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汉中市长青华阳景区的旅游开发为例,提出在西安到成都的西成高铁贯通之际,汉中市原有的依靠西汉高速公路建立起来的高速客车和自驾游旅游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在交通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汉中市必须迅速转变旅游观念,避免成为高铁交通时代的一颗旅游"弃子"。以秦蜀古道为基础打造属于汉中地区独特的旅游"名片",吸引住西成高铁上的游客驻足汉中。同时将兼具"蜀道"与"古镇"的长青华阳景区作为开发重点,充分发挥"古镇"效应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秋古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具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条件。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围绕张秋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古镇风貌保存较差、文旅融合程度较低等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采取加强宣传推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健全管理体制、实施分类保护、完善配套设施、整合旅游资源、恢复古镇风貌、打造特色旅游等举措,以运河文化理念为基调,深刻把握张秋运河的文化、历史和现存风貌,努力实现文化积淀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真正将张秋镇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北运河古镇。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古镇独特的古老建筑、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厚的人文内涵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寨市古镇的旅游开发,必须保护好其"古风古韵",使之与都市人文风情、世俗生活保持永久的差异性,以其古镇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相似文献   

4.
宜章县是湖南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区之一,基于该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应确立客源市场分级定位、旅游形象与旅游产品定位、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等开发策略。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旅游特区”;全面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观念;实施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立足保护,以旅促保;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招商量引资;建设和完善旅游接待设施;重视旅游开发、管理、服务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5.
袁源 《学理论》2015,(2):63-65
宗教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开发的新热点,有一定的特殊性、规律性和政策性。以马鞍山为例,论述其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景区与宗教场所的关系问题、法律法规问题、从业者资质问题以及政府在开发中的角色问题,提出建议如下:理顺关系,重新思考旅游开发的发展战略;遵守宗教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封建迷信活动;提高从业者素质,制订相应的从业资质标准;转变政府角色。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3)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牡丹江森林旅游进行系统分析。牡丹江森林旅游开发优势众多,包括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等;劣势包括项目缺乏新意、营销能力弱等;机会在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客源的激增;开发面临挑战区域的竞争、旅游者需求的更新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森林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桂林音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能为桂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搭建平台,探索音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如下:明确政府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提升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队伍建设与管理;以市场为导向,着力于桂林当地音乐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合理布局桂林市音乐旅游资源。促进城市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使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达到共赢,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8.
论少数民族婚恋习俗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婚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开发的特殊类型的旅游项目和新兴的旅游方式,开发少数民族婚恋习俗资源,必须进行筛选和定位。其内容大致应包括:婚俗物质载体的展示与开发;婚姻礼仪次生态和原生态的开发;婚恋活动的参与性,娱乐性的开发;观念形态物象化的开发;婚俗表演节目的开发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吴迪 《求知》2024,(2):52-54
<正>古城古镇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行动的一部分,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中央媒体先后报道了江西永新、陕西榆林古城更新的优秀案例,但也对甘肃天水古城重资修缮却面目全非的反面典型进行了批判。古城古镇的更新通常面临着保护与开发之间复杂的矛盾,涉及众多利益主体,是城市更新中最难处理和应对的一类项目。作为华北“八大古镇”之一的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拥有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5项、区级21项,因年年演绎代代传承妈祖祭祀(葛沽宝辇会)活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29)
大连海滨开发逐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对城市的多元化、国际化和生态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大连海滨旅游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也逐步成为热点问题。大连海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提高从业者整体素质;突出城市文化内涵;加强区域性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1.
吴炜生 《学理论》2012,(31):69-71
宝桑园旅游资源多样性开发能提高花都区生态农业建设效益,促进生态旅游业及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建立完善的蚕桑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需对园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多样性分析,如自然资源开发分析、生物资源开发分析和人文资源开发分析。如何对宝桑园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正确把握成为园区成功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入挖掘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旅游类型;深入利用生物资源,提高资源开发效益;深入分析人文资源,突出文化交流性质。这些开发途径,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实现宝桑园旅游资源多样性开发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人口密集度最高、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其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达到资源集约利用,避免重复开发等浪费现象。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政府树立统筹开发观念;建立区域内相关行业间联合开发模式;注意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是都江堰市的支柱产业。要培育旅游精品,提高旅游经济质量;要开发旅游商品,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要创新营销策略,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要整顿旅游市场,维护良好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兴山昭君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君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平、团结、和谐的一面旗帜.在湖北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新的形势下,昭君故里兴山县应对昭君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即将昭君形象由"古代美女"、"民族友好使者"向"和平女神"提升;将昭君文化旅游由国内旅游市场向国际旅游市场开拓,由旅游景点经营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由静态展览向动态体验开发转化,由"硬开发"向"软开发"转变,从而全方位打造昭君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3)
近年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我国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本文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大致分为初识期(1995-2002)、热潮期(2003-2011)和稳定期(2012-2016),并主要从文化旅游资源概念界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发展阶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文学旅游的开发驱动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是保证文学旅游成功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文学旅游开发的成功还离不开对项目开发局限性的认知与评估。本文从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媒介要素以及支持要素四个方面对文学旅游的开发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进而分析了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因文学旅游自身局限性可能产生的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的内涵、特征和开发策略对旅游目的地规划、开发及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创新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构建休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塑造独特旅游形象和整合营销传播,改善交通区位条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旅游承载力管理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杨春玲 《学理论》2011,(28):80-81
目前,东北亚各国积极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发展冰雪旅游。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首先分析了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国家冰雪旅游发展的现状;接着又从资源、产品、品牌、管理、环境、成长、创新等方面,分析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竞争力;最后又着眼于东北亚区域,提出提高哈尔滨冰雪旅游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汪灵 《学理论》2011,(11):84-85
通过对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使其良性发展的一些建议,如依据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顾客导向和自身特点进行开发和保护;开展六朝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大力推进"六朝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推动"十朝博物馆"齐聚南京,为六朝文化提供全面系统的展示平台等。  相似文献   

20.
谢月华 《学理论》2014,(2):73-74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者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研究与塑造越来越受到关注。青秀山风景区应形势要求打造为国家5A级景区,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有利于提升该景区的知名度,是该景区顺利升级的重要因素。青秀山风景区旅游形象的升级策略如下:注重文化建设;搞好特有生态资源建设;加强餐饮服务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旅游纪念品开发;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