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府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化作用十分重要。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重点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制定标准以及改革企业监管制度等途径,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美国政府的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加强监管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贸易大国,在国际贸易中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应谊仅仅局限于SA8000所规定的内容,应该包括诚信经营、保障员工权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更加广泛的内容。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应该通过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完善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立法工作、加强执法力度,改善和健全对企业的考核标准等措施,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构建中应着力化解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法》已经对企业社会责任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仍面临诸多需要化解的矛盾,主要有:企业营利性的本质与社会责任的承担导致支出增加之间的矛盾,现行政府责任绩效考核标准与公司社会责任实现目标之间的矛盾,现有法律规定与适应社会责任要求的应然法规体系的矛盾等。针对这些矛盾应从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层、改革现行的责任绩效考核标准、培育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规体系着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强化了人们对政府监管成效的预期,然而事实上具有公共性的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着政府监管和市场调节失灵的双重困境,需要从单一监管模式向多元治理模式转换。在治理理路下,社会责任构成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营利活动的内在约束和外在边界,应根据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互动关系在法律上构建促进机制,以催生和保护企业承担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动机。其对策是: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内部自律机制,建立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丰富政府的施政执法方式,落实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的倡导性规范;发挥食品行业内部制约机制的作用,走出食品安全治理的公共性困境;建立食品安全公众参与制度,完善对消费者权益的程序保障;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传递制度,逐步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第三方审验机制。  相似文献   

5.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强化了人们对政府监管成效的预期,然而事实上具有公共性的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着政府监管和市场调节失灵的双重困境,需要从单一监管模式向多元治理模式转换。在治理理路下,社会责任构成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营利活动的内在约束和外在边界,应根据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互动关系在法律上构建促进机制,以催生和保护企业承担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动机。其对策是: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内部自律机制,建立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丰富政府的施政执法方式,落实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的倡导性规范;发挥食品行业内部制约机制的作用,走出食品安全治理的公共性困境;建立食品安全公众参与制度,完善对消费者权益的程序保障;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传递制度,逐步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第三方审验机制。  相似文献   

6.
企业环境责任来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对环境承担的责任.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是社会发展与企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具有理论上、法律制度层面上依据.我国企业在承担环境责任方面,无论是实践现状和法律规定层面均存在着一些缺陷,必须采取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7.
周红  张美莲 《学理论》2013,(8):41-43,58
随着企业对社会影响的日益增大,企业不仅成为重要的经济实体,更成为重要的伦理实体。企业作为社会资源的享用者,在享有权利、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还应当履行伦理责任。企业伦理责任的提升应从法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自身制度及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企业不仅承担着创造就业,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职责,对于社会的整体和谐与进步也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本文指出,在当前的中国,企业加强社会责任建设既可以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增强活力,也有利于企业提高全球竞争力,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水平的提高更有深远的影响.建议通过积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政府加强引导、社会各界加强监督,共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层级划分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社会责任与其权利既有相互联系的方面,又有相互独立的方面,把握好这一点是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含义的前提。按照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可以将其划分为不侵害责任和扶助支持责任,其中不侵害责任属于基本层面的责任,企业必须履行;扶助支持责任属于较高层面的责任,应由企业依据其能力,在社会道德准则框架的引导下自愿施行。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恰当的层级划分和界定可避免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中的盲目性,减少企业的抵制,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稳步提升,"互利双赢"的行为属于企业经营策略,不宜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更不宜作为其提升重点;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应以不侵害责任为重点,健全相关法律,加强其执行力,发挥企业伦理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并通过制度化的机制稳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2)
"风险社会"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主要体现在人本观、法律观、信用观、社会观等几个方面。企业要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树立社会责任的观念,明确企业使命,将企业使命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相协调,确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其长远目标,建设以履行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企业管理方式,完善现代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理念,协调好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企业公共责任是企业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它包括企业的员工保障责任、企业的社会公益责任和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完善企业公共责任机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政府在向社会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必须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形成公共--私营共同合作的机制,共同参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公共产品的提供.  相似文献   

12.
方春芹 《学理论》2013,(24):107-108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历史悠久,但在我国现代才真正引起重视,发展也不甚完善,我国出现的"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塑化剂"等一系列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的发生便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一个缩影。当然这是认识误区、概念模糊不清、标准缺位、能力不足、有效第三方监督机制尚没有建立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重点进行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并提出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现实中有三种否定企业社会责任的代表性观点:一是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否定利润最大化理念,削弱市场经济的高效率;二是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违背“优胜劣汰”的进化规律;三是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威胁政治自由,挑战国家权威。这三种观点都有其片面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14.
邓宝滢 《学理论》2013,(17):94-95
社会各界强烈地要求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旅游目的地也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因此,旅游目的地企业应该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把游客责任放在首位的同时,顾全对环境保护、员工保障和社区慈善责任的承担;多渠道积极地履行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以游客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关注员工的权益,减少环境的污染和能源消耗,关注社区发展;加强对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积极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介,建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平台及时传播企业的行为,特别是游客相对看轻的员工和社区责任。  相似文献   

15.
论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我国私营企业是在较少承担社会责任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总体而言其社会责任感不强,当前有必要强化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强化其社会责任必须明确社会责任的内容,根据我国私营企业发展水平在要求其承担社会责任时要科学地处理好相关问题,即承担社会责任面临的矛盾;私营企业负担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关于社会责任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发展阶段、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诚信制度的构建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合力作用。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原有的诚信建设路径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是包括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四个方面内容的综合责任和系统责任。从企业社会责任入手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目标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原则,是构建完善的企业诚信制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突出表现。从培育企业公民视角探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当前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存在认识误区也面临实践上的困惑,因此培育企业公民,赋予了国有企业主人翁精神的新内涵;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治理核心价值理念。培育企业公民是对国企社会责任现实挑战的积极回应,是破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悖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炼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核心价值,涵盖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理念、社会责任构成、社会责任行为及社会责任绩效等方面。理清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与社会组织监管的内在逻辑,即明确了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体系,构建了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式模型,形成了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传导机制。提出了分类制定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国家标准,加强行为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责任年度报告》行动,提升自律能力;开展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评估,构建评价机制;构建多功能、透明化、网络状"智慧公益"数据平台,完善监测与督导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会损害企业效率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主要存在正反两种观点.反方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负担,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等等;而正方则认为反方对效率的理解有所偏颇,没有搞清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含义,而且混淆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办社会"之间的界限.其实,企业社会责任损害效率的观点不仅不能成立,而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由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树立企业形象、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效率,从而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这一点可以从众多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记录了中国高校教师顺应时代潮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的演进历程,也承载了高校教师背负社会责任前行道路的曲折与艰辛。本文通过回眸改革开放30年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的演进历程,分析了高校教师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中国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树立全面的教师观;正确认识社会责任的无限延展性;推进高校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教学科研与社会活动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监督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