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国"理想是五四时期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先进青年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动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是慎重而且坚定持久的。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领下,他们艰苦奋斗,实现了"救国"的社会理想,挽救了危亡中的中国。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同样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以肩负起国家兴亡的重任。当代大学生同样要审慎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探求比较各种观念思想,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仰确立以后,当坚定不移地为其奋斗一生。  相似文献   

2.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但从调查的实际情况看,当代高校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意识不断淡化,艰苦奋斗精神越来越被忽视,总体情况并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遗失,既有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更有学生主体艰苦奋斗精神意识的欠缺。针对这些原因,本文力图提出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内因、外因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针对当代青年学生在思想认识、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将长征精神科学的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化,高校校园文化熏陶,多维教育平台的搭建等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依托农村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对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井冈山革命斗争孕育出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这是继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赋予的时代精神。本文从三个部分着手,从追溯井冈山精神到传承井冈山精神,进而切入传承井冈山精神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始终要牢牢不忘井冈山精神,不但要内化于心更要以井冈山精神为行动标尺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外化于行,真正凝聚起理想信仰坚定、爱国意识饱满、奋斗意识充沛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5.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长征精神是一种先进的意识与文明的缩影,是红军夺取长征胜利的精神法宝。长征精神是无产者翻身求解放的斗争精神,是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艰苦奋斗、吃大苦、耐大劳的奋斗精神,是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阶级友爱精神,是一种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共产主义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对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巴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所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不仅是巴文化的精华,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爱国主义精神异化、乐观主义精神淡化、英雄主义精神丑化、艰苦奋斗精神退化等问题。巴文化鲜明的时代价值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可能性和新的路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精神养料。因此,将巴文化鲜明的时代价值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新形势下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遗产中的一块瑰宝,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来讲更是一笔宝贵财富。重新发掘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诸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吉雨 《理论导报》2012,(10):46-46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道路中培养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其主要内涵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是鼓励全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井冈山精神是一面光辉的精神旗帜,指引着当代大学生在时代的潮流中稳步前行。当代大学生要切实践行井冈山精神,须着力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生力军,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弱决定着中华民族的走向和兴衰。如何与时俱进地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项历史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深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大学生的接受特点,从而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做到思想上认知、情感上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12.
徐磊 《发展论坛》2003,(11):65-65
艰苦奋斗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有“艰苦”的含义,更有“奋斗”的要求,它强调精神上要振奋,思想上要刻苦,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很关键的一点是不仅要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生活观来看待,作为一种工作观来落实,更要作为一种思想观来实践。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又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思想作风,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大力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以坚定的决心、有效的措施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思…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新的形势下,基于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理论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及实现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四个维度拓展当代大学生的德育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旗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道由思想铺就,伟业由奋斗雕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一项根本保障就在于,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坚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一项重大任务就在于,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处于一种深刻的历史嬗变之中,研究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轨迹,把握他们的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及时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合格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流的特点、成因及其引导作一概括和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中,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从内涵上讲,与时俱进同艰苦奋斗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艰苦创业的核心是奋斗。创新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与时俱进和艰苦奋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相互关系上讲,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果说与时俱进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的灵魂的话,那么,艰苦奋斗就是这充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礼育思想是指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创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荀子的一套关于礼的制度、仪式和价值内涵的教育思想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理念上的共识,并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应刚柔并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多维共建,构筑协同育人机制;内外兼修,用音乐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8.
论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同时“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事实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可以从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找到原因。笔者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 ,有些人受错误价值观误导 ,在艰苦奋斗问题上产生许多错误认识。澄清这些错误认识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精神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的提出,给当代大学生构筑了理想之梦、奋斗之梦、信仰之梦。但是,大学生在接受中国梦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因此实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有效接受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从"知、情、信、意"等四个方面入手,克服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接受障碍因素,是探究大学生对中国梦接受路径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