定,巴以在最终地位谈判启动5个月并取得基本一致后,克林顿…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0,(43)
10月18日晨本刊截稿时止,巴以流血冲突已20天。这场空前规模的流血冲突是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参观”阿克萨清真寺挑起的,随之出现的巴勒斯坦人的游行示威和扔石块,又不仅仅是回敬沙龙的挑战,更是对巴以最后阶段谈判僵持不前的失望与愤怒情绪的大爆发。他们愤怒不是对着“和平”,而是对着“和平的破坏者”,他们对和平的失望源于对和平的企盼。可是以色列不仅出动飞机坦克对扔石块的巴勒斯坦人施以镇压,甚至以导弹袭击巴方机构和阿拉法特主席在加沙的住所周围进行报复。 阿拉伯国家面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和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3.
国际要闻     
《瞭望》1994,(29)
波黑穆克双方宣布战争结束 波黑交战三方中的两方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军方7月4日在萨拉热窝签订军事协定,宣布战争已结束。由双方军队总司令签署的这项协定规定,双方军队完全停战,并在所有冲突线上相互脱离接触,在敏感地区进行联合巡逻。根据联合国的计划,穆斯林和克族军队脱离接触后将由土耳其军队进驻隔离区。由1500人组成的土耳其维和部队已开抵克罗地亚待命。 波黑内战于1992年4月爆发,穆克双方于今年3月成立联邦。 阿拉法特访问杰里科 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7月5日从加沙飞抵巴勒斯坦临时自治首府杰里科访问。他宣布杰里科将成为巴勒斯坦独立国的“起点”,他将为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奋斗。阿拉法特并在杰里科主持了巴勒斯坦自治领导机构12名部长的就职仪式。根据5月4日在开罗签署的巴以自治协定,新的权力机构应由24名成员组成。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的9月28日,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现总理)沙龙强行“参观”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圣地圣殿山(巴方称“尊贵禁地”),并由此引发了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流血冲突。持续一年的冲突至今己造成700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2万多人受伤,双方经济损失以近百亿美元计。 巴以冲突已逾周年,事态发展仍难以判断。9月17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已下达严格实施停的“断然命令”。以色列军方宣布,从18日起中止对巴勒斯坦人发动主动攻击,以回应阿拉法特宣布的单方面停火。正在国际社会都表示欢迎双方宣布停止敌对行动之时,又传来了巴以双方冲突的消息,并造成人员伤亡。是什么原因使这一轮巴以冲突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并且愈演愈烈呢?本刊驻加沙、耶路撒冷、埃及、大马士革的记者从驻地发回的报道,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对巴以冲突和中东和平进程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总理沙龙5月1日晚解除了对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官邸的围困。5月2日凌晨,以军完成了从阿拉法特官邸的撤军。2日当天,被困34天的阿拉法特第一次走出宫邸。但沙龙在宣布解除对阿拉法特围困的同时宣称,如果阿拉法特出国,以不保证一定让他回到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6.
开罗专电 5月4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埃及首都开罗签署了实施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的协议,宣告巴勒斯坦人自协议签字之日起,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拥有“主权象征”的有限自治。这是自去年9月13日巴以在华盛顿签署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签署的又一个历史性文件。从而为巴以建立和平共处的新型关系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也为实现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铺平了道路。 此次签署的实施自治协议包括一个协议总纲和3个关于安全、法律权限及民事权力移交的附属文件。  相似文献   

17.
4月17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结束了为期10天的中东外交斡旋活动,离开以色列取道埃及回国。鲍威尔走了,以巴关系确没见一丝好转:4月18日夜,以总理沙龙在安全内阁扩大会议上称,持续整整3周的“防卫墙军事行动”已取得成功;4月19日以军坦克重新占领约旦河西岸巴控城市盖勒吉利耶和加沙南部的拉法口岸;4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同意向巴城市杰宁派调查组了解当地难民的生活状况;以色列20日表示将与联合国调查小组合作;联合国中东问题特使22日说,杰宁难民营的惨相令人无法想像;23日,围困阿拉法特官邸的以军引爆了几个未爆炸的手榴弹,爆炸点离阿拉法特只5米左右;23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出尔反尔决定拒绝让联合国调查小组进入杰宁进行调查,巴以紧张关系的事态还在发展着,也被世人关注着。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2,(15)
·事件· 以色列3月29日宣布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视为“敌人”,同时对阿拉法特所在的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侵入了阿拉法特在约旦河西岸拉马拉的总统府。  相似文献   

19.
国际要闻     
《瞭望》1996,(10)
阿拉法特就任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2月12日在加沙宣誓就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根据巴中央选举委员会2月10日宣布的大选正式结果,阿拉法特以87.1%的选票当选。阿拉法特说,他将致力于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理想和抱负,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相似文献   

20.
刘顺 《瞭望》2002,(40)
到9月27日本刊截稿时止,以色列坦克对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官邸大楼的围困进入第8天。9月19日晚,以色列军队出动大批坦克和装甲车,直奔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的总统府,并闯入总统府大院,摧毁了除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办公室以外的所有建筑物。这是继今年4月份“防卫墙军事行动”后,以军第二次大举围困阿拉法特并推毁官邸建筑。阿拉法特的生命安全正面临着自1994年建立巴自治区以来最严重的威胁。73岁的阿拉法特目前正在形同“孤岛”的总统府坚持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